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想起了老社长

想起了老社长

时间:2023-0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社长、社务委员会,可不是今人想象中挂名的,他们定期开会,讨论报纸发展方向,主要是怎么做新闻。所以,自我感觉很了解这位老社长,虽然没有机会认识他。今天回想起来,印象最深的,是传说中超构先生的孵茶馆、居平民区。央视新闻每晚7点由各地卫视同时转播,是传播优势还是劣势,完全取决于新闻节目能否满足现代受众的需求。他将以新闻评论员身份出现在央视新闻频道。做强新闻评论,这是我在接下去的日子里关注央视的理由。

想起了老社长

这些日子,在为本报创刊25周年征集名人寄语。

曾经多次采访的一位京华名人,起初推说忙不肯写,后来经不住我的一再游说答应写了。在一封邮件里,他议论报庆,流露了先前不愿写的真实原因:“似乎形式比内容重要。大家一起认真地形式一番……”

一位同行,也在MSN里说报庆:某报80周年、某报70周年、某报60周年,“大家都报庆……报社领导关注出席活动的领导级别,老百姓关心发多少钱。就是没人想怎么把报纸办好。”我回说:“其实最该想的,是怎么把报纸办好。”

这样的交流,使人心情凝重。翻着蒙尘的、泛黄的老报纸合订本,我想起了本报的老社长赵超构先生。

虽说算是报社的“老人”了,但还是不得不遗憾“余生也晚”。超构先生之于我,可谓“久仰大名,无由亲炙”。当年,他是本报社长,领衔着徐铸成、陆灏、方学武、冯英子、石啸冲、刘火子、陆诒、张脉楏、赵家璧、徐开垒、高肖笑、诸尚一、郭炤烈等知名人士组成的社务委员会;而我只是新闻系刚刚毕业分配到报社的小记者。社长、社务委员会,可不是今人想象中挂名的,他们定期开会,讨论报纸发展方向,主要是怎么做新闻。我无缘亲聆,但能听到传达。那时候,超构先生在他主政的《新民晚报》上以“林放”笔名开杂文专栏“未晚谈”,我是忠实读者。所以,自我感觉很了解这位老社长,虽然没有机会认识他。

唯一的一次近距离采访,是在那个特别的暮春时节,主题是呼吁新闻改革、《新闻法》出台。社务委员会里的同行前辈个个慷慨激昂。我写了整版篇幅的稿子,可惜还没来得及上版面就夭折了。

今天回想起来,印象最深的,是传说中超构先生的孵茶馆、居平民区。我心目中的报人正是这样的:做完了一天的版面,约上三五同仁,找个茶馆,泡上一壶浓茶,在新的忙乱到来之前,享片刻的宁静,说说闲话,听听“小道消息”,然后回到弥漫人间烟火气的弄堂小家。“未晚谈”里许多杂文的选题,都来自茶馆、小菜场、剃头店、大众浴室……而他对记者的要求,也是写身边事、热门话、人间情。现在,还有这样的平民报人社长吗?

超构先生的办报思想,讲起来特别浅显:比如引起毛主席重视的“短些、广些、软些”,比如“最要紧的是了解读者”,比如“为百姓分忧,与百姓同乐,跟千家万户同结善缘”……《未晚谈》结集出版时,夏衍先生作的序又有一番很到位的概括:“他的那些新闻性杂文毫不留情地暴露社会上的落后、愚昧、虚伪的业态,他反对‘瞒和骗’,他主张‘打开天窗说亮话’。”

7月,本报过25岁小生日。老社长提醒我们,勿忘新闻理想。岁月不居,但一些基本的价值观不该轻易抛弃。

《新闻联播》改版之我见

近一个月前,曹景行先生传来的文稿中有一条是关于《新闻联播》改版的,我为他做了个小标题“期待男女主持相视而笑”,并置于“景行斜道”头条。这无疑是个有价值的话题,虽然我对“相视而笑”并不认同。

为什么不认同呢?因为,我觉得,板了多少年老面孔的中央电视台好容易下决心改版,别小打小闹只改良形式。而主持人是否笑、怎么笑,多半属于形式。

我不看《新闻联播》,已经很久了。

最受不了播音员居高临下的口气。播音员坐在那里明明是为了报告新闻,可听着怎么像在教训全国人民?大家都是老百姓,您干吗像没见过世面的小官一样端着架子?我发现,央视前台长杨伟光对这一点认识清醒。他最近接受采访时说:“我对《新闻联播》不太满意的就是亲切度不够。我和他们说不要居高临下,不要感觉在教育别人,要对观众有一种尊重感,有为观众服务的心态。”但资深央视播音员赵忠祥意见相左,他认为这次改版播音员的表达不可能有大改变,“因为你代表的是党和政府的声音,不是你自己的。”赵老师此话雷人,为人民服务的党和政府需要天天对人民绷着个脸说教吗?

这样一种不平等的姿态,决定了《新闻联播》的新闻价值观——不是尽可能准、尽可能快、尽可能多地把最新的新闻告诉受众,而是有选择地传播他们自认为安全的信息,还不愿好好说话。央视的另一位清醒者白岩松批评道:“16年前的《东方时空》从语态开始变革,现在依然面临这个挑战,因为空话套话依然在荧幕上乱飞,这样流畅的废话如何能有亲和力?”

16年前的《东方时空》,我们从央视副台长孙玉胜的《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一书中获悉,有个良好的开端:杨伟光台长要求节目“变‘新华体’为‘中新体’”。而今,刻板的“新华体”倒有不少自觉进化为鲜活的“中新体”了,央视新闻呢?

互联网时代,新闻传播之发达早已与十几年前不可同日而语,人们可以自由选择获取信息的渠道。央视新闻每晚7点由各地卫视同时转播,是传播优势还是劣势,完全取决于新闻节目能否满足现代受众的需求。再故步自封于“央视八股”而不思变革,就算有行政命令保驾,《新闻联播》还是逃脱不了被越来越多受众抛弃的命运。

听说《新闻联播》7月1日正式改版。前天晚上7点,我准时收看了。很遗憾,没有看到多大改变。

再一想,“男女主持相视而笑”可能不是形式,而是内容的一部分呢。如果记者、编辑多写点平实的大白话,而不是一大堆的空话套话废话,主持人念起来也就不会这么沉重了;不沉重了,可能念到适当的地方就有心情相视而笑了呢?

前一阵,网上有个“新闻联播要改版,你心目中的主持人是谁”的投票,结果,小沈阳、郭德纲、灰太狼等都入选热门主持。我倒是觉得,在这个泛娱乐化的时代,新闻还是要好好播,别添加太多内容之外的花里胡哨,说到底还是“内容为王”。你按新闻规律办事了,回归新闻本质了——哪怕会议、领导镜头多,只要真正有新闻——自然就有人追看。

最后,为顶楼的景行先生加油。他将以新闻评论员身份出现在央视新闻频道。做强新闻评论,这是我在接下去的日子里关注央视的理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