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美展与红地毯
上海青年美术大展1980年诞生之初,被本城的艺术青年误以为只是全国美展的选拔赛。那年月,中国人刚开始有机会睁眼看世界,画风的个性化、多元化尚无从谈起,外国友人在上海观美展,惊异于“中国画家可以一下子画这么多画”——人家把集体画展看作个展了,谁让咱一群人画得跟一个人似的!
此后,上海青年美展梅开几度,使得青年艺术家一批批崭露头角,其中一些就此选择了艺术生涯。去年年底,徐汇艺术馆有“大时代之光——上海青年美展30年回顾展”,展出的正是从以往10届上海青年美展的获奖作品中遴选出的39幅精品原作。那个展览,几乎涵盖了当今所有上海一线艺术家的作品,形象地展示了上海美术30年来的发展脉络。
二三十年前踩着黄鱼车、自行车送画稿的青年画家,后来有不少成了名。出作品、出人才,便是青年美展的意义之所在。
近年,有主事者认为,画家不必永远躲在作品后面,应该走出同行圈子,进入大众视线。“明星画家”的出现,一则可以树立人气,让年轻学子、画坛后辈得到成功榜样的激励,提升他们学习、创作的动力;二则有利于推广艺术,让高雅艺术更快更好地走向普罗大众。为了吸引观众眼球,为了打造“明星画家”,建议青年美展颁奖礼办成Party,平时只见其画不见其人的画家也不妨走上红地毯秀一秀。(据说,两年前的上一届上海青年美展就曾有过办Party、走红地毯的脚本,最后不知何故没能上演。)
画家,该不该走红地毯?只要考量一下画家与红地毯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
画家与红地毯之间,如果硬要扯上关系,那就等于说,画家可以凭亮相红地毯时的一袭时装、一个Pose,在艺术评论家那里加分。岂不怪哉!画家的职责就是画画,画家的优劣只能由画说了算,画家只有靠艺术创造力生存,跟走不走红毯何干!用办Party、走红地毯的方式赢来的大众关注度,与艺术本身已相去甚远,这样的关注度,不要也罢。
红地毯,其实是一种象征,象征着种种“诗外功夫”。
眼下,在良莠不齐的艺术品市场里,果真不乏“明星画家”活跃的身影,撒点小钱换得廉价的好评,有的评论或题签还出自“大师”之手呢。你说那毫无含金量?可骗骗外行刚好够了。结果是,等而下之的货色卖得不赖,真正的精品倒在角落里等待知音。
常常听人说,上海画家大多不来事,只知一个人躲在家里画呀画的,画却卖不过人家。说这话的口气,有惋惜的,有鄙视的。我听了,倒生出几分钦佩来,因为深知,凡成大器者,必先自默默努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老话是永不过时的。你去热闹吧,你去运作吧,过个一二十年再看看,究竟是谁的东西留下来了。
说回两年一届的上海青年美展。1993年后因故式微乃至停办,1999年又顽强复出,终于落户刘海粟美术馆,上海青年美术大展业已成就为一个值得骄傲的品牌。2009 上海青年美术大展,正以最宽容的主题——“开放的表达”——吸收更多的优秀作品。作为主办单位的上海美术家协会、刘海粟美术馆和明园集团,已分赴全国各大美院,去莘莘学子中发掘未来名家。
与其想着红地毯,不如埋头搞创作,明天的世界属于有准备的青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