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弯弯月牙泉

弯弯月牙泉

时间:2023-0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先不说莫高窟,也不叙月牙泉,讲讲鸣沙山,亦有意味。月牙泉是恋人的圣地。当然,传说中自有悲愤、苍凉:月牙泉正是这个女子的泪水汇集而成,她是为了等待自己心爱的男子。月牙泉在沙山包围之中,为何历经千年却沙不填泉?看来,月牙泉,也有梦一般的谜。早在汉代,据说月牙泉便是游览胜地;至唐代,这里有船舸、庙宇。更有不幸的消息,20世纪50年代,月牙泉西南角

弯弯月牙泉

地处甘肃敦煌戈壁沙漠的月牙泉,因形似一弯新月而得名。千余年来,它不为流沙所掩埋,不因干旱而枯竭,我想,大漠寥廓有此一泉,黑风沙漠有此一水,不仅是天地造化,也是“世界奇景”之一。

其实,距敦煌市西南5公里和南郊7公里处毗邻两个奇特景致,且都闻名中外,那就是清新迷人的月牙泉和神秘诱人的鸣沙山,若加上离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的莫高窟,那敦煌名副其实就有“三绝”。别看敦煌城区不大,名气世界顶级,它曾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名城、重镇,在漫长的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长河中,这里成为中西文化名流荟萃之地,彼此交汇,相互交融,创造了闻名世界的“敦煌文化”。

先不说莫高窟,也不叙月牙泉,讲讲鸣沙山,亦有意味。顾名思义,鸣沙山因有鸣响而命名,偌大的沙山为流沙积成,分红、黄、绿、白、黑五色,在汉代称沙角山,又名神沙山,晋代始称鸣沙山,行家介绍说,其山东西绵亘40余公里,南北宽20余公里,主峰海拔1 715米,沙垄相衔,盘桓回环,沙随足落,经宿复初,此种景观实属世界所罕见。

并非抛砖引玉,叙述如上背景,正是道出月牙泉的珍贵。瞧,翡翠般的月牙泉,婉丽生姿,宛如一位美丽温存的少女,静卧在群山的臂弯、大漠的怀抱,自古就有史诗般的传说:月牙泉是位美丽痴情的南国少女,带着南国的灵秀,不远万里,来到雄浑、犷悍的北方,寻觅深爱的情人,可她太累了,于是倒在浩瀚的大漠上,一躺就是千年。

月牙泉是恋人的圣地。这番传说、想象,何等神圣、壮丽!听人说,到了月牙泉,只要在泉中映出自己和心爱人的身影,两人将会永不分离;特别在月圆之夜,心心相印的恋人能静听到鸣沙山的祝福。当然,传说中自有悲愤、苍凉:月牙泉正是这个女子的泪水汇集而成,她是为了等待自己心爱的男子。有一首《月牙泉》民歌,真实地唱出这位女子的幽怨:“就在天的那边,很远很远/有美丽的月牙泉/它是天的镜子,沙漠的眼/星星沐浴的乐园……”

我们一行到敦煌远郊已是下午四五点,便赶到鸣沙山北麓,只见门口有题联:“沙山暗鸣”和“月泉晓澈”。陪同我们的敦煌电视台记者小张解释说:题联意指,鸣沙山的景致中午时分才看得清晰,月牙泉的水色在早晨更清澈。

来得不是时候,但也有趣味。我们一行进入风景区,顺着沙山谷地绕平道而行,不到半小时就进入了沙漠腹地。也许心情急切,我赶紧爬上半道的高坡观望,在前面四周沙山包围的一块洼地上,果有一泓弯如新月的清泉,在晨光照射下闪闪发光,耀人眼目。在我的想象中,清泉与流沙通常难以同地共存,可在这里,奇异凸显,月牙泉四周被沙山环绕,流沙与泉湖之间仅隔数十米,相安无事,相映成趣。《敦煌杂钞》说:“沙夹风而飞响,泉映月而无尘。终古光音,仙灵异境,来游者留恋不能去。”以前常认为是文字渲染,现在我眼见为实,美妙的泉水和神奇的沙山像戈壁大漠中的一对互偎依存的孪生兄妹,何等壮美!

面对这“山泉共处,沙水共生”的奇景,我们一行无不惊叹、感佩。在月牙泉茶座处,我一边品茗,一边与老板娘攀谈。我好奇地问:一个自然之泉多少年来总是保持月牙形,为何水多水少其形不变?在如此干旱之地,水为何从不枯竭,一直清澈不腐?月牙泉在沙山包围之中,为何历经千年却沙不填泉?虽然老板娘答非所问,但她有个夙愿,说今天正好风沙小,前几天风沙可大呢,她期盼来这里的客人越多越好!我不企求有完美回复,交谈中大体了解到几种假说:一曰古道河残留湖;二曰断层渗泉;三曰风蚀湖。此外,还有“自流泉”、“溢出泉”和“沙井人工开挖”等等,虽无专家之论,但存活千年的“美绝人寰月牙泉”,正是大自然的杰作,也是历史赐予人类的珍贵遗产,我们得好好珍视、保护。

走近泉边细看,泉水澄澈,碧蓝如玉,清明如镜,泉畔有苇草丛生,泉中有鱼群游来游去,这神异之处令人叹为观止。再细察,一湾清泉,涟漪萦回,泉在流沙中,干旱不枯竭,风吹沙不落,历代文人学士对这一独特的山泉地貌多有记载,我欣赏其中一句:“山以灵而故鸣,水以神而益秀”,无论从山顶鸟瞰,还是泉边畅游,让我产生“鸣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之感。在鸣沙山群峰环绕的一块绿色盆地中,月牙泉清凉澄明,味美甘甜,在茫茫沙山的怀抱中娴静、安然地躺了千余年,虽常受到狂风凶沙的袭击,却依然碧波荡漾,水声潺潺,这又使人不得不惊奇。看来,月牙泉,也有梦一般的谜。

当地百姓说,月牙泉形内长有眼子草和轮藻植物,这里的“三件宝”除五色沙外,那就是铁背鱼、七星草,可医治疑难杂症,故又有“药泉”之称。早在汉代,据说月牙泉便是游览胜地;至唐代,这里有船舸、庙宇。月牙泉南面,是一片距水面几米高的沙土台地,过去台地上有寺院庙宇、殿堂道观百余所,楼阁亭台鳞次栉比,岸边沙枣树、榆树、杨树、红柳蔚然成林,景致壮观而幽雅,有些地方还种植庄稼,足见台地之广大。现在这里进行恢复、扩建仿古建筑,主要殿宇绘刻了彩塑、壁画,重要殿堂均悬置匾额、碑刻,如“第一泉”、“别有天地”、“半规泉”、“势接昆仑”等,书法雅俊,堪称上品;而月泉阁、听雷轩、墨云池、朝晖亭、夕照亭、山得水趣、月到风来等,望之俨然,看到这些,我顿时吟诵对联:“沙岭似长弓微弯,清泉如半月巧秀”,这正是天地间最奇妙的结合,也是上苍对中华民族最好的恩赐。

也许传奇色彩有更多,但银白和金黄的和谐统一,这时镌刻在我的脑海里。“它是世界一绝”,敦煌外宣办主任李茂锦陷入他的回忆,几十年前,月牙泉曾是他儿时的“天堂”,那时的水可以一直漫到北坡的山腰,没有人敢从北坡上滑沙而下,因为怕掉进水中;泉的四面长满了水草,孕育着茂密的树林;鸟兽在林中出没,斑鸠、白鹤、狐狸、蛇,还有“石龙儿”——一种生长在沙里的肥胖蜥蜴。沙山包围着月牙泉,千百年来,水没有被黄沙掩埋,无论气候多么炎热,它的水位不减——敦煌地区年降雨量34毫米,蒸发量达到2 400多毫米,换在别的地方,泉水几天就蒸发干了,可在月牙泉每年都有数万人在沙山上面踩、滑,但落下的沙掉不到月牙泉,月牙泉依然清水明澈。不过,据专家研究表明,月牙泉和敦煌地下水系紧密相连——泉水“垂危”,敦煌的生态也进入“SOS”状态,所以如何保护和维系原生态,滋养绿色湿地和野生林地,正是当务之急。

更有不幸的消息,20世纪50年代,月牙泉西南角水深7米至11米,但近年来月牙泉平均水深降为0. 8米左右,虽然各方论证,寻找治理之策,由于种种历史和现实原因,月牙泉迄今未能找到最佳最新的治理方案,不得不长期继续依靠每日“输液”度日。古人云:“常盈不枯,恒久生存。”依此理,月牙泉会否遭遇不测之厄运?我担忧似火,忧的是月牙泉的清澈和宁谧,我更心急如焚,急的是月牙泉的纤瘦和婉约。

夕阳西下,红霞满天,正是傍晚时分,一行归雁啼鸣着掠过长空,浩瀚无边的大漠深处,一缕孤烟笔直地悬在关隘的空际……夕阳下金黄色的鸣沙山、银白色的月牙泉,显出雄浑壮美的塞外之景,我为此沉思、遐想。也许我找不到自己想象的诗意,或者诗意原本就是自己对生活的想象,但作为行走者,我的心正为那些笔直而美丽的脚印感动、震撼。也许我精疲力尽,但内心丰盛。我想,生活如同鸣沙山一样,选择了风向和坚持,也就选择了月牙泉作为一生的陪伴。此刻,光与影,以畅直的线条流泻着、分割着,金黄和银白都纯净得毫无斑驳,像被一面巨大的筛子筛过。日夜的风与沙,已把山脊和山坡熨成波浪,那是坦平柔性的微波,不含一丝涟纹,这才是世间真正的温煦的美色,熨帖着大地,潜伏在沙岭,在我脑海中,也升华出一种境界、一种心境,那就是沙海中的月牙泉,它虽被烈风残沙包围,却始终保持着超然与洒脱,也让我拂去尘世的浮华,悟出深邃的哲理。

西风乍起,晚霞把鸣沙山映照得金碧辉煌,宛如一座座闪闪发光的金字塔。背阳的一面,则一片灰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座座沙山的阴阳交汇处,显露一条条美丽、飘逸的曲线,粗犷朴实,坦荡自然。夜幕降临,只见万家灯火似繁星璀璨,天上一弯明月光泻大地,地上一镰新月直射牛斗,极目远眺,天地豁然开朗,心胸顿时开阔,而生命中的庄严、纯朴与童真在我心胸中滚动、复苏,如戈壁大漠一样宽阔,如月牙泉一样清朗。是的,我不再过分的黯然、神思,去无度地挥霍着自己的思想。不要去说地上的阴影,只因低头在行路;不要去怨生活的平淡,只因心中无绿洲。守得住清贫,耐得住清冷,守护自己“心中的清泉”,弯弯月牙泉,这就是你赠予我的一份礼物,一个盎然的升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