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开始讲真话?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几乎有一半的采访是会议。无数场的会议听下来,我有一个重大发现:多年来,亲耳听到某人在大会小会上的发言,四平八稳、空洞无物,令人生厌到默诵鲁迅先生名言“无端地空耗别人的生命,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不料,忽有一日,那声音焕然一新——空话套话没了,全是正常的人话,有激情、带体温,针砭时弊,简直与之前那么多年判若两人。这样的人,我见识的还不止一个两个。
有朋友一针见血地问:那些判若两人的,多少年龄?大概快退了吧?
后来,果然听到那些人中的一个当众坦承:我现在退了,不怕讲真话了。
想起很久以前读过的——
《装在套子里的人》。契诃夫笔下的中学教师别里科夫,整天活得战战兢兢,一辈子把自己装在“套子”里,还想把周围的一切都装进“套子”里。不知契诃夫表现的那个年代退休年龄是多少,可以想见的是,别里科夫们一天不退休,就一天不能堂堂正正地做人。若是习惯成自然,即使退休了,可以堂堂正正做人了,他极有可能反而不知所措,情愿继续战战兢兢缩在“套子”里,直至生命终点。
《生命从60岁开始》。此书倡导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把60岁退休当做新的起点,重新发现生命,享受单纯的快乐。可是,如果按本文开头那种人的活法,要到60岁才开始讲真话,本该为百姓说话、办事的年月,却因明哲保身而白白蹉跎,这样的生命岂不是太没有质量?
近日,在学习市委书记俞正声谈上海党建的新要求。俞书记说,要加大治懒治庸力度,让广大干部明白不尽责就是失职,即使无错也是“过”,是一种消极腐败。又说,我们用干部的导向,是支持鼓励敢于处理问题、敢于承担责任的干部。
由此看来,我说60岁才开始讲真话的生命没质量,是言轻了。
上海这座城市的土壤,易于生长白领。“宁做白领,不当首领”,在此地颇有市场。城市白领中,流行着一种状态:职业倦怠。做事缺乏动力,年纪轻轻就贪图安逸、不求上进,更勿论激情、创造力。不得不承认,这是我们城市的一大特征。
但如果上海的干部也患上职业倦怠,问题就严重了。为什么我们的社会进步不快?还不是因为,一直以来,相当一部分干部信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而某些领导干部的用人标准,又强化了这种懒和庸。升一个开拓型的干部,万一讲错话怎么办?万一创新出了错怎么办?不如升一个听话的、没有想法的,安全啊!这种价值取向,培养和造就了无数平庸的、没有担当的干部。
汶川地震后,温家宝总理的名言“人民养着你们,你们自己看着办”,广大干部应该时常重温。生命没质量,只是个人小事;不为百姓说话、办事,不推动社会发展,可是对不起人民的大事啊!
获悉最新机关轶事一则:
机关人拿一份考察材料,给同行的媒体人过目。媒体人:你这写的啥呀?怎么读下来通篇没有一句叫人记得住的?机关人:这就对了,就是要没有一句记得住,安全呀!媒体人:我们要是这样子写,读者谁要看,报纸早关门了!机关人:那是你们,我们正好相反。
我想提醒一句:过去,你写这样“安全的”报告,也许不算什么错误;从今往后,你这就是懒就是庸,就是不尽责就是失职,就是“过”,就是——消极腐败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