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里飞出金孔雀——《七彩畲乡》屡获全国大奖的台前幕后
江西日报记者 朱 华
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会金孔雀综合大奖,及艺术策划、优秀编剧等10个单项奖;第2届中国少数民族戏剧会演综合金奖,以及全部7个单项奖……最近,由鹰潭市编排的大型畲族山歌戏《七彩畲乡》屡获殊荣,接连拿下少数民族戏剧领域的多个重量级奖项。这个由非专业演员担纲,形式独特的大型舞台作品,如今已成为中国戏剧舞台上的一朵奇葩。
在少数民族题材文艺创作上,我省近年来鲜有在全国获奖的精品出现。而《七彩畲乡》的横空出世,无疑为江西少数民族文化事业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大换血”后赢得满堂彩
《七彩畲乡》以贵溪市樟坪畲族乡为原型,通过一个爱情喜剧,歌颂了新一代大学生村官蓝山热爱山乡、带领群众奋发图强改变家乡面貌的进取精神,充分展现了畲乡的风情之美。2009年以来,《七彩畲乡》连续参加了我省相约春天戏剧展演和第8届玉茗花戏剧节等活动,均获得了观众和专家的一致好评。
今年6月,经过推荐和初选,《七彩畲乡》正式成为在银川举行的第2届中国少数民族戏剧会演的13个参赛节目之一。然而,接到这一好消息后,《七彩畲乡》的主创团队却高兴不起来。原来,该剧的绝大部分参演人员都是当地的教师、公安民警和社区妇女等非专业演员,由于第13届省运会即将在鹰潭举行,其中大多数演员都被抽调去参加省运会开幕式演出排演。与此同时,女主角俏妹的扮演者也因为要出国深造,不得不放弃了这次演出机会。距离会演开始只剩下不到1个月的时间了,《七彩畲乡》却连演出阵容都凑不齐,需要进行“大换血”和重新磨合,困难可想而知。
“这是向全国展示江西少数民族文化风采的难得机会,我们决不能放弃!”6月中下旬,《七彩畲乡》剧组排除各种干扰和困难,全力以赴投入到演出的各项准备工作当中。经过省有关部门的协调,鹰潭市从井冈山大学艺术学院临时借调了48名舞蹈专业学生,为《七彩畲乡》补充了一支生力军。而作为替补女主演,正在上海进修的鹰潭职业技术学院青年教师陈静,放弃了世博会的高薪演出机会,迅速赶回鹰潭参加排练。与此同时,包括知名剧作家姜超皋、上海越剧院首席导演童薇薇、省赣剧院国家一级作曲家程烈清等在内的主创团队,也夜以继日地打磨剧本和演出脚本,对表演、服饰、舞美、舞台设计进行全面完善。
经过20多天的冲刺,克服重重困难,今年7月22日,《七彩畲乡》以全新的面貌出炉,站到了代表中国少数民族戏剧最高水平的舞台上。如梦似幻的舞台效果,优美的江南畲乡风情,《七彩畲乡》的精彩演出,让祖国大西北的观众如醉如痴,也打动了苛刻的评委们。最终,《七彩畲乡》出人意料地战胜了由甘肃歌剧院、宁夏歌舞团等大型专业艺术团担纲的其他参演剧目,囊括了会演上的所有奖项,赢得了满堂彩。
传承畲族传统文化的宝贵探索
《七彩畲乡》之所以屡获大奖和好评,形式和内容上的创新是重要原因。
“祝贺你,《七彩畲乡》催生了一个新的少数民族剧种!”这是在观看完《七彩畲乡》的精彩演出后,国家民委文宣司艺术处处长任乌金给编剧姜超皋发来的手机短信。很多观众都说:“看了这部戏,才知道原来江西还有这么美的畲乡,真想亲身去体验一回。”
对姜超皋来说,选用哪一种戏剧形式来表现这个当代畲乡的故事,着实让他费了一番心思。如果用传统的赣剧、采茶戏或歌舞剧等形式,以鹰潭市业余演员队伍的水平,不但演出效果难以和其他专业剧团比拼,也不能充分展示出鹰潭畲乡的特色。畲族是我省最主要的少数民族,但是,历史上畲族并没有自己的民族戏剧,流传至今的只有一些原生态的山歌,和马灯舞、竹杠舞等民族舞蹈。姜超皋和其他主创人员一起,通过对畲族文化史料进行认真研究,挖掘、吸取其中的精华,将原生态山歌、民族舞蹈、传统戏曲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了让人耳目一新的畲族山歌戏,为传承、发扬畲族传统文化进行了宝贵的探索。
“这是中国第一部直接反映民族地区大学生村官的戏剧作品,有着独特的意义和价值。”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会会长谭志湘认为,《七彩畲乡》题材立意高远,既有传统的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又富有时代气息,是一部难得的当代原创剧作。全剧没有追求故事离奇、情节曲折、哲理高深,而是用白描手法表现普通人的喜怒哀乐,通过赞美新一代大学生村官致力于家乡建设、带领群众致富的精神,充分切合了各民族团结友爱、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时代主题,展现了新农村建设带给畲乡的巨大变化。同时,“金山银山垒园区,绿水青山留畲乡”的绿色生态发展之路,更是我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就的最好印证。
在获得了诸多奖项和荣誉之后,如今,《七彩畲乡》已经走出江西,走向全国,成为我省的一个文化品牌。今年下半年,《七彩畲乡》还将到北京参加全国少数民族优秀剧目展演,向首都人民展现江西儿女的风采。
(江西日报2010年8月26日B2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