首页 理论教育 对外向型经济的几点认识

对外向型经济的几点认识

时间:2023-0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经济学界,对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战略目标,有两种不同认识。一种意见认为,外向型经济的目标是出口创汇,标志在于出口创汇的增长和出口总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出口在外向型经济中是个中心问题,是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实行外向型发展战略的深远目的在于如何加快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如果以此作为衡量标准,那不是方始实行对外开放的我国,出现了历史奇迹,其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水平,已跃居美国之上,和日本相差无几了吗?

对外向型经济的几点认识

我国经济学界,对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战略目标,有两种不同认识。一种意见认为,外向型经济的目标是出口创汇,标志在于出口创汇的增长和出口总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另一种认为,外向型经济的目标是资源转换能力,标志在于通过国际交换实现再生产,进行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我赞成第二种意见,认为第一种意见,没有进一步由表及里,深入揭示事物的本质。

无可讳言,外向型经济是以国际市场为导向,积极投入国际市场和国际竞争,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因而,应有较强的出口创汇能力。出口在外向型经济中是个中心问题,是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对我国来说,出口创汇能力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我国外向型经济的程度和范围,影响着国内经济建设的规模和进程。我们应该紧紧围绕出口创汇这一中心,调整产业结构,改善经营管理,加快科技进步,增强企业的适应能力和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但出口创汇对外向型经济,既不是同一个概念,也不是它的全部内容。把出口创汇的增长和出口创汇总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作为外向型经济的战略目标,难免悖违事理,有以偏概全之嫌,因为:

第一,经济发展战略包括两个基本方面:(1)战略目标,通常用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所达到的经济增长速度、规模、水平与满足人民生活需要的程度等指标来表现。着眼点是宏观总体经济。(2)战略途径(手段)。实行外向型发展战略的深远目的在于如何加快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增加出口创汇,也就是从属于这一目的并为之服务,无非是一个重要的战略手段。人们不是为增加出口而增加出口,为的是通过国际交换,大进大出,带动经济发展,进行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实现在经济、技术上尽可能完善迅速地扩大再生产。

第二,出口总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因各国的国情不一,更难笼统地断言,就是外向型经济的标志。根据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公布材料,1987年,世界商品出口总额为24500亿美元,其中,西方工业发达国为17090亿美元,占世界商品出口总额的69.75%,发展中国家为4990亿美元,占19畅96%,社会主义国家为2520亿美元,占10.29%。三个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外贸出口中,又居显赫地位,联邦德国占12%,美国占10%,日本占9.5%。上述数据,可以从总体上看出三种不同类型国家,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的差别,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联邦德国、美、日三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较强的竞争力,以及它们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较高水平。但是,从一个国家的出口总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看,那就是呈现出另一幅扑朔迷离,使人难以捉摸的图像,不能确切反映,甚至基本上不反映一个国家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把我国和三个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作一比较:1986年,我国出口315亿美元,联邦德国2433亿美元,美国2172亿美元,日本2077亿美元,三个国家都超过两千亿美元。我国的出口额和它们相比较,瞠乎其后,差距甚大。但占本国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中国为8%,联邦德国为25%,美国为5.1%,日本为10.4%,我国高于美国,稍低于日本。如果以此作为衡量标准,那不是方始实行对外开放的我国,出现了历史奇迹,其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水平,已跃居美国之上,和日本相差无几了吗?显然不是。

谁都知道,战后日本经济的增长率,之所以长期来在发达国家中无与伦比,并作为世界经济大国崛起,主要得力于卓著成效的外向型发展战略。美国的出口额之所以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较低,也不意味美国不重视对外开放和发展外向型经济,而是因为,和日本不同,美国有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最大的国内市场,是一个拥有丰富多样资源的大国。对外依赖较大的,只是某些重要的战略物资和稀有金属等等。为了维护自己的经济、技术优势,美国特别重视高技术产品的生产,并通过国际交换,进行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实现在较高技术基础上的扩大再生产。在这里,必须进行科学、具体的分析,决不可一叶遮目,持一二而草草成论。

当前世界,出口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最高(在40%以上)的,并不是实行外向型经济最引人瞩目的日本和其他兴起较早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是少数较小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如亚洲“四小”。我国的出口额,1978年为97亿美元,只占世界出口总额的0.75%,1987年有大幅度的增加,达395亿美元,但这是作出很大努力,简直是以不惜工本为代价的。虽然仅占世界出口总额的1.7%,但已占国民生产总值的9%。问题的关键,在于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虽已占世界第七位,但因人口众多,人均的国民生产总值只有300多美元,还没有跨出联合国统计中的“低收入”国家的行列。所以要求我国出口贸易迅速上升到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0%—30%,是不现实的。

第三,一个国家的国际收入,既来自出口商品的贸易创汇,又来自以劳务和其他非实物形态所提供的某种特殊使用价值所得到的非贸易创汇。对我国来说,旅游、侨汇和劳务输出等等的非贸易创汇,都是不容忽视的重要收入来源。我国是文物之邦,风景之国,山川秀丽,胜迹众多,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素为国际游客所向往。1987年,旅游收入达18.4亿美元。我国的炎黄子孙足迹遍全球,共有海外华人3000多万,拥有资产总值2000亿美元以上。我国的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近五年来已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开,完成的营业额近40亿美元。如果仅以出口创汇作为外向型经济的标志,其一,从创汇的来源来看,难免有挂一漏万之嫌;其二,势必在我国的发展外向型经济中,贬低了上述种种非贸易收入的重要项目。

世界上各个国家和地区,由于具体条件不同,发展外向型经济也因地而异,并不株守某一固定模式,而有多种类型:

1.农牧业导向式。如澳大利亚,地广人稀,草原广垠,具有发展畜牧业的优势,羊毛优质高产,产量占世界1/4以上。因国内劳动力紧缺,劳务价格昂贵,所以羊毛大多直接输出。

2.加工导向式。如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因资源贫乏,主要依靠建立太平洋沿岸的工业地带,发展加工制造业,购进原材料、半成品,加工、组装出口。

3.第三产业导向式。如新加坡、中国香港,首先是利用自己优越的经济、地理位置,发展第三产业,如旅游、转口贸易等等,带动整个经济发展。

4.资源导向式。如阿联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等波斯湾国家。它们地处“世界油库”,石油储藏量占世界3/5,产量占世界1/3,95%左右用于出口,依靠丰富的石油资源,发展采油业和石化工业,振兴国民经济。

5.技术导向式。如美国,是战后世界科技中心,在三大前沿科学及新能源、海洋开发、激光、宇航、无机化学等重要领域,都处于领先地位。主要依靠技术贸易、高技术产品(几乎占制成品出口的一半)的优势,来换取国外资源。

由于我国的社会、历史和经济、自然特点,我认为,殊难选择和仿效上述某一种模式。而应该兼容并包,博采众长,创造一条适合我国国情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新路子。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但人均的自然资源并不富裕,资金不足,经济技术还较落后,因此,发展外向型经济,似应采取工农贸为主的综合模式。把发展农业、加工业和出口贸易结合起来,有计划地顺序前进。经济特区和沿海15个开放城市及其辐射区,应以加工业为主,引进外资、技术、资源,发展创汇工业,以充分发挥对外开放中的基地和窗口作用。沿海广大省区,应实行工、农、贸为主,外引内联为辅的开放方式,按出口加工需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和创汇农业。内地广大地区,则要利用沿海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机会,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发扬优势,促进本地经济发展,在对外开放中,迈出新的步伐。当前,我国对外开放的梯度,在时间序列上,是南先北后,逐步扩大;在空间结构上,是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开放城市、开放地区和内地这种多层次、有重点的对外开放格局。这里必须将国家的宏观指导和发挥各地方的积极性结合起来,把沿海地区发展战略和全国发展战略结合起来。沿海和内地以及各个地区之间,都应该从国民经济的全局出发,彼此互相支持,为加快对外开放,振兴中华做出贡献。

(原载《浙江经济》1987年11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