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作文”影响人生质量
前几天,上海开了个写作教学峰会。
据会议透露,一些小学语文老师整天埋头研究高考作文,有的让学生背一二十篇范文以备上考场随机套用,甚至还有什么“李白杜甫苏东坡,随便说说曹雪芹”之类的应试套路,有些学校居然整学期让学生以熟读“高考作文佳作”替代写作训练……
与会的语文教学专家为此忧心如焚:“应试八股”使写作功利化,影响了小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我回忆起自己的学生时代。当年,还没有“应试教育”,当然也少见“应试作文”。但是,有“我手写我心”的周记。
虽说总是要到临交卷的前夜才写得出,可我是把这件事当享受的。(临时抱佛脚兼享受写作的习惯,就此持续到日后开专栏。)因为语文老师说了,随便写,喜欢写什么就写什么,喜欢怎么写就怎么写。我和一小部分同学真的就“恣肆妄为”,每每写出受老师青睐的文字。常被当堂表扬,“皮格马利翁效应”起作用,便有人做起了作家梦。印象深刻的是,几个平日里写不来命题作文的男生,一写自由命题的周记竟如有神助,总能出奇制胜。很多年后中学同学聚会,我又分析那几个写周记出名的男生,个个都不属于所谓的好学生,然闲书读得多,知识面宽,天性又较少受损,活得相对自在。
周记训练,使我开始体会中国文字的美及各种可能性,也初尝了文字表达的快感。我沉浸其中,不知不觉与之难舍难分。
前辈同行林伟平曾给我讲故事:他与妻子蒋丽萍携手郊游。乘在旅游车上,车窗外的油菜花金灿灿扑面而来,她情不自禁地站起来惊叹,他也欣欣然呼应着。同车人朝他俩投去的“注目礼”,漠然中掺着不屑,“像是看到两个老神经病。”我听了,暗自赞美这对作家:所以,你们写得出那么个性、那么感性的文字和书;他们呢,只有看的份,还未必看得懂。
记下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忽然感到一种悲凉的隐喻:林蒋是当年的孩子,同车人是现今的孩子。没有了对于新鲜事物的满腔好奇,没有了探询陌生世界的敏锐触角,还指望写出动人的文字?还指望生命精彩纷呈?
本来,语文课的目的,是帮助孩子学会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以好文章陶冶情操、培养人文情怀。可现在,语文书上的文章,被一篇篇肢解成“中心思想”、“段落大意”等等,连最该体现差异性的作文都仿佛有“标准答案”,孩子们从小被要求大量机械模仿,背出来填满考卷就行。长此以往,心灵的眼睛闭塞了,思考力想象力退化了,心智不得成长,精神无以自立……而且,功课越来越多,生活越来越匆忙,他们身心俱疲,无暇感悟人生的风景,成绩不佳的更要备受老师父母的责难,伤及自尊……
孩子们远未苍老的脸上和心上,早已爬满了皱纹!
作家陈丹燕有一句话,我视之为警句:“我一直诚惶诚恐地做着母亲,生怕自己将一个赤子培养成了一个呆子,这个责任简直太重大了。”
反省一下,这么多年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已经将多少赤子培养成了呆子?反正,每遇到一个逻辑混乱、文笔枯涩却私底下振振有词,到了公众场合即口拙词穷的同胞,我就会想起语文课。“应试作文”,岂止影响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实在是影响了无数人生的质量啊!一个社会,低质量的人多了,还能进步吗?
我不知道,有多少语文老师,在那里诚惶诚恐、深感责任重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