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学”的科学之道
在美期间有趣的事是很多的。郑衍衡记得,当年出国定做两套西装、一件大衣,大家选用的衣料均是清一色,不是黑色就是藏青色。有一次集体参加一个招待会,活动结束后大家到衣帽间领取大衣时,把大衣你传我我传你,形成了一道“特别风景”。
还有就是初次招待会,本以为有吃有喝,谁知只有饮料和少量饼干。时任美国总统卡特的夫人专门举行了招待会,称访问学者是“美中文化交流的第一批使者”。郑衍衡对此记忆犹新。
到了普渡大学,一开始郑衍衡住在学校宿舍,那里没有厨房,三顿饭都在食堂吃,花费有些贵,每月130美元不够。当时对于留学人员实行实报实销,但一个月饭费用去了200多元人民币(当时1美元换1. 7元人民币),自我感觉就很惭愧。相对讲,吃“肯德基”还算价廉物美,可是来回跑一次要40多分钟。郑衍衡想出一个办法,就是一顿饭分开吃,在食堂主要吃蔬菜和少量肉,回到宿舍再吃鸡蛋(用电热杯煮)、面包、水果、果酱管饱。郑衍衡回忆说,虽然生活简单,但关心中国学者的人很多,周末经常有华裔教授请吃饭,他们大多亲自开车迎送。
留学了,当然要“学会”,更重要在于“会学”。在美期间,郑衍衡开阔科技视野,开拓研究思路,学到许多新东西。他说美国的“产学研”结合得非常好,培养一大批计算机博士、硕士,费用相对少,让他们自由想象,大胆探索,勇敢交锋,研究成果在一两年或许用不上,一二十年后可能会有用武之地。所以,行胜于言,方略于胸,对我们是很好的借鉴。临别之际,郑衍衡教授道出:“脑用,身动,心松,腹空”,看似健身之法,其实也是“会学”的科学之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