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范迪安作报告
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来上海美术馆作报告,我应朋友之邀去听。
虽说多年来读过范的诸多美术评论,但我想象不出那将是一场怎样的报告。因为,预告中的标题很大很俗套: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与发展。
报告其实还是蛮实在的。概言之,讲的是在当今中国,美术馆如何成为国人的精神家园。
营造精神家园,范迪安认为,这是美术馆的职责。
听到“精神家园”一词,我有点恍惚。坐在静谧的报告厅里,我们暂时忘了外面那个急功近利的世界。从前,美术作品是艺术,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曾几何时,艺术成了商品,论尺幅待价而沽,多少艺术家为迎合客户堕落成匠人。很多人早已忘了,在物质世界之外,还有一个“精神家园”。
与此同时,包括公有、民营等多种所有制的美术馆(画廊)并存,民族文化、外来文化交融,这些对于国家美术馆都构成挑战——除了展览供观众参观,美术馆还能为社会提供什么?
范迪安批评某些展览项目,“政府出了不少钱,专业力量也不缺,但是有没有影响力呢?跑到国外开展览,开幕式结束,春卷吃完,就没有观众了,第二天也不见外媒报道。根本没有通过主渠道,进入主平台。浪费了国家钱财,中国艺术没有尊严……”
他这样诠释“文化软实力”:好的文化活动,可以体现一个城市的精神面貌,增加其国际影响力。中国盛唐时期对世界的整体影响,明清时期在建筑、园林、陶瓷等方面对世界的影响令人缅怀;20世纪以降,西风东渐,中国受西方的影响远远多于影响西方了。今天,中国的综合实力引起世人瞩目,文化也在逐步提升,一定要向世界介绍当代中国人的文化创造。
说到中国当代艺术,北京798艺术区是一个无以回避的存在。作为国家美术馆掌门人的范迪安坦承矛盾心态:“一方面,我们欣赏798活跃、开放的形象;另一方面,从本单位的小角度来说,其实我们是在跟798争夺观众啊!”所以,他一边看798有什么不错的资源可以为我所用,一边想着美术馆如何自觉以好的展览、活动去吸引观众。他评价,798更多的是自发的欣赏,美术馆则较注重主导、引导,“在社会文化中,各有各的力量”。
这样一种不唯我独尊的开放的、兼容的心态,应该是事业进步的前提吧。
中国美术馆怎样为国人营造精神家园呢?
“大美术”概念被强调,还有潘公凯先生的“两端深入”:高端,即美术馆的专业性,从过去单一的展览,拓展到现在的展览、收藏、教育、研究、交流五大功能。高端的专业性,与基层文化建设的大众性相结合,如今两端之间的交互地带越来越多……
在林林总总的举措中,我最欣赏的,一是发挥馆藏资源的作用,二是贴钱也要送高雅艺术进大学校园。过去五年里,中国美术馆收藏了1万件作品,馆方一年动用3 000件藏品,进行国家交流项目、各地巡回展、进院校展出等,优秀的典藏不再“养在深闺人不识”。艺术进校园,是在培养明天的观众。虽然到大学里才亲近艺术,显然有点晚了,但总比不做好。受过熏陶的大学生,将来会有部分成为美术馆、博物馆的常客吧。
最后,我还注意到,范馆长的一句话流露出雄心壮志:“在西方,博物馆是国家文化的代言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