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市精神与建筑文化

城市精神与建筑文化

时间:2023-0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应该说建筑的风格反映了城市精神,城市精神也影响着建筑的风格,下面咱们一起来聆听常青教授的演讲,题目叫做《城市精神与建筑文化》,掌声欢迎,有请。上海正在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就是如何培育和塑造上海的城市精神。建筑不是一般的人造物,建筑可以全息地反映一座城市的精神,这是因为建筑不单单是一个物质形态的东西。一般我们讲城市精神,喜欢讲的是无形的。

城市精神与建筑文化

常 青

同济大学教授

主持人:万象更新,思想为先,欢迎常青教授登上世纪讲坛。

其实看到常教授,从气质上来判断,我们很可能把您归为文科方面的教授,但事实上您却从事理工科方面的教学研究工作,我们知道常教授是在同济大学的建筑系任教,从事的是理论研究和工程设计方面的工作,我不知道当初是怎么选择建筑这个看起来比较坚硬、比较古板的好像和您气质不太相符的专业?

常青:您刚一开始讲到建筑是一个比较坚硬、古板的专业,我觉得正相反,建筑是唯一的一个工科里的文科,这个也不是我个人的看法,这在西方也是普遍的说法,建筑和其他专业不一样,它里面内涵着人文、社会、工程、艺术等等,是一个非常综合的大学科——建筑学。黑格尔《美学》的第三卷,其实就把建筑作为艺术的头一位,而我选择这个专业就是因为我从小就喜欢绘画,当时很多人都跟我家里人讲,你的孩子从小就喜欢画画,大概唯一能够在工科里和艺术关联的就是这个学科。所以我就选了建筑学。

主持人:我们知道十三年前您是在南京东南大学获得的工学博士,南京是六朝古都,那里有很多建筑方面的文化遗产,是不是在南京的这段学习生活,对您的建筑观念也产生了一些影响?

常青:是的。但是不只是南京,因为我生活和学习经历当中有三个城市。一个是西安,一个是北京,一个是南京。我在这三座城市都生活和学习过。三个城市都是著名的古都,应该说中国一般讲六大古都,还有叫七大古都。这三座肯定是排在比较前面的,到了上海我就发现上海和它们都不一样。上海的的确确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城市,非常非常特别,等一下我要讲的。在我过去的求学经历当中,有一段我在北京的时候,曾经有幸参加过一个丝绸之路的考察,从北京到西安,再从西安出发到敦煌,再从敦煌一直到新疆,去考察丝绸之路上的建筑,后来又去了印度,到上海以后又去了意大利。大家知道丝绸之路的起点是西安,终点是罗马。这十来年的时间,我断断续续地在这些古代丝绸之路沿线的建筑和城市当中考察,所以得到了很多书本外的知识和经历。

主持人:说到上海,不得不提它在建筑方面的一个比较引人瞩目的地方,更新外观、改善内部的新天地。可能很多人说,来上海没到新天地好像不算真正到过上海。我不知道在您的眼里,您怎么样评价这一建筑案例?

常青:我这么看。新天地我觉得在现在来看,因为它毕竟刚刚兴起,是一种时尚,时尚的东西是不断发展的,不断涌现的。可能过一段又会出现一个类似于新天地的其他城市热点,这个会不断地出现的,那么新天地为什么会影响这么大?其实它不单单在上海,大家都知道它在国内其他城市已经有很高的知名度,在国外也有一定的影响。我觉得它主要是抓住了上海的一个象征就是石库门。它把石库门和一种商业文化的开发方式结合起来了,那么给人一个印象就是它保留保护了城市的遗产,同时又赋予了其经济意义。尽管它不在保护名单里面,但是它也提供一种已在保护名单里面的历史遗产如何再利用的参考。

主持人:那现在在上海的建筑领域,可能人们还有一个讨论的热点,就是您刚刚主持完的外滩源的保护与更新概念设计研究方面的,虽然这项工程还没有实施,但是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里面有什么新的思路呢?

常青:我觉得外滩源其实就是外滩的一部分,不过是大家把它忘却了。它变成了一个被世人遗忘的,特别是被上海这座城市遗忘的角落。而在历史上它曾经是上海近代都市的一个起点,也就是在黄浦江和苏州河的交汇点上,等一会儿我会提到这个地点。至于说它今后会怎么样,目前看上海是把它作为黄浦江两岸开发的重中之重的一个工程,我想它的意义可能不限于外滩源,应该说它可以带动整个外滩地区二次的振兴,然后辐射到周边,带动整个上海老城区保护性的再生。

主持人:我觉得它提供了这么一种途径,就是从一点开始然后散射开来带动周边的发展。应该说建筑的风格反映了城市精神,城市精神也影响着建筑的风格,下面咱们一起来聆听常青教授的演讲,题目叫做《城市精神与建筑文化》,掌声欢迎,有请。

演讲

上海正在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就是如何培育和塑造上海的城市精神。我们搞建筑学的人,很快就会把它和城市的形象和城市的建筑风貌,甚至于建筑的性格联系起来。建筑不是一般的人造物,建筑可以全息地反映一座城市的精神,这是因为建筑不单单是一个物质形态的东西。建筑的这个壳子里面包含了什么?包含了所有人类的活动。就是说我们把建筑当作一种场景。我觉得我们现在所处的演播室就是一个场景,这个场景就需要一种特殊的建筑形式来表达,它要满足这种场景下的人的功能活动和心理需求,所以我就觉得建筑最能反映一座城市的面貌,一个城市的精神。一般我们讲城市精神,喜欢讲的是无形的。比如说讲到上海的时候,大家就会讲到一些和上海的城市文化有关的,属于社会的行为、心理、习俗等方面的特点。比如说上海最大的特点,就是实用、实惠、实效,我叫它“三实”。上海的文化当中首先体现出这种东西,就是上海人非常实际。所以你到处可以听到上海人的口头禅,什么东西实惠呀?做一件事情,首先要问一下这东西是不是实惠。另外关于勤俭,关于诚信,关于敬业,这个也是大家谈论的。上海和一般城市相比,它的诚信度比较高,敬业精神比较强,它的产品比较可信,也就是说它的质量比较好。这个是在过去上海形成的一种传统,大家普遍认同的一种传统。我觉得这些可以说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就是实用、实惠、实效,勤俭、诚信、敬业等等。

但是还有一些有形的。我觉得应该首推建筑。因为建筑可以反映生活方式,反映风俗习惯,反映一种审美的口味,甚至于反映时尚的变化。这样来看它又有点像我们穿的衣服。有一个著名的学者就形容过,他说建筑其实是人的又一重衣服。建筑是有形的,可视的。它可以更加直观地反映城市精神,而且建筑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可以提供一种人际交流的功能。它可以用一种无声的语言告诉你,你在什么样的场景里面,你在什么样的场所里面,你应该怎么样来调整你自己:你穿什么样的衣服,你摆什么样的姿势,你怎么样和人对话,在什么样的距离对话,建筑实际上已经给你规定了。你在一个特殊的建筑里面,你就要下意识地调整自己。所以建筑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在跟你说话。

另外我想讲一点,就是建筑反映的城市精神是一种历史的范畴。为什么说它是一种历史的范畴呢?那是因为一个新兴的城市,你去讲一种城市的精神恐怕很难。比如说深圳,深圳毕竟只有二十来年的历史,一个新兴的城市,讲深圳的城市精神和讲上海的城市精神,那完全是两回事。上海的城市精神要表达的是一个半世纪至少是一个世纪的文化积淀的老城市。且不说它过去还曾经是一个有着七百年历史的古城。历史上文化的积淀,使它有非常厚重的底蕴。所以我就觉得如果要谈上海的城市精神,必须要把它看作一种历史的范畴。要历史地看它,要看它每一个时期究竟积累积淀了什么东西。这样一来我们看到的是什么呢?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经历丰富的,非常自然地拼贴出来的城市。我们说一个城市有无魅力以及魅力的大小,特别是历史文化名城,无论是国外的还是国内的,其实就和它文化的积淀有密切的关系。它由几段拼贴?它究竟留下了几段历史上文化积淀的片断?我们在上海可以找到,我们可以到上海的老城厢去找古代的上海,我们可以在外滩南京路去找近代的上海,还可以到陆家嘴去找当代的上海。不要过江,就站在外滩去看对岸,那就是当代的上海。上海能成为一个非常非常独特的地方,就是因为大家都认同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不同时期的东西都能反映出它接受了不同的文化,而且这种接受我觉得是非常从容的,非常坦然的,非常理性的。这种极其开放的心态在中国的其他城市,乃至于世界的其他城市,我觉得都是找不出的。

站在外滩的防汛墙上看到两侧,应该说是浦江两岸隔江的一种对话。这种对话非常有意思。我们首先看左边:外滩建筑群,就是我刚讲的,由二十四栋国家级的文物保护单位组成的一个风景线。我们在这里看到的是什么呢?每一栋房子都有它的个性,都不同,它们不是一种风格的。有人说它们是古典;有人说它们复古,都不完全(正确),甚至于还有一些误解。它们包含了各种各样的风格,而且每一栋房子都体现了一种强烈的个性。它不是拷贝来的,不是抄来的,它们都有自己的创造,每一幢都是这样的。对岸陆家嘴的建筑群也是这样的,每一幢房子都迫不及待地要表达自己的个性。从这一点来说,尽管老外滩和小陆家嘴是完全不同时空背景、不同性质的两组建筑群,可是它们在本质上有一种联系。这个联系是其他城市所没有的。过去的建筑所表达出的精神和现在的建筑所表达的有相通之处。是什么呢?我把它概括为八个字“争奇斗艳,和而不同”。我用这八个字来概括老上海和新上海建筑群当中所反映出来的那种精神。外滩的正面,老外滩的正面,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多少能够体现某一种建筑风格的建筑呢?我们说有二十四幢是受国家保护的。那么它里面到底有多少种风格呢?大体上说,无非是两大类。一类是复古主义的建筑。但是这个复古主义是经过变化的,是一种折衷式的复古。比如说,今天的浦发银行,当年的汇丰银行,有穹隆顶的这幢房子,专家学者给它起了各种各样的名字。但是无论用什么样的名字去标识它,它都是一个追求变化的已经脱离了复古主义固有特征的式样。这种折衷的复古建筑,不是仿古,而是一种折衷的复古。旁边的海关也是这样,而且海关的这个建筑在折衷的复古当中还透出一些现代建筑的气息。第二类,我们把眼光转到右边,去看和平饭店和中国银行。和平饭店大家都知道,是老的沙逊大厦。中国银行,大家注意那个带蓝顶子的,它体现的是什么风格呢?是一种浪漫的摩登风格。它和刚才折衷的那种复古完全不同,可能学建筑学的同学都知道,都能够辨识,但是建筑学以外的同学,其他专业的同学可能不大去注意。其实它是当时上海也就是二三十年代的摩登时代里的摩登建筑,而且是浪漫的摩登。所以外滩的建筑群至少有两类有代表性的建筑风格。我们看到小陆家嘴,很多人都说很丰富,但是很凌乱,充满了矛盾,充满了冲突。建筑和建筑之间,给你感觉好像在打架一样。你出来一个样子,我就出另外一个样子,跟你争奇斗艳。但是看一下对岸的老外滩,你就会理解这恰恰是上海所特有的那种每栋房子都想追求个性、追求新颖、追求变化的理念在起作用。而且这理念不单单是设计理念,而且是一种社会的理念,表现出社会文化的一种认同。

最近上海有一个社会调查。问我们上海的居民,当然还有一些可能是外地来的,问他们究竟哪一栋房子是最能代表上海特征的标志性建筑。经过统计,有这么两类:一类是来自于网上的,从网上看到的,和从另一类街头上采集来的调查材料不一样,而且有非常大的区别。网上的认为,上海的标志性建筑是外滩,比如说海关大楼,包括周边的石库门。大家知道上海的一个象征是石库门住宅。持此观点的占50%。还有50%认为是小陆家嘴的建筑,标志性建筑,比如说金贸大厦、东方明珠。那么来自于街头的就不一样了,70%以上认同最有标志性特点的,最能代表上海特征的标志性建筑应该是金贸大厦和东方明珠,而提到外滩建筑的只占不到10%。这说明从网上来的我觉得应该说很多是属于知识阶层的,有相当的文化程度的,或者说教育背景的人占得多,他们更关注历史文化积淀的那部分,所以他们把浦江两岸的这两组建筑等量齐观地看待。而街头,大家讲到标志性建筑,肯定就马上环视周围,看看哪栋房子是最高的,所以这是可以理解的。但这并不代表街头的人,认为老外滩不重要,而是他们有一种认识,认为最高的东西就是标志性的东西。其实并不尽然,所以这是很有意思的调查。说明了至少上海的标志性的建筑群是在浦江两岸,是在老外滩和小陆家嘴。这个是大家都认同的。不管是侧重于哪一边,城市的这种景象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

因为大家都知道现代建筑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建筑,也可以说是功能主义的建筑,它主张建筑应该是从内向外设计,它的形式应该反映功能。现代人的生活节奏是很快的,那么与之相应的建筑外表应该是很简洁的。所以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欧洲,就有一个建筑的运动,就叫新建筑运动。新建筑运动就是追求一种全新的建筑观念,一种全新的建筑形式,这种形式是非常简洁的,后来甚至于被简化为方盒子、玻璃盒子,国际式(international style)。但是你看一看浦江两岸,无论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老外滩,还是八九十年代的新上海,也就是浦东的小陆家嘴,都没有出现现代建筑的方盒子,就是我们所说的那种国际式风格的(建筑)。这是为什么?大家看一下,这是香港的中环,也是香港的城市重心。一个城市有一个重心不单单是说说而已,它一定是要有一组建筑来表达的。香港土地非常紧张,地租非常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冒出来大量拥挤在一起的一栋栋高层,是以方盒子为主的。中间的一幢是中环大厦,大家看到,是有一点变化的,可以说个性稍微鲜明一点,还有点中国塔的味道。其实也就这一幢,其他大家看看,可以说大都是国际式风格。但是在上海就没有这样的景象。这一方面是因为历史背景所限,使上海没有追随建筑上的“国际式”,另一方面上海骨子里还是欣赏具有丰富变化的形式。因而即便上海有发展“国际式”的条件,也多半没有那个兴致,这是上海的文化特质决定的。我们看上海的建筑,以金茂大厦为例,尽管这是外国人设计的(美国的一家设计公司SOM),但它带给我们一种中国的文化理念。它一级一级往上去的态势,就使大家联想到古塔,但是它绝对不是仿古建筑,而是一个非常摩登的建筑,也可以说是目前上海最摩登的建筑,被大家认同为上海的标志性建筑。我们从它的整体造型一直看到细部的肌理,非常精致,非常优雅。就像一件衣服,我们看同样是西服,西服和西服之间远看差不多,近看它们的价值要差十倍乃至于百倍。这个大家是可以理解的。你们去观赏这座建筑,可以把它和周围的建筑作一个比较,对细部作一个比较,你就可以感觉出来它反映出来的上海所追求的那种摩登、典雅,那样一种风格,那样一种个性。

通过隔江的对话,我们实际上才引出了我们的话题,就是我们上海的这种建筑和建筑群,特别是标志性建筑群、标志性的建筑地段所表达出来的那种城市精神。“求新求变”是怎么来的?我们以一张图回到原点,看看上海作为近代的国际大都市是从哪里发生的?这张图就是外滩的最北端,也就是刚才您问我的问题,这就是外滩之源。在黄浦江和苏州河的交汇处,这么一个地块,我们非常清晰地看到这张照片,其实整个上海,不单单是外滩,整个近代的上海都是从这里开始的。为什么?因为这里曾经是英国的领事馆。这个地块正好在两江的交汇处,正好可以把水道的交通和贸易控制起来,所以我说它是“东扼水道咽喉,西窥吴地丰产”。不单单是有了英国领事馆,有了外滩源,然后向南去生长出外滩这么一条风景线,我觉得上海城市精神其实也是在这里出现的。因为英国人到上海来首先是以宗教的也就是新教的文化作为先导,所以我们在圆明园路上看到很多和英国的新教文化有关的建筑。比如说基督教女青年会,比如说真光大楼。那么新教文化到底传达了一个什么东西?我觉得就是新教的那种伦理,可以概括为八个字,就是“合理获取,合理节制”。

我觉得有一本书大家应该翻一翻,就是一个德裔的美国人写的一本书,叫《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在这本书里马克斯·韦伯道出了新教伦理的实质。我们可以从这个去想一想它和建筑的关系,和城市精神的关系。那么新教的这种文化怎么影响到建筑?我觉得可以放一张图,这张图给大家一个天际轮廓线,我们不需要看它的细部。这是张什么图?这是美国纽约的一个大楼,是1910年代建造的一个摩天楼。大家知道这差不多是九十年前的东西,二百四十米高。这个楼是一个什么风格呢?哥特复兴。我刚才没有提到哥特这个词,其实在英国在德国这样的新教国家,哥特式建筑非常普遍。大家注意,新教所推崇的那种“合理获取,合理节制”在什么样的建筑中充分体现出来呢?是在哥特复兴建筑当中,而且体现新的技术。因为在新教的文化当中非常推崇中世纪的哥特建筑,所以才有哥特复兴。后来它就深刻地影响了美国的摩天大楼,而且折射到上海,所以我们看到了上海,看到了刚才讲的浪漫的摩登建筑。这个大楼就是纽约的沃尔沃斯大楼,它体现的是一种哥特复兴式的向上升腾的风格。从哥特式教堂与天国和上帝接近转向了与财富和创造接近。追求财富,追求一种理想的生活,就是向上升腾的这种态势。另外,它逐层的收分也带来了很大的好处,就是在城市的核心地段逐层收分的形体有利于建筑与建筑之间的通风、采光等等。大家看这是一个典型的我们所称之为浪漫的摩登建筑。哥特式建筑,哥特复兴式的建筑,我们都称之为浪漫主义的,因为它充满了想像、憧憬,它有一种在当时非常先进的技术手段。在中世纪它用的是尖拱券,到了哥特复兴的时候它用的是铁框架、钢框架。这里我们看到的是另外一座,也是美国的。这是一个从哥特建筑向浪漫的摩登建筑过渡的形态,我们称之为装饰艺术风格的建筑。这是在外滩源很著名的一栋建筑——亚洲文会。这栋房子和刚才我们看到的房子是同属一种风格的,在当时是非常摩登的建筑。它之后出现了同样的外滩(建筑),是同一家设计公司设计出来的。从中国银行到沙逊大厦,我们可以看到一种文化的幽灵在游动,从英国到美国再到上海,不断投射着它空间移动的影子,而根源其实就是新教文化。你再到上海的各条大街上去看,只要是二三十年代的不属于复古主义,层数又比较高的建筑,大多受到了装饰艺术风格影响,或者它本身就是一个典型的装饰艺术风格的建筑。这样你就可以想像上海当时的建筑所体现出来的那种精神,蓬勃向上的,想像力得到充分发挥的精神。你再想一想今天陆家嘴的这些建筑,包括著名的金贸大厦,就会理解上海接受这样的东西不是偶然的。它有一个强烈的文化的约定或者限定,也就是老外滩所体现的那种建筑性格。不单单是风格,我觉得是一种性格,鲜明的性格,追求个性,追求变化。它召唤了对岸的新的城市形象的形成。

最后我想谈一下,对城市文化底蕴性的东西,我们称之为建筑遗产的东西,应该怎么样对待?我觉得城市精神除了培育塑造之外,还要延续提升历史上积淀下来的遗产。我们最近在做一个关于外滩的项目,就是招商局大楼,全称叫轮船招商总局大楼,在福州路口。这是它的现状。历史上是这样的,它是一个英国文艺复兴风格的而且带有东方的气候特点,应该说是在英国的东印度公司所在地形成的,或者说是在南亚形成的一种风格。这样一栋房子在外滩也是最老的房子之一,可是今天它已经完全变样。它的顶已经没了。我们对它作了复原。这张图就是我们所坚持的那种对历史建筑,或者建筑遗产的基本态度。就是外观或者说组成城市轮廓线的那部分,要恢复原状,但是在内部进行比较得体的更新。我觉得更新也要选择一种能够和外部和谐统一的要素来进行设计。我们想新和旧要有一种对话,那个楼梯间是老的,那些扶手是带有复古主义情调的室内装饰构件。但是这个楼没有电梯,我们的方案就是在它的楼梯间里树立一个电梯,使历史上的楼梯和今天这种新的插入部分形成一种对话。这是我们对更新的一种认识。更新不是胡来,更新不是铲除重来,更新是有所保留有所延续有所创造。这是它的屋顶,我们归复了山花坡屋顶,在屋顶里面做了一个会所。这是一个我们认为能够体现典雅二字的室内会所的效果。作为一个工程项目,现在马上就要开工。我们是希望在外滩的保护性再生当中,能够实现我们的一些想法。这是我们的一种愿望,能不能实现要走着看了。我想我要讲的内容大致就是这些,谢谢大家!

主持人:大家都讲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我想这个音乐的灵魂应该就是城市精神,非常感谢常青教授的演讲,谢谢大家!世纪讲坛,下周再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