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化流浪”交融南北

“文化流浪”交融南北

时间:2023-0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爱新觉罗·若兰自嘲“捏着笔杆走江湖”,是“书法艺术的混血儿”,在“文化流浪”中完成“文化苦旅”的使命。爱新觉罗·若兰体悟中国书法的精妙,赞叹中国传统文化的伟大。在他眼里,这是大文化概念,在各民族交流、交融中不断促进而成。所以,书法传承中国文化,见证国家的历史、政治、军事、经济,给人们带来艺术审美、艺术享受。我们不禁为爱新觉罗·若兰的恬淡品行、执著精神所感染。

“文化流浪”交融南北

向爱新觉罗·若兰请教何谓榜书、标草?他给予精简的定义:“榜书”,一作“书”,也叫“擘窠书”,实际上是写大字;标草即是标准草书。那多大的字算大字?爱新觉罗·若兰一一道来:最小的叫微楷、小楷,实际上微楷只能叫微刻,带有工艺性质了;再就是小楷。中楷,宽幅相当于食指中指两手指合拢,在此范围以内的叫寸楷,还有半寸楷,顾名思义是一半;寸楷后面是大楷;超出大楷的叫大字,也叫大书;大字概念后来又外延,那就是“榜书”,其实应该叫字;在我看来,一提榜书我认为是大字,大字可大可小,像大的,我看过山海关“天下第一关”(匾额长5.8米,宽1.55米),我孤陋寡闻,没跑过多少地方,但看那五个字够大了,但现在我写的字要比它大得多了。

至于“草书”,自汉至今两千多年,历代前贤在实践中不断发现、不断创新,形成几十甚至几百种各类经典读本,从二王、颜柳、癫张、醉素到70多年前于右任先生创制全新的“标准草书”,爱新觉罗·若兰时常揣摩怀素、孙过庭、董其昌等名家书意,尤其对于右任的“标草”情有独钟,在熟谙草书符号的基础上,构建了自己的风格。爱新觉罗·若兰古拙流畅、气势苍弘的书作,至今被国内广大书法爱好者、国家与地方的博物馆、纪念馆所收藏,世界各地亦拥有他的众多知音。

爱新觉罗·若兰自嘲“捏着笔杆走江湖”,是“书法艺术的混血儿”,在“文化流浪”中完成“文化苦旅”的使命。他说文化有地域性、历史性、民族性,由于这种差异,形成书法家的个性风格,所以南北文化、南北书法要形成互动、交融。说起来,如同民族大运河一样。北人的优点是厚重,南人的优点是机灵,北书以风骨而胜,南书以韵致而长,北人南相,厚重而又机灵,南人北相,机灵而又厚重,这南北交融,书人“大串联”,于书法艺术发展大有益处,久而久之,就会开拓出新的局面。

爱新觉罗·若兰体悟中国书法的精妙,赞叹中国传统文化的伟大。在他眼里,这是大文化概念,在各民族交流、交融中不断促进而成。中华文化是一棵大树,京派文化是坚毅而挺拔的树杆,海派文化是繁茂而苍虬的枝叶,长安文化是古朴而深邃的树根,珠江文化是婀娜而娇妍的新花。要说中国文化传统,他认为书法是第一传统。文字从形象开始,用线条组合,千变万化,用笔、蘸上墨汁在纸上留下痕迹,进而带来实际意义。书法是载体,记载历史;这种线条艺术唯有中国有。书法通过古碑流传下来,像有些古碑、石刻坏不了、烂不掉。有个哲人说,真正的文字(书法)并不因人的躯壳不复存在而黯然失色,相反随着时光的流逝会得到锤炼和锻造。所以,书法传承中国文化,见证国家的历史、政治、军事、经济,给人们带来艺术审美、艺术享受。

此刻的爱新觉罗·若兰神情淡定、语调铿锵,他说:“文字是不会淘汰的,当官要用,平民要用,大人、小孩也要用,男的也要用,女的也要用,中国也要用,外国也要用,所以,世界形成‘华语热’。我的字海内外都有,但我不在乎个人出名,只要我的字与社会一起进步,与时代保持一致,我的字终有露面的时候,将来我死了一万年以后,我的字会让一万年后那代人所欣赏,这我是有信心的,所以我要孜孜以求,我还要继续写字!”

古代有左图右史,即用文字记载,文字具有不可替代性。他阐述这样的观点:现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才有闲心去练书、画画!过去饥寒交迫,朝不保夕,政治不清明,还有文字狱,谁能静心去练字?练字是娱乐活动,是国家政治清明的表现。练字没有排他性,自己练自己的,人们都专心练字,对社会没干扰!如果一个中国人连字都不好写,不会写,尽写些错别字,起码有伤大雅。你就是个博士、博士后、博导,字写不好,不学不练,也好像有点美中不足吧!咱们现在宣传力度不够,再加上不少年轻人他们现在没有这个意识,暂时没认识到中国字和书法艺术的重要性,我相信,早晚他们会认识到。

“曾惊秋肃临天下,敢遣春温上笔端”。我们不禁为爱新觉罗·若兰的恬淡品行、执著精神所感染。也许事情就这么简单,爱新觉罗皇族身份虽成为历史,但在爱新觉罗·若兰的内心深处,从未忘记自己是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子孙,是华夏大地灿烂文化的传人,他的“三有”——有志,不甘为二流;有识,知学问无尽;有恒,断无不成事,将激励他在书法大道上奋勇开拓、与时俱进。

注:本文与邱怀友先生合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