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如何流入中国
说起烟草,其实指菸草,是生长在南美洲的一种植物,其叶子可用来口嚼或做成卷烟来吸。最早享用烟草的是美洲印第安人,当欧洲探险家抵达新大陆时,烟草已在美洲普遍使用,至16世纪,烟草渐渐传入欧洲,然后再流传到世界各地。据我国现代学者研究,烟草最早于明朝万历年间即16世纪70年代从菲律宾传入我国台湾,再到福建、广东。有专家考证,认为烟草在1549年以前已传入我国合浦(明清时期属广东),广东是中国最早有烟草的地方。由于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已有显著发展,客观上为烟草生产和吸烟风俗提供了有利条件。
南风北上。从上层社会到民间,烟逐步与茶、酒等同齐观,当作生活和社交的待客之物;在文人学士、达官贵绅圈内,甚至被认为是一种雅好。或许过度渲染这种所谓社会风气和绅士风度,让不少人掉入“陷阱”而难以自拔,对烟草由“索而尝试”到“顷必必需”,与烟草结下不解之缘。当然,这里讲的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土烟”,即口受、鼻受的水烟、旱烟等,而“洋烟”则用纸卷成“纸烟”,因高技术、大批量、便捷性使烟民成倍激增。说起来,“洋烟”流入中国是从上海滩开始的。
18世纪60年代,美国有位叫麦斯塔德(R. W. Mustard)的青年来到中国上海,他起初在航行于上海与汉口之间的轮船上做管事,后来在上海遇到了冒险家班司脱(C. C. Bennet),这位班司脱此次是为当船长的弟弟料理后事,专程从美国赶到上海,由于班司脱善于钻营,经麦斯塔德劝说,两人开始改行经营进出口贸易,并开办了老晋隆洋行,又名麦斯塔德公司。据记载,老晋隆洋行最初地址是在广东路4号,因为两人都是水手出身,最初生意主要做船上用品,后来又代理均为美国公司著名品牌的食品和生活用品等。1881年,老晋隆洋行迁到南京路9A号,即著名的泰兴大楼,直到1908年。麦斯塔德从事卷烟销售生意,主要得益于洋行的一名中国职员。这位职员的名字叫邓宁,1886年开始为老晋隆洋行服务。
1888年的一天,邓宁在其住所礼查饭店结识了一位美国客人,并了解到他是为美国烟草公司推销卷烟的。在交谈中,邓宁触发了商业灵感,认为引进卷烟销售是个不错的主意。第二天,邓宁与美国客人共进早餐后,便带他来到洋行商谈代理卷烟销售事宜。从此,老晋隆洋行成为最早输入中国的卷烟品种——“品海”牌卷烟在华的总经销。
由于当时中国人习惯吸水烟和旱烟,对卷烟十分陌生。老晋隆洋行最初每月仅采购3箱卷烟,这些卷烟只供应在上海租界内生活的外国侨民。邓宁坚信卷烟生意在中国一定有发展前景,并努力开拓销路。经邓宁等人努力,老晋隆洋行的卷烟生意后来日益红火。据《颐中烟草公司前身老晋隆洋行创办史》档案(1931年撰)记载,卷烟引入中国是1888年,起决定作用的是中国人邓宁,并不是美国人菲里斯克(实际应叫菲斯克,英美烟草公司首任驻华执行董事)。至1891年,我国最早的卷烟厂——美商老晋隆洋行卷烟厂在天津开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