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部分野生动物来说,三餐不济是生活的常态。远古的人类祖先很少一天进食多次。他们猎捕动物,狼吞虎咽,然后长时间没有食物。人类就是在食物匮乏但偶尔可以饱餐的环境中进化的。
当然,如今的环境天差地别。人们开始频繁地进食。自愿暂时放弃食物,进行断食,似乎极为奇怪,而且这么做好像有害健康。所以很多人认为一天应该至少吃三顿正餐,两餐之间还要享受一些点心。在正餐与点心之外,我们也吃个不停:一会儿喝一杯加了很多牛奶的卡布奇诺,一会儿吃一块饼干,或基于“健康”的考虑来一杯果汁。
很久以前,父母教导孩子“正餐之间不要吃东西”,那个年代已经过去了。在最近的一项美国研究中,研究员比较了两万八千位儿童与三万六千位成人最近三十年的饮食习惯,结果研究员发现“饮食活动”之间的空当平均缩短一小时。也就是说,最近三十年来,人们“没在进食”的时间锐减。三十年前,成人进食的间隔约为四个半小时,并要求儿童在两顿正餐之间的四小时左右不吃东西。现在,成人降到三个半小时,儿童降到三小时,这还不包括饮料及小点心。
“少量多餐更健康”的观念,一部分出自零食厂商及时尚的减肥书,但也得到了医学界的支持。他们主张少量多餐,是因为这么做不容易因为饥饿而大啖高脂的垃圾食物。也有一些研究显示,少量多餐有益健康,但前提是没有因此摄取过量的饮食。可惜,在现实中,每餐过量却是实际的情况。
在上述研究中,研究者们发现与三十年前相比,人们每天多摄取约756千焦的能量,大部分来自含牛奶的饮料、果汁、碳酸饮料,吃的正餐也更多,平均每天多摄入504千焦。也就是说,人们没有因为吃点心而减少正餐的分量,反而食欲更旺盛了。
如今,整天吃吃喝喝已经是人们生活的常态,人们也认为生活本该如此。若是有人提出反其道而行其实有好处,简直是骇人听闻。如果有了第一次的断食经验,人们就会对自己及对食物的态度都有所改观。
◆ 发现自己在没必要进食的时候进食。吃,只是因为东西就在那里,担心自己稍后会饿,或纯粹出于习惯。
◆ 很多人以为饿了以后,饥饿感会不断攀升,直到忍无可忍。其实饥饿感会逐渐消退,只要彻底饿过一次,就不会再害怕饥饿的感觉了。
◆ 很多人以为断食会让人精神涣散,但事实是断食后感官更敏锐,思路更清晰。
◆ 怕自己会因断食而濒临昏倒,事实证明,身体的适应力惊人,更有许多运动员都认可在断食时进行运动练习。
◆ 很多人认为断食会难如登天,其实断食并不难。
尽管大多数宗教都倡导断食,但是教徒一直以为那主要是为了考验个人的意志力及信仰的虔诚度。断食可能有锻炼灵性的潜在好处,但它对健康的效益却因人而异。
也有一些重视保健的朋友一直鼓励断食,他们认为,断食可以“让肝脏休息”,还能“排毒”。但这在受过医学训练的怀疑论者看来,这两个解释都完全没有道理。记得一位朋友在断食两周后,他的尿液发黑,证明身体正在排毒。而怀疑论者则认为那证明他是一个无知的人,尿液发黑一定是在伤身。
举个简单的例子:运动。跑步或举重实际上会破坏肌肉,导致肌肉轻微撕裂。但只要运动不过量,身体的反应就会是修复肌肉,而且是修复得比原本更强壮。
蔬菜是另一个例子。人们都知道蔬果多多益善,是因为蔬果含大量的抗氧化物。抗氧化物有益健康,则是因为可以清除体内的危险自由基。这条解释“蔬果为什么有营养”的说法举世公认,却几乎完全错误,或至少是不够全面。蔬果的抗氧化物浓度跟蔬果提取物给人们的显著健康效益,根本不成比例。不仅如此,长期实验显示,从植物中萃取抗氧化物,浓缩后充当药用保健食品给人服用,其健康效益令人存疑。例如,直接从胡萝卜中摄取的β胡萝卜素于健康有益,但是从胡萝卜中萃取的β胡萝卜素给癌症患者当营养品,却可能会导致他们的病情恶化。
蔬菜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真实原因可能跟人们想的截然不同,可以从毒物兴奋效应来剖析。
思考一下这个明显的谜题:在野外,苦味通常代表有毒,应该避免食用。植物会制造各式各样的植物化学物,有些植物化学物是天然杀虫剂,以避免像人类这样的哺乳动物食用它们。这些植物的苦味摆明了是警告:“离我远一点。”因此,从进化的观点来看,人类应该讨厌并回避有苦味的食物。尽管如此,有些特别有益健康的蔬菜,如苦瓜,却苦到很多人在成年之后依旧不爱吃。
这个谜题的解答是,这些蔬菜的苦味来自具有潜在毒性的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在蔬菜中的含量很低,不会伤害人体,反倒是会引发压力反应,启动人体中负责保护及修复身体健康的基因。
许多人们一开始觉得有害的事情,如食用苦味的蔬菜、跑步、间歇式断食,其实都不会伤身。做这些事造成的痛苦,似乎正是健康效益的一部分。长期挨饿显然非常不利于健康,但短时间的断食却并不会伤身而且事实正好相反。
美国南加州大学长寿研究所所长瓦尔特·隆戈(Valter Longo)博士的研究重心在于老化的成因及如何避免罹患与老化有关的疾病,如癌症和糖尿病。
瓦尔特长年研究断食,并且身体力行。他依据自己的研究成果生活,遵循祖父母低蛋白质、低热量的饮食习惯,因而精力充沛。
除了严格遵守饮食规范,瓦尔特也不吃午餐,以维持体重。此外,他每半年左右就做一次长达几天的断食。这样一位高瘦而有活力的意大利人,最能鼓舞准备断食的人了。
瓦尔特对断食充满热情,主要是因为他自己及其他人的研究显示,断食的健康效益很大,而且可以测量。即使停止进食的时间很短暂,也能启动不少所谓的修复基因,带来长期的益处。许多初步证据显示,定期短暂的断食会引发身体长期的变化,有助于防范老化和疾病。断食的妙处还在于,它的一切效益都是自然出现的。
早期,断食效益的长期研究几乎都用啮齿动物做实验。这些研究对断食的分子机制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在一项早期研究中,分为断食组和非断食组,断食组实验鼠的断食频率分为每四天断食一天、每三天断食一天、每两天断食一天。研究员发现,断食组寿命比对照组更长,断食频率越高越长寿。他们也发现,断食的老鼠体型正常。之后的许多研究都确认了断食的价值,至少啮齿类的动物实验是如此。但断食为什么有好处?机制是什么?
瓦尔特以自己的基因工程鼠做实验,这种老鼠叫做侏儒鼠或拉容鼠。这些老鼠虽然小,却长寿。
一般老鼠的寿命大概是两年,拉容鼠的寿命将近其两倍,若是同时限制热量的摄取,很多都能活到将近四岁。以人类来说,等于接近170岁。
拉容鼠不但长寿,更耐人寻味的是,其一生几乎都健健康康。它们似乎不太会罹患糖尿病或癌症,死亡时,多半是自然因素,解剖时通常根本找不到死因。它们似乎是单纯地突然死亡。
这些老鼠长得小巧又长寿,是因为它们经过基因改造,身体不会回应IGF-1(类胰岛素一号生长因子)激素。IGF-1正如其名,对于促进全身细胞生长几乎都有效用。也就是说,它让细胞随时保持活跃。在小时候及发育期间,就需要适量的IGF-1与其他的成长要素,但长大后,如果IGF-1的浓度居高不下,则会加速老化及癌症的发病率。瓦尔特说,其实那就像开车时一直踩着油门,全程都在飙车一样。“想象一下,如果不偶尔送车子进厂维修,只是一个劲地行驶。到最后,车子一定会坏掉。”瓦尔特专门研究怎样将行驶时间拉到最长,尽量保持高速,同时享受人生。他认为答案是定期断食。因为断食是有益健康的机制之一,正是让身体减少制造IGF-1。
IGF-1是许多老化疾病的关键,不但对拉容鼠之类的基因工程老鼠来说如此,人类也如此。最近几年,瓦尔特都在研究厄瓜多尔拉容侏儒症。这是一种极为罕见的基因缺陷,全世界患者不到350人。拉容症候群患者的生长激素受体畸形,体内IGF-1的浓度也非常低。以基因工程打造的拉容鼠也有类似的生长素受体畸形。
罹患拉容侏儒症的村民通常极为矮小,很多人不到122厘米。但他们最令人惊讶的特征是,他们似乎不会罹患糖尿病、癌症这些常见的疾病。
事实上,瓦尔特说,尽管已经研究了很多年,但他还没发现拉容侏儒症的患者死于癌症,一个都没有。可是患者的亲属,那些来自相同的家庭但没有患拉容侏儒症的亲人,确实会得癌症。
可惜,IGF-1不能揭开长寿的秘密。拉容侏儒症患者不像拉容鼠那样特别长寿。他们的确很长寿,但不是极为长寿。瓦尔特认为,或许是他们情愿享受人生,没有特别关心自己的生活习惯。“他们抽烟,摄取高热量的饮食,他们会对我说:‘有什么关系,反正我免疫。’”
瓦尔特认为,他们情愿随心所欲地生活,在85岁过世,不想小心翼翼地过日子,活到也许100岁以上。他很想说服一些患者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看看结果如何,但他知道,自己活不到出结果的那一天。
除了降低体内的IGF-1浓度,断食也能够启动不少修复基因。目前原因不明,但从进化的角度推测,原因可能是:只要人们有充足的食物,身体优先考虑的就是追求身体成长、性爱、繁衍后代。大自然对人类没有长期计划,不想将资源浪费在人们的老年。一旦人类繁衍了后代,就没有了存在的价值。那么,假如人类决定断食会怎样?身体的初步反应是惊讶。身体会向大脑发送讯号,提醒人类肚子饿了,催促人类出去觅食。但人类忍着不吃。接着,身体会判断既然进食量及进食频率都比平常少,必然面临了饥荒。遇到饥荒时,没道理将能量耗用在成长或性爱上。身体最明智的抉择是将宝贵的能量用在自我修复,维持人的健康,直到丰饶的日子再度降临。结果,身体除了停止继续踩油门,也在细胞层次启动修复机制。
限制热量摄取的效果之一,是启动自体吞噬的过程。自体吞噬,就是身体分解老旧细胞与疲惫细胞,予以回收利用的过程。就像汽车,如果想保持优良的车况,拆换损坏或老旧的零件是必要的。
断食是一场身与心的修行,可以让人达到排毒、瘦身、美容养颜等目的。
瓦尔特认为,身体质量指数超过25的人,多半都可以从断食中受益。但他也认为,如果人打算断食一天以上,就应该到合格的断食中心进行。他说:“长时间断食是很激烈的手段。如果做得好,身体将获益匪浅。但做得不好的话,也会造成严重的伤害。”进行持续数日的断食,血压会降低,新陈代谢率会大幅改变。有的人会昏厥。
瓦尔特还研究断食对癌症的影响,而且效果最佳的似乎正是长时间断食,而不是间歇式断食。他指出,第一次断食几天,可能有点难受。“身体习惯了高浓度的葡萄糖和胰岛素,需要一点时间才能适应。但迟早会挺过去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