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三万粮店哪里去

三万粮店哪里去

时间:2023-0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远在新疆的伊宁市国有粮店更“惨”。昔日为保障城镇居民一日三餐立下汗马功劳的市镇粮店,面临着由分配供应型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效益型转变;几十年辛辛苦苦从事登记、写卡、发粮票的粮店职工,面临着跳下商海“找饭吃”的抉择。目前全区238家粮店中,有40%部分或全部“转向”。实施一年,有效地遏制住了经济效益下滑的势头。《三万粮店哪里去》以大视野描写了3万家粮店转型的历史,提出了国有粮店不得不走市场的历史命题。

三万粮店哪里去——跳下商海“找饭吃”

潘 岗

《人民日报》编者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绝大部分地区放开了粮食经营和销售价格,繁荣了市场,方便了居民。然而,国有粮店却遇到了从未有过的严峻挑战:粮食经营量剧减,经济效益滑坡。市镇3万多家国有粮店、数十万粮店职工面临着很多困难。

现实向我们提出一系列问题:粮食放开经营后,国家还要不要进行宏观调控以稳定市场和物价?国有粮店还是不是“主渠道”?它该怎样克服困难,承担宏观调控的政策性业务与市场经营业务,在改革中搞活自身?这些问题都是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我们发表这组报道,以期引起各界关注。

如今,当你走进市镇粮店,不免会有疑惑。这里,大饼、面条、烟酒、糖茶应有尽有;自行车、彩电、冰箱一应俱全,简直是个百货商场。有些粮店卖早点、供应正餐,与饭馆、餐厅并无两样。

为平抑去年末骤起的粮食涨价风,政府决定国有粮店挂牌降价销售,可不止一个城市的消费者反映:找不到国有粮店!

上海市统计局在四平、仙霞、甘泉、大桥4个地区调查发现,这里有41.7%的粮店撤并改行。

1990年5月1日,国务院下令调整了冻结25年之久的粮油统销价格;次年4月,再次下令调整价格、实行粮油购入与销售价格持平。此后,各地根据当地实际,分散决策,先后放开了粮食经营和销售价格,取消了粮食凭本定量定点供应的办法。目前,全国已有95%的县市宣布粮票作废,退出流通。

放开粮食经营与价格,城乡集体、个人、商场、单位、街道纷纷挤入商海经营粮食,繁荣了市场,方便了居民。然而,对全国3.2万家市镇粮店、27万粮店职工来说,却并不都是“福音”。

在广州,去年4月1日放开粮价后,4、5月份市区直属的217家粮店粮食总销量比上年同期下降52%,126家粮店陷入亏损。

在北京,放开粮价后的去年5-8月份,朝阳区238家国有粮店销售量下降39%,利润下降359%。

远在新疆的伊宁市国有粮店更“惨”。放开粮价的当月,全市26家粮店只销售面粉244吨,比上年同期减少90%;次月略有回升,但也不到上年同期的1/7。

有人统计,目前福建省其他渠道经营粮食的企业最少5000家,江苏常州市个体及其他社会集体粮店已超过国有粮店3倍多,上海居民用粮50%-60%转向集市,有的社会集团用粮100%来自粮食产地。

来自国家粮食储备局的信息表明,目前全国粮食系统粮食销售量一般较过去下降40%,多的达60%,去年前9个月,全国国有粮食企业商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同期减少近360亿元,议价粮油经营亏损逾2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亏10.28亿元。

销量剧减,效益滑坡,使得相当一部分粮店只能发30%-40%工资,有的连老职工医药费也报不了。

粮食放开经营,意味着把粮店抛向了市场。昔日为保障城镇居民一日三餐立下汗马功劳的市镇粮店,面临着由分配供应型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效益型转变;几十年辛辛苦苦从事登记、写卡、发粮票的粮店职工,面临着跳下商海“找饭吃”的抉择。

时不我待。江苏常州市放开粮价后,全市51家国有粮店,有43家签订了为期1-2年的租赁承包合同。运转两个月,就抑制住粮店亏损,经营量不断增加。职工们积极开拓市场,早开门、晚打烊,延长营业时间,开展送货上门,粮油品种也由过去的米、面、油“老三样”扩大到20多个不同品种。

没有退路。北京市朝阳区各粮食零售企业开饭馆、辟发廊、办游艺厅、卖汽车配件,什么都干。9个月下来,增收600万元。目前全区238家粮店中,有40%部分或全部“转向”。

早在1992年8月,广州市粮食局就在全市粮店中全面推行“国家所有,集体承包,分账核算,风险抵押,核定基数,超额全留,欠收自补,费用自筹”的承包经营。实施一年,有效地遏制住了经济效益下滑的势头。以可比的去年二季度为例,承包粮店总销量3125万公斤,比上年同期增加30.58%,销售收入、实现利润分别增加26%和114%,职工平均收入达到500元左右,最高的达800多元。

职工在改革中尝到了甜头,对扭转经营颓势、夺回和扩大经营阵地更加充满了信心。如今在广州,国有粮店既卖三四角钱一袋的小食品,也经营上千元一瓶的“XO”;既可把货送上门,也有售后结算、批零结合等营销手段。还有的办起出租车公司、搬家公司、酒楼……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一批批国有粮店走上市场参与竞争,一批批粮店职工跳下“商海”加入角逐。

《人民日报》1994年1月14日

评 点

民以食为天。曾经,计划经济体制时代,国有粮店占据着粮食销售的主渠道,从不为生存发愁。20世纪90年代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深化,绝大部分地区开放了粮食经营和销售价格,习惯了在计划中生存的国有粮店面临着向市场经济转型的难题。全国3万多家国有粮店出现了从未经历过的阵痛,经营出现困难,挑战极其严峻。《三万粮店哪里去》以大视野描写了3万家粮店转型的历史,提出了国有粮店不得不走市场的历史命题。该报道的笔法是概括的,通篇夹叙夹议,论点精辟得当,触及当时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可谓切中要害,引起广泛反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