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这座城市的艺术气息

这座城市的艺术气息

时间:2023-0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政宣组”,就是出黑板报的小组。2008年秋天的上海双年展,别出心裁地在全市范围内向社区、学校、外国人聚集区、城乡结合部、单位和个人征集黑板报作品,“以群众艺术这一喜闻乐见的形式,对双年展的内涵作广义上的拓展。”这一次,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双年展的视点聚焦在城市的主体——人上了,从外乡人、移民、过客的层面,记录上海的演变。而在上海的四面八方,知名或不知名的大小画廊里,双年展的外围展已是星罗棋布。

这座城市的艺术气息

在一次高中同学的聚会上,舞美设计师姚兆宇突然拉上我和另一位同学,说:“我们应该拍一张。”众同学望着他,且听理由:“你们忘啦?我们三个是政宣组的!”他说。

一时间,记忆之闸訇然洞开,那些放学后饿着肚子在大黑板上写写画画的黄昏,汹涌而至……“政宣组”,就是出黑板报的小组。黑板报、黑板报,几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啊!

之所以想起这桩陈年旧事,是因为我正在欣赏本届上海双年展征集到的黑板报。

2008年秋天的上海双年展,别出心裁地在全市范围内向社区、学校、外国人聚集区、城乡结合部、单位和个人征集黑板报作品,“以群众艺术这一喜闻乐见的形式,对双年展的内涵作广义上的拓展。”

这个即将在人民公园亮相,并巡展于社区、高校的黑板报展,给我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金桥镇的黑板报,名曰“穿梭都市”。这是迄今我所见过的最棒的黑板报。随便挑一块看看:像速写,但比速写规整,黑色的背景上,白线条勾勒出现代化的城市图,高楼、霓虹、绿地、大自鸣钟,天空上缀着几行流行歌词一样的句子——

城市越来越繁华/我不想高楼遮住天/霓虹越来越璀璨/我不想昏眩了双目/工作越来越烦忙/我不想忙得忘记老友相见/朋友来去匆匆/我不想成为你们的过客

穿梭忙碌的都市人,字里画间,惆怅点点。如此真实抒情,完全是新概念的黑板报了。

再看两组孩子们的作品:中原路小学“美术馆家园”的草图,诉说着“我们的小小心愿”——梦想中的长发、我考了三百分、“六一”不上书法课上公园、自己的小花园……尚德国际学校展示了“外籍小朋友眼中的上海”——上海菜、南翔小笼、大饼、油条、粢饭、豆浆、梨膏糖、八宝辣酱,东方明珠塔、浦东开发,上海气度、上海速度……背景迥异的孩子们,个性鲜明,花一般欣然绽放。与“政宣组”时代的黑板报,实在不可同日而语。

一座城市的双年展,意味着这座城市的艺术素养,是这座城市的文化形象。

以前,我是不大喜欢上海双年展的。总感觉,那多半只是一些玩当代艺术的前卫人士在美术馆里卡拉OK,小众且走得远,很多作品(大型装置、行为艺术等等)我看不懂。最关键的是——上海双年展,跟普通上海市民的生活有多少关系呢?我的心态是,虽然不大喜欢,但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双年展的存在让人体会到社会氛围的宽松,那就祝福它的存在、它的与传统艺术相安无事吧。

这一次,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双年展的视点聚焦在城市的主体——人上了,从外乡人、移民、过客的层面,记录上海的演变。艺术家无论大小,一律放下身段,以平和的心境创作让观众想亲近的作品;市民无论中外,被早早动员起来,创作的创作,等待到现场参与的更不少。

2008上海双年展将开未开之际,美术馆古老的外墙上已“爬”满上海人对人民广场的记忆——8 000余帧“我的人民广场”照片,也是历时数月从市民中征集来的。东方卫视的“艺术人文”频道,全程跟踪布展过程,准备做现场直播和纪录片。而在上海的四面八方,知名或不知名的大小画廊里,双年展的外围展已是星罗棋布。一年一度的上海艺术博览会,也特意选在这个时节闪亮登场……

城市的上空,艺术气息正日渐浓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