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由“学书”想到景观

由“学书”想到景观

时间:2023-0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此引申,景观设计首先也应该是实用,但又不能太实,它总要艺术地体现,体现匠心,体现创意,而这一切必须有用。学书法还不仅是感悟艺术,而是要养成艺术兴趣。学书法绝不能只看理论书,必须动手。习字,要有一个统辖全局、全面平衡的观念。从习字到设计,这里的奥妙或许是殊途同归。

由“学书”想到景观

虽然我对艺术是门外汉,但因为做新闻的需要,所以常常关注艺术界,由此看了不少画展、书法展,包括不少大家的作品展,对自己的工作和文化修养的提高有不少帮助。到了德格金汇与周小平交往,其实我也做了有心人,我会坐在她的办公室有意或无意地翻她的练书法的毛边纸,观摩她的习字风格与流派。在这点上,我有点敬佩,这不仅仅是周小平的雅兴或闲适,实际上是她的“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用练字来静心、悟感,在艺术道路上开辟新境。

书法艺术是中国的一大瑰宝,从篆、隶、楷、行、草,可谓“平淡中见神奇”,有时只能意会而不可言传。譬如,学写篆书,必须临摹金文,其中《盂鼎》、《史颂敦》、《秦公镈》、《墙盘》等篇文字,其奇丽瑰玮,神气十足,结构婉转,富于豪放之气。经常观摩、练习,可逐步体验到纤细而不寒碜,清癯而带丰润,凝重而不失活泼,沉着而不失自如,豪迈不羁却不失章法,跌宕旷达而充满情致。再如,学写隶书,临摹《石门颂》、《封龙碑》等,可体察古拙自然,富于变化的书风,其起笔于毫端逆锋,运行于遒劲之势,收笔于圆劲回锋,字势奇趣逸宕。说了这些,并非为艺术而艺术,我一向认为,好的艺术永远不是为艺术而艺术,它首先是实用,而后再是观赏。书法的艺术是先为人所用,用多了便渐渐注意艺术性,而后又将人的情感贯注其中。所以,秦篆汉隶,北碑南帖,都是产生于实用基础之上,不断发展提高,进而更完美地达到实用的目的。由此引申,景观设计首先也应该是实用,但又不能太实,它总要艺术地体现,体现匠心,体现创意,而这一切必须有用。

学书法还不仅是感悟艺术,而是要养成艺术兴趣。学书法绝不能只看理论书,必须动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这个“好”就是喜欢实验,勇于试一试,从试中体现个性、表现风格,所谓“书如其人”,在“好”中,唯有这个是属于我的,而别人是没有的。做人需要谦逊,但艺术上要豪迈,就像写文章,人品必须诚实、老实,但文风必须犀利、泼辣,要有“不老实”即达到老辣的地步。久而久之,人家就会承认你、肯定你、钦佩你,否则,你将永无出头之日,只配当别人的可怜的附属品!

这让我想起一个故事:毛泽东喜欢读古籍,“文革”期间,上海的有关人员曾根据他的意图和指示,点校、注释和印制历史古籍的大字本,数量很少,其封面常由上海图书馆几个老先生用毛笔字题写书名护送至北京。毛泽东对原上海图书馆馆长顾廷龙(1904—1998)的字非常熟悉、喜爱,在1997年,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视察上海图书馆,他对顾廷龙说起,有一次,毛泽东指着一本古籍封面说,这个字不是顾廷龙写的。可见,字和人连在一起,识字也认人!从这个故事中,很让我想到艺术创作,一个人的艺术风格是在长期磨砺中形成的,其中有变化乃至有变法,但总属于个性的而非大众的,在景观设计领域,似乎同理。

习字,要有一个统辖全局、全面平衡的观念。字是单个的,但书到纸上,即使是单个的,会有全面制衡的艺术感觉;而多字甚至几十、几百字,篇章布局需要十分讲究,变中不变,不变有变,时直时曲,刚柔相济,要达到一种“通达”的效果。从习字到设计,这里的奥妙或许是殊途同归。习字,要符合规范、讲究技法,不可矫揉造作,又要崇尚自然,流露性情,自成风格。设计同样这样。至于风格,“北书以骨胜,南帖以韵胜”,“南帖温雅,北书雄健”,作为个人性情、修养、气质的不同,包括地缘、习性之两样,每个人应该探索自己的学路。

探索有着许多路,但有一条是逃脱不了的,那就是勤奋地多读书。尤袤与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并称为“南宋四大诗人”,无锡万卷楼有牌匾录以这样一段话,即尤袤对好友杨万里所说的:“吾所抄书若干卷,将汇而目之;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朋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年轻朋友,你能这样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一键复制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