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征心里是否真有底——中国女排

征心里是否真有底——中国女排

时间:2023-0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连日来,金杯通过了无数人的面前,使人激动,令人感奋。中国女排的大多数姑娘们,眼里满含着痛苦的泪水。不是,中国女排在出国前的沈阳大集训中,主要针对美国女排,进行了各方面的模拟演练,每个人都按要求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考试。突然间,他始有所悟:尽管自去年世界杯赛以来,美国女排在10个多月的时间里获得了迅速的进步,但中国队仍然具有和对方抗衡的力量。中国姑娘的真正心理和其闪光的思想底蕴,外人是很难揣测出的。

金杯之光——中国女排夺魁的曲折道路

孙 杰

“光荣的桂冠,从来都是荆棘编成”

——引自艾青的诗句

一座举世瞩目的金杯,在10月1日午夜——我们的共和国33岁生日的时候,被中国女排的姑娘们捧回了北京。

新闻记者在首都机场围着它“咔、咔”地拍照;中央书记处的领导同志们在中南海围着它,脸上露出了舒展的笑容;各行各业的代表在人民大会堂围着它,眼里流溢出兴奋的光彩……连日来,金杯通过了无数人的面前,使人激动,令人感奋。

然而,金杯的得来,是多么不易呵?!为了中华之光在杯身上闪耀,中国姑娘们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她们为之而走过了一条艰苦的奋斗道路……

奇克拉约:痛苦的夜

9月15日夜晚,对于中国女排来说,是一个痛苦的夜晚,秘鲁奇克拉约城那美丽的南美风光的夜景在姑娘们眼中,似乎也显得黯然失色了。

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苦涩,一个多小时前的情景在姑娘们脑海里翻腾:在体育馆里,美国队欣喜若狂,她们在为自己以3∶0战胜去年的世界杯冠军中国队而欢呼、跳跃。在比赛中为中国队鼓掌加油的观众长时间地伫立在看台上,他们摇头叹息,大失所望。中国女排的大多数姑娘们,眼里满含着痛苦的泪水。教练袁伟民抑制着自己心中那强烈起伏的感情,挥手向姑娘们说:“大家不能哭,要笑,要对得起观众,去,向观众们挥手致意。我们球输了,人不能输!”

女排的姑娘们列队向观众鞠躬致意,姑娘们嘴上笑着,可眼圈都是通红的。新队员姜英、杨锡兰,在强作笑颜的同时,终于禁不住泪珠滚滚而下。

对于世界冠军队来说,这惨重失败的滋味是难以忍受的,所有在场的我国在秘鲁工作的有关人员,也都心情沉重。两位新华社驻秘鲁分社的记者,拉住领队张一沛同志的手,本想说几句安慰的话,还没等开口,眼泪却先“叭嗒、叭嗒”地往下掉。可以理解,对于长期在外工作的中国人来说,他们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夜深了,在中国女排下榻的市中心那座漂亮的四星旅馆里,姑娘们还没有去洗浴,她们都穿着汗湿的球衣静静地坐在教练的房间里。作为教练,袁伟民、邓若曾此时只能好言劝慰大家,他们费了好大的劲,才使姑娘们最后走进各自的房间。

这是一个不眠之夜……

天快亮了,袁伟民仍然坐在那里冥思苦想——是指导思想不对头吗?不是,中国女排在出国前的沈阳大集训中,主要针对美国女排,进行了各方面的模拟演练,每个人都按要求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考试。在多方准备的基础上,我们一直认为美国女排是我们最主要的对手。既然指导思想对头,准备也充分,那为什么得到的却是如此的惨败呢?烟蒂灼痛了他的手指,他站起来捏灭了,又燃着了一支新的。

他踱到窗前,往朝阳升起的地方望去。此时的北京,人们可能大都知道女排失利的消息了。想到今天祖国的人们听完广播后那种压抑的心情,他心里好像被猫抓了一般的难受。他依稀记得,临出国的最后一个夜晚,妻子郑沪英曾多次焦急地盘问他此次出征心里是否真有底,他当时笑笑说:“你别烦了,等着吧,再给你捧回个世界冠军来!”说实在的,这不仅是他自己的夙愿,同时是女排全体姑娘们的夙愿。

突然间,他始有所悟:尽管自去年世界杯赛以来,美国女排在10个多月的时间里获得了迅速的进步,但中国队仍然具有和对方抗衡的力量。输球的关键在于思想包袱太重。几年来,中、美女排交锋24次,中国队胜19场,对呀,我们思想上过分乐观了!的确,事后了解,队员们当时都认为,我们打得好,这场球3∶0,打得不好,也是3∶1,顶多3∶2,没有往坏处、更坏处,难处、更难处去想。他现在清楚地认识到,中美相遇,谁的水平发挥得充分,先发挥出来,谁就能获胜。而美国队的情绪虽然不太稳定,以前与中国队对阵,从来没有连赢过两局球,但是他显然忽略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美国队是为了争冠军而来的,中国队赛前过分强调了保冠军,人家基于“争”,一见了我们,眼睛立刻红了,技术水平的发挥速度极快。而我们在打了前两场不大激烈的比赛之后,与美国队相遇时,技术水平发挥速度不如对方快,加上我们先前基于“保”的思想,包袱过重,开局气势就比对方低了一头。

他深深地懊悔自己当时想得不深,因此没有仔细地去做这关键的一项工作,他觉得自己应该对这次失利负主要责任。

特鲁希略:倚天绝壁

第二天,秘鲁的各报刊舆论纷纷,虽然其中不乏客观报道,指出了中国队的水平只打出了40%,但是大都倾向说:美国队是最后获得冠军的第一候选者。

中国姑娘们,在复赛前的五天休息时间里,仍然很苦闷。主力周晓兰上吐下泻,病体虚弱,大家心情更加焦虑。在赴特鲁希略3个小时的行程中,几乎没有一个人主动讲话。到达赛地后,队内领导首先统一了思想。于是由袁伟民召集队员们开准备会,他把失利的真正原因和面前严峻的态势都和盘托出,告诉每一个队员:我们不靠天,不靠地,只有靠自己。方针就是彻底放下冠军的架子,一切从头开始,不是去保冠军,而是去争冠军!

陈先团长要大家牢牢树立三坚信的思想——坚信自己,坚信集体,坚信指挥。

党中央及时发现了指示电,鼓励女排团结奋战,去打出一股气来。

女排的姑娘们深深感到党的关怀,她们方向明了,士气上来了。临赛前,亚琼和招娣对袁伟民说:“您放心,我们是有信心的!”

当时,国内的人们大都在议论:美国队最好一局也别输,否则,将来一算小分,中国队要吃大亏!但当时的女排的姑娘们在特鲁希略想的却是:不管她美国队是输还是赢,中国人没有瞧着别人脸色过日子的习惯!要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那只有一条路,就是杀出重围,一局也不丢。

一个出人意料的大胆决定产生了:新手郑美珠和梁艳被任命为对上届世界锦标赛冠军古巴队作战的主力队员。一位著名国际排坛评论家看见两位新手上场,惊讶地说:中国队可能是孤注一掷了。这当然不对!但是,这决定连郑美珠和梁艳本人事前也未料到。对此,袁伟民自有自己的想法。他要组成一支新老结合的突击队,用那些初生之犊不怕虎的“拼命三郎”,去担负起杀出重围的尖兵的重任。

“时穷节乃见”,“危难出英雄”。中国姑娘的真正心理和其闪光的思想底蕴,外人是很难揣测出的。初次经历如此大赛战阵的郑美珠,冷静地走上了那浪涌奔腾、潮起潮落的激烈赛场。素有“黑色橡胶”之称的古巴队,开局就凶猛异常,她们猛攻中国队原来防守的薄弱区后场。但刚刚20岁的郑美珠站在那里,她连接几个漂亮的扑救,起死回生,皮球不高不低,稳稳地送到孙晋芳手上……

小梁艳和郑美珠打得十分出色。前者的封网和后者的多点移位快攻,使对方一时难以应变。她俩有效地牵制了对方,古巴队的急躁情绪上来了,郎平和其他队员们也愈打愈轻松。拉开的比分再也没有接近上来,中国队3∶0击败了对方。

闯过了第一道难关,姑娘们又以3∶0打掉了匈牙利队。姑娘们的脸上始露出了“晴”意。但好日子不过一天,形势又骤然恶化,古巴队战胜了苏联队。

轮到中国队与苏联队对阵了,中国姑娘们镇静地走入了赛场。古巴队员从中国队身后走上来,当着我队员的面,把一束束鲜花献给苏联队员,她们笑意盈盈,互相鼓励和拍手祝福。

形势十分严峻。这场球对于中国队来说已到了“倚天绝壁”之险境,是决定我队能否在复赛中出线的关键之关键。一位国际排坛知名人士走过来站在袁伟民面前,他没有像惯常那样与之握手,而是良久地注视着袁伟民的脸,像是在寻找着答案。尔后,他徐徐呼出一口长气,沉重地说:“朋友,这场球要是不能3∶0拿下来,一切都完了!”袁伟民紧紧握了握对方的手,以坚毅的表情点了点头。

古巴队队员在察看着中国队队员的脸色,间或发出阵阵细声的笑。她们大概在想:苏联队即使不能胜,只要赢上两局甚至一局,形势就会迥然而变:中国队的前途就……面对着这种“刺激”,女排的姑娘们并没有慌乱。亚琼是一个多血质的人,她憋不住对几个古巴队员说:“我们祝你们的愿望实现,但打完比赛再看吧!”

比赛开始了,双方激烈拉锯,争夺达到白热化,场内气氛紧张得简直要爆炸了。苏联教练不顾裁判员的警告,频频在场外发出各种指令。她们的确拼得很凶。中国姑娘们把连日来憋在心底的那股劲统统倾泻了出来。偌大的网,此刻好像缩小了。郑美珠、梁艳、郎平,在网前频繁交叉换位,她们在适时地实现教练的新战术意图,不以4号位的强攻为主(因为苏联队采用了美国队防住我主攻手的经验),而大大增加2、3号位的快板球进攻。由于中国姑娘的防守打得好,进攻的火力很足。突然,中间跑动当中出现漏空,调整已经来不及了,孙晋芳居然及时插上,腾空跃起,“啪”地一记重扣,对方猝不及防,球落地开花。在场的华侨观众感叹地说:“这才真是比赛呵,一个球都不放过,一分分地在抠啊!”

中国队以2∶0领先,但第三局苏联队争得更烈。中国姑娘们再得2分就要终局了。可苏联队仍然在一分一分把比分拉近。姑娘们有些急了,袁伟民连叫两次暂停。他说:“我现在不跟你们讲技术,我现在要求你们笑一笑,不要把脸拉得那么长。”姑娘们说:“指导,你不知道,眼看胜利在望了,掉一分就跟掉一块肉一样呵!”“我知道,没关系,放松去打,笑着去打!”袁伟民真不愧是一个有大将风度、善做思想工作的教练,几句轻松的话缓和了姑娘们那种急于求胜的紧张心情,他挥手让姑娘们进场,球又打得顺手了。最后的两分终于拿下来了,姑娘们汗出得像“水鸭子”一样,她们拖着累极了的两条腿,拥抱在一起,松弛下来的孙晋芳,此时才觉得腰疼得眼前发黑,刚才她流的是拼出来的热汗,现在流的却是疼出来的冷汗哪!

次日,风云又起,美国队2∶3负给了古巴队。评论家们正在紧张地分析着这场球的是非曲直,但女排的姑娘已来不及想这些了。姑娘们再以3∶0击败澳大利亚队,终于以一局未失的全胜战绩冲出了特鲁希略赛区。

这真是大长志气的比赛呵!只有有超人毅力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这时胜利喜悦的价值。

利马:欢乐的歌

进军利马!进军利马!中国姑娘历尽艰辛,于狭路之中高执着理想的旗帜,一路奋进,终于打回来了。

如果说失败令人痛心,那么失败后的坚忍不拔,就显得更加宝贵。国际排联主席利博先生在利马欢迎中国女排,他激动地说:“你们终于杀回来了,你们是靠自己的实力打回来的!”他当时没有再多说什么,可“有情尽在不言中”,在那种国际大赛的场合,场内场外都存在着激烈争夺,局势是那样的复杂,中国女排前进的每一步是那样的艰巨啊。利博先生短短话中所饱含的深意,读者是可以意会的。

又是一个3∶0,中国女排击败了在赛前经过周密准备,决心与中国队决一死战的日本队,一举进入了争夺本届大赛冠亚军的位置。

局势真是千变万化。但正如袁伟民教练所说:我们在预赛中输给了美国队,那场球美国队打得很好。我们首先承认失败,但是我们决不服输。这重重的一击使我们找到了失败的真正原因。美国朋友使我们的头脑清醒了!帮我们放下了冠军的架子,卸下了思想包袱,使我们确立了每场必争、每局必争、每球必争的思想。因为争来的冠军要比保来的冠军光彩得多!这就是中国女排从教训中得出来的,在种种变幻中“以不变应万变”的坚强信心。

国际排坛许多人士认为:美国队却在暂时的胜利之后,背上了中国队放下的包袱。因为美国队教练塞林格一直认为:美国队是当然的冠军获得者,在决赛中如和中国队相遇,一定取胜。一位外国同行告诫塞林格说:“积我20年之经验,你千万不能小看中国,决赛时的中国队,绝对不可能再出现0∶3的差距!”但塞林格不以为然。然而,美国队“大意失荆州”,先被秘鲁队撞翻在地。除去当时的场上干扰因素,美国队的“轻敌”和盲目乐观思想,不能不说是失利的主要原因。

要使理想不与现实相违,中国女排在虚心地去学习美国队胜利的经验同时,也认真地吸取了美国队跌倒的教训。以他人为鉴,丰富着自身,准备着最后的决战!

不好!善打怪球的主力张蓉芳在决战前夕的最后一次训练中,腰肌较严重地扭伤了。教练们正在紧急地研究对策。队里的“小思想工作者”杨希走进了张蓉芳的房间。张蓉芳平卧在床动作艰难,心里十分难过。望着自己7年来朝夕相处的战友,杨希心海深处泛起了阵阵波澜。她想得很多,但她只是说:“毛毛,你我都是共产党员,下次世界大赛我们可能打不上了,在这最后的关头,我们都要顶住!”毛毛紧抓着杨希的手,困难地点着头。

这就是我们的女排,对于在本届大赛中一次也未出场的杨希来说,她丝毫也没有觉得自己是个局外人,她在关键的时刻用自己深情的话语,把“强心剂”滴注到姐妹们的心坎上。坚定的脚步从来都来自坚定的信念。女排姑娘们把自己的追求,都像一道道扫描的光束一样,焦点聚集在民族和祖国的荣誉上。

毛毛的腰打了封闭,决战时,她仍然出战了,而且更加勇猛顽强。比赛的过程无须赘述了,中国女排又是一个3∶0。连续6个3∶0像6道闪光的台阶,送中国姑娘第二次登上了世界冠军的领奖台。

五星红旗升起来了,中国姑娘们的手中捧着那座金杯。国际排球界权威人士感慨地说:群雄初汇利马之时,美、古、日、苏,都向报界发表谈话说,来了就是为了要拿冠军的。只有中国队没有发表这种谈话,她们是笑在最后,也是笑得最好的。

中国女排成功的各方面因素,任由体育分析家们细致地推敲去吧。但她们在主导思想上成功的因素却是十分显明的,这就是她们听从党的教导,永远不满足,永远看到自己的弱点,高标准、严要求地去兢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克服新的困难,顽强地争取胜利。正如“安泰脚踩着大地”一样,她们把祖国和人民的荣誉放在胸中最高的位置上,就永远不会失去在挫折中奋起的前进动力!

金杯的基座上,很快就要镌刻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字。让金杯之光辉映着我们朝气蓬勃的新一代,激励着我们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去奋进!

《中国青年报》1982年10月7日

评 点

重读孙杰的《金杯之光》,犹如回到了20多年前的中美女排赛场:压抑、紧张、兴奋、洒泪,一切的神经体验都在这曾经风靡全国的篇幅中瞬间恢复……与美国队首战失利中国女排,在经历了奇克拉约的痛苦之夜后,奇迹般地突破特鲁希略倚天绝壁,连续6个3∶0,击败对手,最终第二次登上世界冠军的圣坛,夺得金杯。这是怎样的一种胜利!

《金杯之光》是一篇记载中国女排全胜的报道。整个报道既选择轰轰烈烈的赛事场景,同时又穿插着每战之前女排队员和教练袁伟民的心路历程描写。这些交叉的描写,充满着智慧和胆魄的较量,汇成全篇描写中国女排神奇之战的英雄史诗。它一经发表,引来的不仅仅是好评如潮,更是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爱国主义情感激荡。排球之战,本是体育赛事,胜败乃兵家常事。可是,当时刚刚处于改革开放的中国,极其希望通过自身的奋斗获取世界的认同,《金杯之光》恰逢其时地推出了。卷首艾青的诗“光荣的桂冠,从来都用荆棘编成”瞬时成为名言,影响了一代人的奋斗;《金杯之光》不仅写出了排球之战,更表达出了一种哲学思想之战,一种兵家战略战术之战,因而该篇不仅是情感的,更是智慧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