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发现鲁潜墓志

发现鲁潜墓志

时间:2023-0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墓志首次明确记载了魏武帝陵的具体方位。在鲁潜墓志发现地南约50米处,有一条东西向的河沟,将二者分为内外两部分,这条河沟向东一直延伸到西高穴村东,然后成90°角突然转为南北向,故怀疑其为高陵陵园的护城河。其方位就在鲁潜墓志出土的东南方约1公里处,由此判定应为曹操墓或其陪葬墓中的一座。也正是出于以上原因,鲁潜在自己的陵墓选址时,才没有葬在高陵的陵园之内。

二、发现鲁潜墓志

1998年4月,在漳河南岸,河南省境内的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村民徐玉超在村西的小方池地里起土时,挖出了后赵建武十一年(345)大仆卿驸马都尉鲁潜墓志,其上面记载有:“墓在高决桥陌西行一千四百廿步,南下去陌一百七十步,故魏武帝陵西北角西行四十三步,北回至墓名堂二百五十步。”此墓志首次明确记载了魏武帝陵的具体方位。

关于高决桥和西高穴村的关系,目前我们还不清楚。在这里有东、西高穴两个村庄,我们怀疑高决桥有可能是东高穴村的古时村名。这一墓志的出土为我们提供了以下信息:曹操的陵墓高陵的位置当在漳河南岸,鲁潜墓的东南;高陵应有陵园,而且相当大,周围应有护城河、围墙之类标志其范围的东西;陵墓之上,陵园之内应有享堂之类的建筑,也许由于曹丕的毁坏,在当时已经不存在,但是,其地基遗址应当还存在,而且在后赵时还相当清楚。

2006~2007年,本人曾对鲁潜墓志出土周围进行了考古调查,发现这里的地势西高东低,在位于西高穴村西北约500米、距鲁潜墓志出土地东南约80米处有一高台地,高地东南约300多米处的地面上曾发现有大量东汉时期的大型板瓦和宫殿建筑门上的铜泡钉,证明这里在东汉晚期曾有宫殿式建筑,也许这里就是墓志中记载的明堂的位置。按鲁潜墓志记载:(鲁潜墓)在“故魏武帝陵西北角西行四十三步,北回至墓名堂二百五十步。”古代人的步幅大小应该和现代人的步幅大小相同或相近,一步等于现代的五尺,四十三步换算成现代的计量单位应该是72米左右,也就是说魏武帝陵位于鲁潜墓东南72米处。其名堂位于鲁潜墓南约1250尺左右,也就是约417米处。说明其方位和墓志上记载的高陵名堂的位置基本相符。在鲁潜墓志发现地南约50米处,有一条东西向的河沟,将二者分为内外两部分,这条河沟向东一直延伸到西高穴村东,然后成90°角突然转为南北向,故怀疑其为高陵陵园的护城河。

2006年,西高穴村发现一被盗大型砖室墓,经调查这是一座东汉时期的大墓,其墓门东向,分前、后两室,前室和后室南北各有一个耳室,规模宏大,建筑讲究,至少是王侯级别。其方位就在鲁潜墓志出土的东南方约1公里处,由此判定应为曹操墓或其陪葬墓中的一座。

2006年,在这座被盗墓附近曾出土有数件文物,上面有“武王家用”铭文。曹操终生未称帝,去世时最高爵位为武王,因此怀疑是从上面墓葬中盗出的,最起码是在其附近墓葬内出土的。这也是有关曹操陵墓在附近的又一直接物证。同时,这里出土的一块画像石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画像石现在已断为三块,拼接起来基本完整。时代为东汉晚期,内容为水陆攻战图,其中每个人物旁边都有题字,如“咸阳令”、“主薄(簿)车”、“首阳山”、“侍郎”、“侍吏”、“纪梁□”、“□者车”和“使者”等内容。这也绝非是一般墓葬中所能出土的。

这里正位于西门豹祠正西不远处,东距铜雀台约三十里。按唐代《元和郡县图志》中记载的“魏武帝西陵在县西三十里”,位置也相符。历史上记载魏文帝曹丕曾从水路前往祭奠其父,当是指沿漳河溯流而上,而西高穴村西不远处的渔洋村就有古渡口一处,与记载可相互印证。

后赵鲁潜埋葬的年代(345)距曹操埋葬的年代(220)仅有125年,而曹操的高陵在唐代初年仍然保存较好。如前文所述,本人认为谢朓应到过铜雀台,甚至到过西陵,因此,在他前的后赵时曹操的高陵应该保存得更好,在地面上能够清楚地看到其陵园的范围,所以才有了鲁潜墓志中“南下去陌一百七十步,故魏武帝陵西北角西行四十三步,北回至墓名堂二百五十步”这么清楚的记载。也正是出于以上原因,鲁潜在自己的陵墓选址时,才没有葬在高陵的陵园之内。

综上所述,本人认为曹操高陵应该在河南省安阳县西高穴村附近。当然,这并不是对刘心长先生论断的全面否定。我们肯定他对磁县讲武城乡和时村营乡周围村庄名称的模拟分析,也认为它们应该和曹操的高陵有一定的关系,因为西高穴村的位置和这些村庄非常近,仅仅一河之隔,历史上古漳河曾经因为水大,冲刷河堤造成多次改道,不能确定这些村庄过去是否和西高穴村相连接,更何况历史上这两个地方本就隶属于同一个行政区——古相州,也即后来的彰德府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