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史书中的广阳城遗址

史书中的广阳城遗址

时间:2023-0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位于今天长阳镇内的古城址,为汉代广阳城遗址。为了便于说明现摘编如下:广阳城遗址位于良乡镇东北4.5公里处,遗址已被风沙掩埋,地面遗物较少。哑叭河在历史上称为雅河,它发源在良乡城以北的山中,在广阳城遗址西侧南流。广阳城遗址正处在小清河与哑叭河两河之间,与《水经注》记载广阳故城位置相合。史书中称,耿弇追贼于“小广阳”,这里所指的“贼”,应是几股与刘秀王朝相对抗的地方势力。

史书中的广阳城遗址

1962年,北京市文物工作队对房山境内的土城展开实地考察,发现并确定了蔡庄、芦村、长沟、窦店和位于长阳的五处古城址。位于今天长阳镇内的古城址,为汉代广阳城遗址。

关于这处古城址,前人的许多笔记和志书中屡有记载。编修于民国十四年(1925年)的《良乡县志·古迹》条说:“长阳故城在良乡县东北八里,汉旧县,后汉为侯邑,耿弇追贼于小广阳即此。”《大清一统志》卷四说:“广阳城在良乡东北十里。”《读史方舆纪要》卷十一说:“广阳城在(良乡)县东八里,汉县,属广阳国。”更为可信的是,这里有南、北广阳城村,直到1974年时,这里还有一段残城墙。

翻开1963年第3期《考古》杂志,有一篇《北京房山县考古调查简报》,其中有一段“广阳城遗址”。为了便于说明现摘编如下:

广阳城遗址位于良乡镇东北4.5公里处,遗址已被风沙掩埋,地面遗物较少。广阳城村东南尚保存一段长约40米、宽4米的残城墙,当地人们说,这是广阳城的西北角。由这段残墙基向南望,可隐约见到有500米的黄土墙基露出地面,看来这个说法可信。在西南角东面约600米的地方有一个土坑,正好与城的西南对称,似为城的东南角。由土城向北约600米的地方有一个池塘,池塘南岸岸壁有夯土层。这样看来,广阳城应该是一座南北方向的方城。这里的遗物很少,在城的东南角和城西北角残墙中,采集到蚌屑红陶、泥质绳纹灰陶残片和青灰色残片等东周至汉代遗物。

在广阳城采集到的遗物,也可印证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的记载:“圣水(琉璃河)又东,广阳水注之。水出小广阳西山,东经广阳县故城北,东入广阳水,乱流东南至阳乡县,右注圣水。”这里说的广阳水,就是今天的小清河,它发源于长辛店以西的山中,经广阳城池东边向东南流至广阳南边的水碾屯村,与哑叭河汇合。哑叭河在历史上称为雅河,它发源在良乡城以北的山中,在广阳城遗址西侧南流。广阳城遗址正处在小清河与哑叭河两河之间,与《水经注》记载广阳故城位置相合。在遗址采集到的东周至汉代的遗物,说明广阳城始建于战国末期至西汉初年。

明代蒋一葵所著《长安客话》“古广阳”条目称:“良乡,故燕中都地,东汉广阳县,县东尚有广阳故城,唐固节县,寻证良乡县。”按《后汉书·耿弇传》记载,耿弇,东汉大将,茂陵(今陕西兴平)人,率上谷郡(今河北一带,包括房山地区)所属兵马依附刘秀后,跟随刘秀、王郎镇压了铜马起义军,还曾剿灭张步等割据势力。史书中称,耿弇追贼于“小广阳”,这里所指的“贼”,应是几股与刘秀王朝相对抗的地方势力。因为“贼”历来称为乱臣贼子。《后汉书》称耿弇“决策河北,计完南阳,并见武之业成矣。”此外,《水经注疏》卷十二中又说:水又东迳广阳县故城北。《后汉书》还记载:“世祖与姚期出蓟至广阳故城南行,即此城也。”也就是说,汉世祖刘秀与大将姚期从蓟城(今广安门一带)出来后,曾在广阳城内逗留,出城又南行而去。刘秀与姚期此行,恐怕是与军事有关,可惜我们已无从知晓他们的详细行踪了。在吴幼潜的《封泥汇编》中,收录有汉代“广阳丞印”和“广阳相印章”的封泥拓片,这也是难得一见的遗物了。从汉至唐,广阳城一带很是繁华,唐玄宗开元二十年(732年)广阳城迁入5000人,一下子迁入这么多人,显然不能都住在城里,在方圆数十里,都应有屋舍人烟。可见广阳城内外是一个宜居地带,这说明当时广阳城为蓟城向南的必经之路。

《汉书·地理志》广阳国条说:“文帝燕国,昭帝元凤元年为广阳郡,宣帝本始之年更为国,县曰蓟、方城、广阳、阴乡。”从此可知广阳县在西汉初是燕的属县,宣帝时,又改属广阳国四县之一。对于广阳城,古往今来,许多文人路经此地都免不了追怀往事。明人王嗣箕诗曰:“良封曾建广阳城,今日犹存旧日名,遗址荒凉人稀少,晓烟相映暮云平。”多少年来,广阳城垣一直处于毁圮的状况。1995年春,北京文物研究所对广阳城遗址再次进行考古探查与部分清理发掘,钻探面积40万平方米,探明了汉广阳城池和城墙及城门的准确地点,城内道路的走向还有部分城内建筑布局情况,对深入细致地研究广阳城的历史提供了重要依据。

(2006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