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固岸陶俑的风采

固岸陶俑的风采

时间:2023-0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固岸墓地出土了大量东魏、北齐时期的陶俑,这些陶俑中既有镇墓兽,又有动物俑,但更多的是人物俑。固岸墓地出土的数匹陶马,有驮马,有鞍马,均造型生动形象,制作十分精美。固岸墓地陶俑的出土,简直打开了东魏、北齐的服饰博物馆,真实再现了那一特殊历史时期的服饰特征,使我们对古代人的生活状况有了一个全新的认

八、固岸陶俑的风采

固岸墓地出土了大量东魏、北齐时期的陶俑,这些陶俑中既有镇墓兽,又有动物俑,但更多的是人物俑。这些陶俑往往成套出现在等级较高的东魏、北齐时期的墓葬中,每一套里都包含有一对镇墓兽,一组动物俑和一组人物俑。

镇墓兽被安放在墓室内墓门两侧,虽然一座墓与另一座墓中所出土的镇墓兽相貌美丑各异,体型大小不一,但是,它们往往成对出土,如果一个为狮面兽身,另一个必定为人面兽身,均作蹲踞状。其中的狮面兽身镇墓兽,前腿立起,后腿呈蹲卧状,兽头上有三缕鬃毛,暴眼隆鼻,背部脊柱上也有一绺长长的鬃毛呈火焰状耸起,背部和胸部则施以鲜艳的红彩。人面兽身镇墓兽,面部饱满,头后部有一圆柱状发髻,背部脊柱上也有一绺长长鬃毛呈火焰状耸起,背部和胸部均施以鲜艳的红彩。

动物俑一组通常包括猪、羊、狗、鸡、牛、马、骆驼等家禽家畜。其中猪、羊、狗都是成对出现,一雄一雌,雌畜带有数个不等的幼畜。母畜往往呈侧卧姿势,幼畜则俯卧在母亲的肚上,作吃奶状。这些母畜都是神态安详,幼畜憨态可掬。公畜呈卧姿,两前腿向前平伸,右脚交叉叠压在左腿上,头高昂,嘴微张,两耳低垂,目视前方,作警戒状。

它们身上都绘有彩绘,如羊,一般通体为白色;猪,通体为黑色;狗既有白色,也有黑色,通体白彩的往往身上又有一些黑色斑点。这些装饰非常符合现实动物的毛色特征。

这个墓地出土的猪俑很有意思,它们头部和吻部狭长,两个獠牙外凸,前躯的比例大于后躯,身体肥硕,头和背部耸立有长长的鬃毛,具有极明显的野猪特征。

牛都是伴随车出现的,一般位于车之前,双辕之间。如M2出土的陶牛,身体肥硕,背部和腹部披有红彩,低头作拉车状。头上有两细角,牛背有腹带(韅)和后鞧,与后面的车相连。M51出土的陶牛为犍牛,仰首耸肩,尖角长而高耸,双耳后抿,颈肉下垂,项上横肉高凸。牛头辔饰革带交结处共有六枚圆泡饰,身络一横三竖革带,其交结处附有圆泡九枚,竖带一端有流苏下垂,牛肚两侧及两竖带之间各坠一饰物。牛雄健而华美,四腿大张,后腿微屈,身体重心下沉,四蹄双趾分开,一副驾车负重状。通高19.2厘米、长24厘米、宽9.6厘米。

M51还随葬着一只陶公鸡。它昂首站立,头上有冠,肉垂呈鲜红色,双翅紧贴,尾羽高翘,羽尾部垂地。黑色单线勾勒出双翅羽纹,尾羽羽纹为浅刻画,纹理清晰,生动逼真。

固岸墓地出土的数匹陶马,有驮马,有鞍马,均造型生动形象,制作十分精美。驮马,背部驮物,低头站立。鞍马则头部高昂,嘴微张,四蹄奋起,作行走状。其头、颈、背鞍辔齐全,在其头、颈、胸、臀部均佩金贝、金花。鞍上罩红袱,装饰华丽,为贵族出行专用坐骑。

这些动物俑制作十分精致,生动形象,简直是原生动物的缩放版。其中有一个墓出土的母猪,腹部肋骨根根毕现,奶袋、乳头无不形象逼真。

其中,大宗出土的为人物陶俑。在这些陶俑中,一般包括武士俑一对,仪仗俑、文吏俑、武吏俑、背箭箙武吏俑、力士俑、风帽俑和男侍俑、女侍俑若干。有的还出土有少量的劳作俑,均为女性。这些俑服饰、形态各异,表情不一,一般与他们的身份相符。如武士俑身披铠甲,手扶盾牌,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那些文吏俑均为男性,他们头戴小冠,身穿酱紫色对襟阔袖长衣,束腰带,下着裤,裤管宽松,长至足。双手合拱于胸前,中有小孔,似捧柱状物。容貌秀雅,温良恭谨。

男侍俑,头戴冠,身穿酱紫色阔袖襦,外罩两裆甲,腰系带,腰带上镶缀有圆形白色玉片,白色长裤,脚穿尖头靴。头微向前倾,目光下视,双手下垂,作侍立状,一副温顺恭谨的样子。

力士俑,窄脸,圜眼,高鼻,阔嘴,短颈。头束髻裹巾,身穿左衽长衣,肩上搭有长巾,腰系带,下着缚裤,足蹬尖靴,右手下垂,呈握物状,左手放于下腹,短衣系带。此陶俑腆肚、抗胸、耸肩,体态健壮,粗犷有力,面目凶悍,表情刚毅果断。

背箭箙武吏俑,均为男性,头戴冠,内穿左衽长衣,袖端收敛,装有祛口。外套右衽翻领短袖襦,腰系带。腹部腰带分为两道,下面一道宽松下垂,带上镶嵌有数块圆形白色玉片。下着长裤。左臂下垂,握手于下腹左侧;右臂歪曲上抬,握拳于胸前,拳中有小孔,似握有柱状物。背后斜背箭箙。面施白彩,脸庞瘦长,丰满。

仪仗俑,均为男俑,分为以下3种。一种是肩扛物仪仗俑。他们头戴小冠,身着红色或黑色右衽长衣,袖端收敛,装有祛口。右手握拳,置于肩前,拳中有空,应握有东西,扛于右肩上,头微向左歪;左手握拳,下垂,拳中有空,似握有东西。该俑脸窄而长,高鼻深眼,面目清秀,目光凝重,似有所思。

第二种是竖握物仪仗俑。他们头戴小冠,身穿酱紫色或红色右衽阔袖长衣,腰系带,下着缚裤,足蹬尖靴。右手横握于胸前,手中空,竖握有东西;左臂弯曲,手藏于长袖之内,放于右腹。窄瘦脸,长脖颈,目下视,显得恭谨,面庞清秀,腆肚、挺腰。

第三种为垂手仪仗俑。头戴冠,身穿对酱紫色襟阔袖长衣,束腰带。腹部腰带分为两道,下面一道宽松下垂,腰带上镶缀有多块圆形白色玉片。前下着裤,裤管宽松,长至足。左手下垂,藏于长袖内;右手微向上抬起,手竖握,中有小孔,似握有柱状物。目光下视,容貌端庄,表情温良恭谨。

劳作女俑中有簸箕俑和捧盆俑两种。其中捧盆俑,头梳双髻,内穿白色长裙,腰束带,外着对襟酱紫色短衣。唇涂丹,面敷白彩,面目清秀饱满。右单腿跪地,长裙及地,拖曳于身后。右手平执一盆,位于双腿之间,左手执一盆,放于左腿上,做向前盆倾倒状。簸箕俑,头梳扇形单髻,内穿白色长裙,外着红色阔袖右衽小袄。双腿跪坐于地,长裙及地,拖曳于身后。双手前伸,捧一簸箕,做劳作状。该俑单髻高耸,头发乌黑,面施白彩,面庞较窄长,高鼻梁,深眼窝,具有明显的白种人特征。所捧簸箕,制作精细,柳条编制的纹理清晰可见。

这些陶俑面施白粉,头挽黑色发髻,着装或华贵优雅,或简朴却不失端庄。男性一般内穿束腰上衣,下着长筒裤裙,外穿红色阔袖长衣。女性内穿白色或紫色百褶长裙,外着紫色对襟敞胸阔袖小衣。他们的服饰时髦华丽,款式多种多样,搭配精巧合理。色彩以大红、枣红、白、紫等亮丽色为主。刚出土时,鲜艳如新,光彩照人,使人爱不释手。

固岸墓地陶俑的出土,简直打开了东魏、北齐的服饰博物馆,真实再现了那一特殊历史时期的服饰特征,使我们对古代人的生活状况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对我们的现代生活,服装设计有重要借鉴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