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天堂草原”巴里坤

“天堂草原”巴里坤

时间:2023-0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来到巴里坤,使我感受草原辽阔、人文精彩、历史厚重,称它“天堂草原”毫不为过。看来,端午节将在巴里坤掀起一股传统中华文化复苏之风。这是巴里坤人对自己大山的一种理解,更是一个特别赞誉。巴里坤人天生一种温良敦厚的品质,也许是山水、草原的本性,流在巴里坤人的血液里。说起来,呼伦贝尔、锡林郭勒大草原迄今在我心目中印象不深了,唯独巴里坤草原,我情有独钟。

“天堂草原”巴里坤

20世纪70年代初,因采访知青,我去过内蒙古呼伦贝尔、锡林郭勒大草原。兴许那时自己年轻,除了工作,几乎没能欣赏大草原的美景,可以说是错失良机。没想到,30多年过去了,有缘去了新疆哈密巴里坤草原,总算重温草原之梦。

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绿草如茵,野花竞放,羊群像飘动着的朵朵白云,松林里点缀着座座毡房,好客的哈萨克族捧上一碗碗奶茶、酥油,悠扬悦耳的冬不拉声,更增添一分幽静、娴雅。来到巴里坤,使我感受草原辽阔、人文精彩、历史厚重,称它“天堂草原”毫不为过。

听说每年5月为巴里坤草原鲜花开放的季节,而每年七八月则是最理想的季节。时值5月底,我们一行来到巴里坤湖,这是一个高原湖泊,海拔1 585米,它三面环山,一面傍依草原,烟波浩淼,似明镜镶嵌在巴里坤草原之上;蓝天白云之下湖水碧波绿浪,流光溢彩;湖畔田畴纵横、麦粟飘香;但见牧民们游牧湖畔,毡房座座,牛羊成群,牧歌悠扬,宛如“世外桃源”、“人间仙境”。

巴里坤是哈密地区辖下的哈萨克族自治县,初来乍到,我的第一强烈印象是,巴里坤独具“反差之美”,如冰峰绝顶,湖盆塌陷,草原娇嫩,戈壁粗粝,沙漠刚健,绿洲丰饶,如此等等,呈现出一幅辽阔丰硕、五彩缤纷的画卷。

我们先到巴里坤的毗邻伊吾,看到草原上一派静谧,天空深邃而碧蓝,羊群时而低头吃草,时而抬头张望,显得那么温顺、乖巧,一点都没有担惊受怕,这些羊真是太有灵性了,它们面对我们镜头居然那么配合默契。我以前一直以为草原一马平川,现在展示在我眼前的草原,其实凸凹起伏,既有透明的灵秀之气,又有扶摇动荡之感。瞬间,我的心仿佛捕捉到了一种大自然气壮山河的交响乐曲,它震撼着我的心,刹那间,我明白这是大自然的博大,是大草原的精深,若用心去阅读、感触,草原这部雄浑、厚重的巨著将永远览阅不尽。

先不说草原,单巴里坤岩画、兰州湾子古址、满汉城墙、仙姑庙、地藏寺、古城楼、左公柳,这番景观足够你去神游、遐思。由主持地区旅游局工作的副局长买卖提·依不拉音等陪同,我们一行到了巴里坤县城。此时,远眺草原,心通天地;白云绕山,心津逍遥。不过,要走进巴里坤草原,非得有点勇气,还需懂点哈萨克语,否则“行路难”。在巴里坤县城,正好遇上国定假“端午节”,县里组织“岳台揽胜、舞动天山”万人登山大赛、端午节民风民俗展演等活动,我们一行参与其中,大饱眼福。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前夕,巴里坤举行以“魅力古城·和谐草原”为主题的丝路文化旅游观光会这一盛大庆典,在继承和总结历届观光会的基础上,亮点频闪,精彩迭现。对我而言,眼见为实,随着舒缓、激昂的古乐响起,峨冠博带,腰佩长剑,从容镇定的屈原缓步走上舞台——端午节民俗表演情景剧正式开始,鲜活的人物,传统的舞蹈,动人心弦的故事,在巴里坤县城广场一幕幕上演。铿锵厚重的乐声重又响起,若干中青年男女舞起蒸饼舞,手拿艾草,端着艾面,年轻女子手提粽子,他们用丰收的春风告慰忠魂,以美好的祝愿启迪人生。看来,端午节将在巴里坤掀起一股传统中华文化复苏之风。

在巴里坤草原,溪水潺潺,泉水叮咚,碧草如茵,野花绽放。作为远方的客人,可以尽情欣赏和互动参与独具哈萨克民族特色的文体活动,比如赛马、叼羊、姑娘追、阿肯弹唱等。可惜我们来得尚早些,到了七八月间,那时才真正是哈萨克族“草原儿女的体育盛会”,将充分展示哈萨克族灿烂的民族文化,让游客亲身体验“马背民族”原生态的民俗风情。

与我同龄、县人大主任骆春明向我说,巴里坤的哈萨克族大都从新疆阿勒泰迁入,自乾隆二十一年(1756)起,或成批或零星陆陆续续迁入。哈萨克族既勇猛、强悍,又从容、安详,是一个酷爱歌唱的民族,而歌和马,正是哈萨克族的“两只翅膀”。哈萨克族中有很多民间歌手,对其中优秀歌手称之为“阿肯”,意为游唱诗人。在哈萨克族聚居的巴里坤草原,每到七八月季节,都要举行传统的文艺盛会即“阿肯弹唱”。弹唱会以对唱为主,对唱有二人对唱、四人对唱,亦有一人弹唱叙事长诗者。“阿肯”伴随冬布拉的琴声,触景生情,即兴创作,边弹边唱,其曲调优美动听,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易懂。“阿肯弹唱”形式相对简单、自由,所需条件只要一匹马和一把自制的冬布拉,可以“走遍天下,唱遍天下”。我虽没亲历这样的场面,但骆主任陪我们在毡房里观看了几档小型哈萨克族专业演员舞蹈,其中鹰舞、熊舞,惟妙惟肖,生趣盎然,用得上“翩若惊鸿,宛若游龙”加以形容。如果说这类节目孕育了欢快情调,不如说是一种肢体语言,充分体现出一种优美、明快、清朗的风格,也使我油然产生“好客狂徒独行此,远山近水牛羊欢”的心境。

巴里坤有“天山淞雪”、“瀚海鳌城”、“镜泉宿月”、“岳台留胜”等八景名胜古迹,不过,我觉得要特别提一下巴里坤草原上的鸣沙山。中国有四大鸣沙山:即甘肃敦煌鸣沙山,宁夏沙头破鸣沙山,内蒙古响沙湾鸣沙山,但这三处鸣沙山因各种原因有点名不副实了,唯独巴里坤草原鸣沙山“异军突起”,无论何时何季,只要游客认真、静心,就能听到种种奇妙的声响。它像天外来客似地横卧在绿色草原上,四周是绿,中间是沙,只见风动沙移,沙鸣声如泣如诉,凄婉低回,而滑行中,沙粒向下翻卷流动,相互摩擦,声波振荡,沙鸣声如同飞机掠过,像战车辚辚,如万马嘶鸣,发出“嗡嗡嗡”、“嘶嘶嘶”的轰鸣声。

到了巴里坤,有人不无感触地说,看这里的山不像看内地的山,内地的山圆圆润润,好像是女人,肉多骨头少;而这里的山峥峥嵘嵘,好像是男人,骨头多肉少。这是巴里坤人对自己大山的一种理解,更是一个特别赞誉。确实,大山以父亲的坚强,赋予巴里坤人独立自强、刚直不阿的性格;而草原则以母亲的温柔,濡染巴里坤人安分守己、平和宁静的心灵。巴里坤人天生一种温良敦厚的品质,也许是山水、草原的本性,流在巴里坤人的血液里。

说起来,呼伦贝尔、锡林郭勒大草原迄今在我心目中印象不深了,唯独巴里坤草原,我情有独钟。虽仅待二天,但它犹如天使,时时吸引着我。我在想,巴里坤地处偏僻,又被大山、大漠所阻隔,实际上也为现代文明所冷落,对希冀文明富裕的当地居民来说,也许是一个不幸。但是,对于保留传统农业、牧业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留存来说,又是一件幸事。所以,我想巴里坤的旅游发展不必照搬“他山之石”,而成为“天堂草原”,这才是巴里坤的精髓和灵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