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新树小画不古
一张造型古朴的书桌,深褐色的桌面上有极细小的斑点,好像用了有点年头但保护得蛮不错的样子。可我的判断显然不对,因为那书桌摆放的地点是上海某家具城。
“我们公司外销的美式家具,有意做旧的,像牛仔裤……”店员走过来,抚摸着那斑点解释道,“美国历史太短,可美国人偏喜欢有历史感的东西……”
同行的资深教授想抬杠,“美国历史短?人家的历史可是从大英帝国算起的。”本教授不以为然,“‘五月花’号抵达新大陆距今不到400年,有美利坚合众国的历史满打满算也就232年,跟咱5000年文明古国哪能比?”
这么说着,忽然就沮丧起来。
“五月花”号抵达的港口,在美国东海岸的罗德岛,我去过。被满脸自豪的当地导游领着,出入一座座古堡看西洋镜的过程,令人非常享受——虽然不是美国人,我也喜欢有历史感的物事。当其时,最不敢做的,便是对照一下中国古建筑的遭遇。
初到北京,我曾经想当然地去寻那些画里见过的古城门。几乎一个都没寻着,古城墙自然也难见踪影。
向北京人打听,得到的回答是:“你以为现在是1950年?早就拆光啦!”1950年代,梁思成先生以建筑学家的身份,竭力反对北京拆古城墙。可是人微言轻,终于被一片建设新中国的超强音淹没了。新北京城很快矗立起来,怎奈特色阙如,文化古都独有的京味流逝了。
值得庆幸的是,我总算还亲眼见过大片的四合院。十几年前,第一次采访王蒙先生,叩开他家院门,欣喜之极,面前是一座老北京的四合院!这样的院落,才与中国文人的气质相契吧。但那个夏天采访的其他京华名家,丁聪、华君武、萧乾文洁若夫妇、吴祖光新凤霞夫妇、冯亦代黄宗英夫妇都住在公寓里,英译《资治通鉴》《红楼梦》的杨宪益戴乃迭夫妇住的是宾馆的外国专家楼……
这几年,年年去北京,陌生的感觉越来越强烈。北京的四合院,就像上海的石库门,已被拆得所剩无几了。到处是建筑工地,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好多地方乍一看都认不出是北京了!
新世纪,走出国门的同胞日见其多。我喜欢收集观感,以下是经常听到的一些:伦敦有什么好?又破又旧的!巴黎的房子还没上海的高呢!纽约地铁那么暗,我们的可亮多了!京都好玩啥?照片拍出来都是旧房子,不如去东京,还现代化一点……
伦敦、巴黎、纽约、东京就不说了吧,只说保护文化遗存最出名的京都。那是日本平安时代(794—1192年)的国都,城中有座清水寺,大约1 230岁高龄,属于国宝级文物。前些年有开发商欲在寺侧起高楼,寺院索性把旁边的地皮买了下来,让高楼永远造不成。京都的地铁修了十几年,好多次因发现文物古迹而暂停,采取了保护措施再继续施工。为保持历史原貌,城里的街道也没随意拓宽。京都历来没有红色,连“麦当劳”进城也只能屈尊变灰色……
放眼今日之中国呢,竟有600多个大小城市处于开发扩张中,官员们的政绩冲动配合着开发商们的营利冲动,结果是毁旧布新,活活斩断了历史文脉。
极少的四合院、石库门幸免于难,那是新贵、暴发户们天价买断收藏的。我去参观过几座,回来有人问起那里面的名堂。我脱口道:“墙新树小画不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