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地下的对弈

地下的对弈

时间:2023-0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清理工作非常顺利,下午墓葬清理结束时,我们对这些棋子进行了仔细查点,共计294枚。围棋是我国传统棋艺之一,在古代称作“弈”,与另一种游戏“博”并称为“博弈”。对围棋的起源,有不同的说法,最通行的说法是起源于尧、舜。他的根据是,围棋“有害诈争伪之道。”如果按照这一说法,围棋的历史距今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下棋时,先在四角的对角上各摆两枚棋子,以确定黑白双方各占两个角。

二、地下的对弈

2007年8月的一天,我正在M57墓坑边指挥清理围屏石榻,负责清理M77的河大学生邢凯来到我身边,轻轻拉拉我的衣角,悄悄对我说:潘队,请到我的探方来一下。从她异样的神态,我判断一定又有什么新发现了。于是,我转身跟着她快步向M77走去。

M77是一座比较浅的土坑洞室墓,墓室狭小,内有人骨一架,头北脚南,仰面直肢地躺着。由于墓葬埋葬太浅,规模小,在这样一个墓葬非常稠密的墓地,很不起眼,开始根本没有引起我的重视。

来到M77,邢凯向下一指,“你看,他的身边上那是啥东西?”

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我看到,在骨架的肩部有一些亮闪闪的东西。

由于太小,加之泥土还没有清理干净,一时也看不清楚是什么东西。只见东西散落了一片,在中午的阳光照射下,如点点繁星,熠熠生辉。

我赶忙跳进墓内,蹲下身子,倒想看个究竟。

刚才发光的那些东西都是些小石子,圆溜溜的,有黑、有白,密密麻麻的一大堆。我顺手拿起几个,仔细端详。只见它们大小一致,一面突起,一面平整,像极了今天的围棋子。莫非真的是围棋子?我赶忙让邢凯继续清理,并反复叮嘱她一定要仔细,特别是在锄土时,对每一锨土都要仔细捻摸,以免遗漏。为了加强这方面的工作,我特地调来经验丰富的李秋华,来指导她的工作。

清理工作非常顺利,下午墓葬清理结束时,我们对这些棋子进行了仔细查点,共计294枚。其中,褐色棋子146枚,白灰色棋子146枚,另外有2枚色泽较白的棋子和其他两种都有差别。

此墓出土一块墓志,其志文为:“天保九年五月廿日东郡吴幼长。”从而可以知道此墓入葬时间为北齐时期,即公元554年。

为什么这里所出土的围棋子只有294枚,中间还混杂有2枚其他颜色?这有些什么说道?

围棋是我国传统棋艺之一,在古代称作“弈”,与另一种游戏“博”并称为“博弈”。对围棋的起源,有不同的说法,最通行的说法是起源于尧、舜。晋代张华《博物志》中记载:“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之。”宋罗泌在《路史·后记》更详细记载为“帝尧陶唐氏,初娶富宜氏,曰女皇,生朱骜狠、娟克。兄弟嚣张讼,嫚游而朋淫,帝悲之,为制弈棋,以闲其情。”唐朝人皮日休在其《原弈》一书中则说,围棋始于战国,是纵横家们的创造。他的根据是,围棋“有害诈争伪之道。”明代《潜确类书》则记载为:“夏人乌曹作赌博围棋。”

《大英百科全书》(Encyclopaedia BIitannica)根据起源于尧、舜说,认为围棋诞生于公元前2306年左右,《美国百科全书》(Encyclopaedia Americana)则将围棋的诞生时间定在公元前2300年左右。如果按照这一说法,围棋的历史距今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

迄今为止最早的关于围棋的文字记载是《左传》:公元前559年,“卫献公将入国,宁喜许之,大叔闻子曰:‘宁子视君不如弈棋,何以免乎?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而况置君弗定乎!必不免亦!’”大叔把“弈棋”比“视君”,以“举棋不定”来比喻政治上的优柔寡断,说明围棋在当时上层社会已经很盛行了,已经深入到了人们的生活。到战国时候,已经有许多围棋高手,如《孟子》中就记载弈秋是位“通国之善弈者”,这是见于史籍中记载的第一位围棋高手。《弈旦评》推崇他为国棋“鼻祖”。

围棋名称的来源也有一个发展过程,西汉时围棋之名开始出现,但是有的地方仍然称弈,如西汉末年的扬雄在《方言》中说:“围棋谓之弈,自关而东,齐鲁之间皆谓之弈。”到了东汉,围棋的名称已经开始在书面中普遍使用,比如马融著的《围棋赋》,李尤写的《围棋铭》等。到了西晋时,除了围棋一名外,还有人称其为“坐隐”和“手谈”。

古代的围棋水平也分为九等,如三国时代所著的《艺经》中,就将围棋分为九品:一守拙,二若愚,三斗力,四小巧,五用智,六通幽,七具体,八坐照,九入神。

围棋的发展是随着人们的智力的发展而发展,有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最主要的是表现在棋盘的道数的变化上。棋盘的道数越少,变化就越少,下起来就越简单。

从考古发现的围棋实物资料来看,早期的围棋棋盘道数较少,并不是现在的19×19道,不同的朝代其围棋道数并不相同。如在甘肃永昌鸳鸯池遗址中,出土有原始陶罐,其彩绘图案颇似围棋盘,有人推测这是早期的围棋盘,有纵横各十至十三道。

1954年,河北望都(东汉属中山国)东汉墓出土一具石质围棋盘,为17道,即17×17道。1975年,山东邹县西晋刘宝墓出土一副围棋子,系用黑白卵石磨制而成,总计289子。从棋子数目上看,也应该是17道。表明东汉到西晋时期流行十七道的围棋。

1959年,河南省安阳县张盛墓出土有高4厘米、边长10厘米的呈正方形围棋盘,其上纵横为19道,共有361个交叉点,中央和四角分别刻出天元和角星。说明到了这个时期,已经流行19道围棋盘了。

1971年,在湖南湘阴发现的一座唐代墓葬里,出土了一件青瓷围棋盘,为边长55厘米的正方形,纵横15道。

而目前我国发现的最小的棋盘是13×13道。如1977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发掘的一座辽代墓葬中发现有一高10厘米、边长40厘米的围棋方桌。桌上涂白漆,中间画有长、宽各30厘米的围棋盘,为13道棋盘。

另外在新疆的唐墓中,发掘出了19道棋盘,只见棋盘。江苏丹阳发现了黑白棋子83枚。在淮安宋代杨公佐墓中,出土棋子50枚,未见棋盘。在朱檀墓中,出土有一副19道的围棋盘,并有黑色棋子175枚,白棋子181枚,等等。

古代围棋游戏中,有一个重要的方法为座子制。“座子”也叫“势子”。下棋时,先在四角的对角上各摆两枚棋子,以确定黑白双方各占两个角。但是,不是放在“三三”,而是放在“四四”。关于座子制起源于何时已很难考证,但东汉时期(25~220)已经盛行。如果从那时算起,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了!当时的行棋次序是白先黑后,和现在正好相反。关于这一点,《忘忧清乐集》中曾有详细记载。直到清朝末年,这种座子制度和白先黑后的规则一直流行。后因受日本围棋的影响,才取消了座子,并改为黑先白后的行棋次序。

可见,我国的围棋历史非常久远,并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