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人“触电”

文人“触电”

时间:2023-0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应该说,中国文人历有“骨气”。文人“触电”、文人作“妓”的现象,权当是历史长河里的一个小小旋涡,终挡不住大江东流。尽管“触电”文人、“作妓”文人或仕途奔兢,或香草美人,但大多数正直文人正在砥砺奋进,对这般文人嗤之以鼻,因为他们懂得,文化人的最终成果是人格,文化人最值得骄傲的在于自尊,尽管有高官厚禄的利诱,在这方面大可不“述”不“作”。

文人“触电”

我们的孔老夫子曾有句名言:“述而不作”,所以中国的文化人大体上爱讲述而不喜著述,在政治高压下,讲述毕竟有限传播,著述将会无限扩展,一旦统治者龙颜发怒,文字之“作”是白纸黑字,属逃也逃不脱的罪证;而口嘴之“述”,既可作辩白,还可自我辩护乃至抵赖。若从学术角度,讲述即使矛盾,亦可补阙甚至自圆其说;著述则需严谨、推敲,容不得漏洞,故真正的文化人为学问日夜怵惕、坚守一心,从而打磨火气,保持清净的心境。

可能时代不同了,现在的文人“述”的方式与平台比过去大多了,“作”之费神费脑、吃力不讨好,“述”之有脸面、有光彩,还有金票,何乐不为!所以头脑灵活的文人纷纷“触电”出镜,文人之“述”和“述”之文人多了起来,便也一时成了“公众人物”甚至“大众情人”,如此这般,学问的大小便以出镜频率多少、公众认知高低而衡量,文人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人——不少人顾得肚子便顾不了面子,有了面子才会有肚子,以前是足不出户、脚不出门,现在是到处游走、信口开河,热烘烘的头脑卖给冷冰冰的电脑(机器),每天大量炒“作”而不是静心读书、冷静思考,文人的天职和道义变成可以明码标价的市场买卖,几乎集体性地患上“操守败坏症”,一会儿傍“款爷”,一会儿效“明星”,对社会良知、大众利益,不过是“打哈哈”,强颜欢笑之作、倚门卖笑之姿,大有“文人作‘妓’”的神态。

也许以前上品的文人,大抵是平民出身,故能感受平民的苦痛,当然也就痛痛快快地为平民而“述”而“作”,挺起腰杆为平民说话,因此平民以为文人对于自身是有益、有功,于是赞成他、欢迎他。可现在,大众媒体手段、技术将不怎么样的文人“靓”出来,随着荣誉与地位的不断提升、放大,不怎么样的文人却把自己的平民角色忘记了,从而游离成一种特殊阶层,自以为了不得,到阔人家里去赴宴会、堂会,钱也多了,房子也大了,终于与平民远远地避开,享受高贵的生活,日渐失去往日的激情,冲淡原先的义愤,也记不得从前一切贫苦的日子,早先的“不通世故”,变成了“深于世故”,对如此“触电”“变阔”,平民们最终会识别、还其庐山真面目的。

曾有大左派把中国文人比做是会“翘尾巴”的“猴子”,他的理论是不狠抽几鞭,那条尾巴是断然不会缩进去的,所以在“玩把戏”的圈套下,几十年前的中国文人被左派先生整得服服帖帖,非但“尾巴”被割掉,连屁股的肉也裸露出来,还要战战兢兢“下岸”“洗澡”。如果说,现在的文人比过去享受更大的政治民主、社会进步,那么文人“触电”恐怕自由到“作妓”了——连人格、尊严都不顾,心甘情愿地出卖灵魂、品行,看上去好像是“尾巴论”的颠覆、反动,可实际还是脱不了“尾巴论”的窠臼、脱不了“猴子说”的干系。当然,从实情看,“作妓”也真未必是中国绝大多数文人所为、所想,更为有骨气、有良知的文化人所不屑,不过是“几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但也不可小觑这少数,说真的,这些鼠屎大模大样、正儿八经地“述”——有些不但“述”还大胆“作”,真正有良知的文人该作何感想?他们为文不痛不痒,摇头晃脑大谈“风月”、大说“风情”,实际想得到什么,只不过是摇尾乞怜,从小的方面说,为了鼓起私囊,为了私囊,不惜“作妓”,连一个乞丐都不如。

应该说,中国文人历有“骨气”。所谓“骨气”,最重要的无非两处:一是脊梁骨,二是喉骨。在历史的长河里,真正的文人是有操守、德行的,他们哪怕是惊鸿孤雁,也会勇敢地飞翔,引来规正的雁阵;他们中的大多数“不贪,不躁,为天下立正气”,他们会发乎内心,呼唤良知,而不为物欲世态左右;他们通常用铁肩担负道义,用理性认清和评判世界,用独立思想和自由精神来关爱人间,对世间冷暖绝不冷漠处之、冷淡待之。中国的平民需要这样的文人,也会以自己的方式来感谢和回报的。

文人“触电”、文人作“妓”的现象,权当是历史长河里的一个小小旋涡,终挡不住大江东流。尽管“触电”文人、“作妓”文人或仕途奔兢,或香草美人,但大多数正直文人正在砥砺奋进,对这般文人嗤之以鼻,因为他们懂得,文化人的最终成果是人格,文化人最值得骄傲的在于自尊,尽管有高官厚禄的利诱,在这方面大可不“述”不“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