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开封何时能“开封”

开封何时能“开封”

时间:2023-0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开封的破烂陈旧,在河南各地市“名列前茅”。《开封何时能“开封”》是《经济日报》有关开封的一组报道的开篇。《开封何时能“开封”》对此进行了报道,并着重分析了其落后的深层原因:从思想上的封闭,到经济上的落后,该文分析全面,解释性较强。开封市委、市政府领导及开封人民根据报道的分析,寻找与先进地区差距,对症下药,制定改变落后面貌的措施,决心迎头赶上。

开封何时能“开封”

詹国枢 庹震 刘海法

开封落后了。

人称“郑汴洛”,曾以“豫老二”自居的开封市,在全省17个地市中的位次,连连下滑,1992年再次落入低谷。

经济增长速度——全省倒数第一。

国民生产总值——全省倒数第四。

人均生产总值——全省倒数第六……

统计局的同志开玩笑说,过去查开封,从上往下看好找;如今找开封,从后往前数好查。

1992年如此,1993年如何呢?这一年,河南省国民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5.2%,开封市比全省平均水平低了5.2个百分点;河南省乡及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21%,开封呢,一半不到,只增长10.2%!

说到企业效益,更让人惭愧。1993年,全市预算内工业企业盈利9388万元,比上年增长28%,亏损企业却亏损5064万元,比上年上升148%!

落后就要被动,落后就得受穷。由于经济没搞上去,市财政收入捉襟见肘,囊中羞涩。财政局的同志红着脸不断往省厅跑,跑慢了,全市干部的工资就有可能发不出;教育局的同志屡屡为拖欠教师工资而坐卧不安;劳动部门则为职工年平均工资比郑州、洛阳低800多元而摇头叹息……

口袋里没钱,城市也受委屈。开封的破烂陈旧,在河南各地市“名列前茅”。有人戏称,几十年前的“老开封”回乡探亲,不用问道儿绝不会找错,连厕所都是老样子;有人调侃,开封人上下班是“挤电影院”,“坐车没有骑车快,骑车没有走路快”。为错开拥挤高峰,人们想出了不是办法的办法:学生7点半上课,工人8点开工,机关干部呢,请稍等等,8点半上班……

开封落后了,原因是什么?

开封市民在思考,开封领导在思考。记者到开封采访调查,也在苦苦寻求答案。

——有人说,开封落后,主要是前些年地市合并,5个富县划走了,5个穷县留下来,“一个讨饭娘,领着5个要饭孩”,哪能不穷?

——有人说,开封落后,主要是国家投入太少,多年没有大的基建项目,经济怎么可能搞上去?

——还有人说,开封落后,关键是领导班子换得太勤。从1983年以来,10年换过5任市长、5任书记,板凳还没坐热就走了。

——也有人说,开封落后,主要是没有一个明确的战略目标,一会儿以农业为主,一会儿以旅游为龙头,一会儿又要以全力以赴抓流通,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经济岂能持续稳定发展?

…………

原因摆了一条条,症结找了一个个。在与开封市领导、企业厂长经理和干部群众的座谈中,记者强烈感到,人们在不甘落后、苦觅对策中,愈来愈把焦点集中到了人的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上。

市委书记王日新说,“这理由,那理由,都是开封落后的理由。但关键的关键还是开封在思想观念上太封闭落后,不解放思想,打开封闭,开封就不可能摆脱被动,抑制滑坡”。

市长马连兴的话,说得更干脆:“开封人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开封市经济发展的速度。”

开封“三大件”的兴衰经历,为书记、市长的剖析作出了生动的注脚。

电视机。早在20年前,开封无线电一厂就生产出了“河南第一台黑白电视机”,此后又率先生产出了彩电。可是由于求稳怕风险,小富即安,满足于手工作坊式的小打小闹,形不成规模,成本迟迟降不下来,竞争也就处于劣势。如今,企业固定资产仅1400万元,屡计亏损欠款已达9800万元!

电冰箱。曾是“河南第一家”、“全国第十家”,只因为阴错阳差没被“定上点”,只好小手小脚犹犹豫豫干。眼看着别人的冰箱频频进入寻常百姓家,眼看着一些冰箱厂成了全国知名的大企业,只能用“1993年实现利润55万元”的成绩聊以自慰。

洗衣机。上马时也是“全省第一”,上自动洗衣机时还夺了个“全国第二”,可惜好景不长,没两年就因严重亏损而下马,如今已是风流云散,又成“一张白纸”……

说到开封的封闭落后,自满自足,人们回忆起当初要搞股份制又怕说成是“资本主义”,想发展非国有经济却又怕是搞“私有化”,以致至今乡镇企业和私营经济都很弱;人们一面为每天的上下班拥挤而骂娘,骂完又心安理得悠悠闲闲回到自己照样拥挤的小窝;人们最爱向外人夸耀的是“北宋的辉煌”,“汴京的繁华”,动辄就说当年咱是“七朝古都”,如何如何……

说到开封的封闭落后,自满自足,人们吃惊地意识到,精华与糟粕,常常只有一步之隔。辉煌的历史很可能成为沉重的包袱,古老的文明也许正因其古老而像巨石压住了新生嫩芽。

刚上任的常务副市长梁绪兴一到开封,便对这座四面被古墙包围、长宽不足4公里的老城中竟拥拥挤挤住着几十万人而不胜感慨:“城里挤得气儿也透不过来,又破又旧;城外呢,没多远便是新区的高楼大马路,不少人却不愿去住,实在不可思议。”这位中年副市长忙碌一天后的最大愿望,就是能叫司机把车开出城去,在宽马路上跑一圈。“要不然,心里憋得真难受。”

开封人已经意识到落后。

开封人不甘于继续落后!

就在记者前往开封采访前些天,开封召开了动员全市430万人民“破釜沉舟,大干五年,深化改革,实现翻番”的三级干部会。市委书记王日新坦率中肯的报告,使与会干部激情难耐。这位1992年从许昌调来的书记,一反作报告总是先讲成绩后讲问题的惯例,一上台,开门见山讲问题。他历数开封位次排列情况,寻找经济落后差距,剖析思想观念根源。面对上千听众,刚过50却已两鬓斑白的王日新慷慨陈词:

“开封已到了拼命干的时候!痛下破釜沉舟加快发展的决心,是不容退却的历史选择。如果不奋力拼搏,加速发展,不仅保不住应有的位置,人民生活不能得到提高,就是正常的工作、生活和社会稳定也会成为大问题,我们就会愧对党的重托,愧对创造开封辉煌的先辈,愧对开封430万父老乡亲,也愧对我们的子孙后代!”

宽大的礼堂里,黑压压坐满听众,连门外和后台也挤着人。他们是开封430万人民的带头人。他们一个个神态专注,表情严肃,心里像坠着铅块,沉甸甸的。

开封何时能“开封”?

开封430万人在思考,在企盼。

《经济日报》1994年2月28日

评 点

《开封何时能“开封”》是《经济日报》有关开封的一组报道的开篇。首先,它客观地报道了开封市委市政府勇于自我批评、自我揭短之举,并对此举十分赞赏。古城开封从河南发展前列城市逐年下滑,直到位居全省倒数第一的现实,令开封领导和人民很着急。《开封何时能“开封”》对此进行了报道,并着重分析了其落后的深层原因:从思想上的封闭,到经济上的落后,该文分析全面,解释性较强。其次,文章的标题十分醒目,画龙点睛。《开封何时能“开封”》借音释义,比喻了开封在思想、经济等方面亟待思想解放,开放自己,振作精神,体现了记者对开封的思考之深、期望之切。最后,反响强烈。文章发表后,在河南、全国激起强烈反响。开封市委、市政府领导及开封人民根据报道的分析,寻找与先进地区差距,对症下药,制定改变落后面貌的措施,决心迎头赶上。市委书记及市长还专门致信经济日报,欢迎广大读者献计献策、共同振兴开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