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相”的挑选
观摩精品,苏州刺绣研究所是必经之地。从1957年成立以来,这里人才济济,良工辈出,研究所将传统技法发展到40多种,把历史上尖端绣种“双面绣”、“乱针绣”、“发绣”等推到精致阶段,形成图案秀丽、色彩典雅、针法丰富、绣工精细的精品特色。在陪同采访的赵明珠女士手里,我们看到历年来刺绣精品作为国礼赠送外国元首、政要的名录,截至1984年就达到80多幅。很凑巧,在车间现场,我们看到一幅宽8米、高3. 7米的巨幅绣品《林中小鸟》,这是为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新馆定做的,由12位绣工花费10个月绣制,画面是茂密竹林,小鸟千鸣百啭。绣工们采用虚实相间的乱针绣法,通过层层变化的色彩和线条针脚的不同运用,表现出远与近、实与虚、动与静的艺术魅力。
赵明珠告诉我们,该幅作品巨大,难就难在协调与统一上,所以,上品苏绣必须图案秀美、精工细绣、整体协调、有较好的质感和空间感,即“品相”要好。苏绣并无真伪之辨,只有优劣之分,须看工艺性与艺术性的结合是否完美、艺术效果是否突出,鉴别绣品的重要依据在于:一是做工的精细程度高低;二是图案构思的整体性优劣;三是色彩处理和艺术效果的完美程度。
如何甄别苏绣的精致品与普通品?赵明珠女士补充说,要从轮廓、质感、丝理、颜色四方面予以区别。比如,“劈丝”是苏绣工艺之一,即将一根花线分为若干份,越细就越难,还要看用线合理和丝理变化,同时根据不同的布质、色彩及题材,不但灵活综合运针,而且劈丝粗细合度,充分表现物体形象的质感。她指着一幅《牡丹》绣品,在纸上画样说:“这片绿叶的顶端,好手在会合处向上绕针,趁势往下缝合,但技法低能者不明其理,常到这里缺二三针、差口气。”所以,要让花叶变活,需要“针功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