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常识,关于新闻

常识,关于新闻

时间:2023-0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央视名记白岩松,由“记者—好记者—主持人—好主持人”一路走来,修炼成了优秀的电视新闻评论员。站在新闻立场,站在事情的对错和方向立场,这是做新闻必须捍卫的常识之一。央视新闻改版的成败,主要也取决于此,而不是换主持人、变主持风格之类的表面文章。这一点,我认为比白岩松做得还好。与郎平对谈,他关注的,不外乎打排球与抚育女儿的矛盾、土洋教练工资待遇的落差等。

常识,关于新闻

“常识”二字,今年被某地拿来当高考作文题。真是一个朴实无华却能言之有物的题目!

这作文题,是不是某位高人,有感于国人丧失常识太久,不利于社会进步、和谐,而创意的呢?会不会是受了白岩松强调做新闻要“捍卫常识”的启发呢?

央视名记白岩松,由“记者—好记者—主持人—好主持人”一路走来,修炼成了优秀的电视新闻评论员。为了录45分钟一期的《新闻周刊》(2003年诞生时叫《中国周刊》),他每周都要看很多东西,然后花两个小时写稿。我心目中的主持人,正是这样的;而不是拿了别人写的脚本,坐在镜头前,字正腔圆地念(那叫播音员)。

常有记者提问:你基于怎样的原则来发表评论?他回答:基于新闻准则——“总有人问你站在哪儿,好像要站队似的,你站在国家、政府、国内民众和国外的哪一边呢?不,我站在新闻立场……你站在政府立场还是老百姓立场呢?我站在事情的对错和方向立场。”

站在新闻立场,站在事情的对错和方向立场,这是做新闻必须捍卫的常识之一。央视新闻改版的成败,主要也取决于此,而不是换主持人、变主持风格之类的表面文章。

听说央视记者柴静做的莲花河畔景苑倾倒事件的报道,比沪上所有媒体的都独到。我特意上网补看了,果然。

从前,往往新闻现场到了十几、几十家媒体,第二天(日报、电视台、电台)乃至几天后(周报)的报道竟是一副面孔(名曰“统发稿”),唯记者署名各异。我入行没几天,就发现了这个大问题。曾设想:不如辞了记者,由相关单位把相关材料直接传真(那时候,排版靠铅字,连电脑都没有,哪有E—mail)给相关编辑,编辑根据各媒体目标群体的差异,选择不同的角度编稿子。后来采访《时代》周刊驻京办主任,才知人家老外办杂志就是编辑负责选角度的——记者只管尽可能详尽地记,自有专人取舍记录内容、编写稿子,底下署名则是Writer(撰稿人)某某、Reporter(采访者)某某。

2007年3月,我写过一篇《“两会”的体温》,正是由柴静的文字引发的。柴记叙了某次采访,地方台同行闪到一边让中央台先拍时,她的惶恐:“如果一个媒体,如果拥有的都是不必寻找就主动提供的线索,不必掘地三尺撬开他嘴巴,而是可以耐心等着你布好光的新闻当事人;有不用费力就可以问到的问题,有不用求证就可以主动提供的数字。那么,也就会有随之而来的,可以策划出来的现实吧。”

对于柴静一直在追求的新闻客观,白岩松这样表述:“新闻的客观不是哪一家新闻媒体的客观造成的,而是由开放和透明导致的所有人都可以站在不同角度去关注它,最后呈现出的结果才是最接近客观和事实本身的。”

我改个成语,概括这条常识:众盲人摸全象。

星期天晚间,看完一档乏善可陈的访谈节目后,我又看了“小崔说事”之“郎平的交叉换位”,被深深打动。

作为央视的一个异数,小崔最值得学习的优点就是始终讲人话,不拿僵化空洞的书面语唬人。这一点,我认为比白岩松做得还好。同样是优秀主持人,他出镜前也做足了功课,每次还发掘出直抵被采访嘉宾内心最柔软处的往事细节。与郎平对谈,他关注的,不外乎打排球与抚育女儿的矛盾、土洋教练工资待遇的落差等。节目的使命感,总是藏在这些貌似凡人小事的背后。

又一条常识:说口语,探究具体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