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信息的能手——记县糖酒公司总经理范魁林
∠王兴棉
谁主商海沉浮?信息!
一个好的信息,会给企业带来无限生机;一个陈旧的信息,也会将企业推向深渊。
范魁林就是靠他在鄱阳湖的大风大浪中练就的一双敏锐的目光,捕捉住一个个信息,获得一次次成功,才从无到有,创办起了属于自己的糖酒公司;才从一个穷小子,到拥有百余万元资产的公司总经理。
他为什么能时时捕捉住信息,在商海立于不败之地?我们不妨看看他的生活经历。
蹩脚手艺 红火生意
父亲英年早逝,母亲没有工作,作为长子的范魁林,才15岁便恋恋不舍地走出了校门,挑起了兄妹7人的生活重担。他跟着母舅学起了竹器手艺。1986年,不到一年他便自立门户,摆起竹器小摊。生意还居然不错,不仅维持了全家低水准的生活,还略有节余。爱动脑的范魁林便思索起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自己蹩脚的手艺,还能有这样红火的生意?他满芝城地转,终于寻找到了答案,原来那年月正是上山下乡,城里人大下放,不少手艺好的人都被下放到乡下去了,自己正是有了这样一个机遇,填补了竹器市场的空缺,才有这样红火的生意。
范魁林从这里获得了商业的启蒙教育:寻机遇,抓市场,才有发展。人小心大的他,于是又有了新的开头——
芝城小子 鄱湖宠儿
1970年,他看到鱼市旺、价钱好,在母亲的支持下,他利用做竹器生意节余下的钱,打起一条渔船,带着弟弟范水林回到了祖籍——鄱阳湖边的范家村,跟着叔叔伯伯们学捕鱼。
鄱阳湖无风三尺浪,兄弟俩加起来才31岁,驾驭渔船都不易,何谈捕鱼!范魁林对弟弟说,既然来了,就要做出个样子来。弟弟点点头,不做出个样子就不回去。兄弟俩刻苦努力,学驾船,学撒网,学放钩……功夫不负有心人,几个月下来,他们能在鄱阳湖的风浪中熟练地驾驭渔船,熟练地撒网、放钩……叔叔伯伯们说,这还不够,要捕到鱼,还要善于在风浪中捕捉鱼群来的信息。叔叔伯伯们还说,有鱼群的水面,太阳下有不同于其他水面的反光,水的响声也不同。勤于思考的范魁林,在叔叔伯伯的指点下,在很短时间内,便能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分辨出具有鱼群处那不同的反光;在涛涛的波浪撞击声中,听出那有鱼群处不同的响声,撒一网下去,必有收获。他和弟弟力气小,拉不动布网、大网,就专练放小网,于是乎,他成了丝网捕鱼能手。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天,他们抓住渔汛,正捕得性起,突然来了风暴,将鄱阳湖搅得巨浪翻滚。无风都有三尺浪的鄱阳湖哪经得这样的折腾,它咆哮着,抖起了数尺高的浪头,盖过了船帮,盖过了人头。范魁林驾着小船,一会儿被托上波峰,一会儿被捺入波谷,终因力气不支,船被掀翻。机警的范魁林,抓住了弟弟的手,抓住了船舷。兄弟俩艰难地爬上了翻过来的船底上,互相呼喊名字……那是一种意志与毅力的考验,是一种求生欲望产生的巨大能量!范魁林坚信,风浪一定能把他们送上岸的!
也许鄱阳湖为两少年的精神所折服,发了善心,没有吞噬他们,两个多小时后,风浪终于将他们送上了岸。
风浪的磨炼,使范魁林的意志变得更坚强,思维更加敏锐。
小试承包 初露锋芒
计划经济的年代,能有份工作是令人羡慕的。1976年,范魁林被招工进了县食品公司银宝湖收购站,终于有了一份正式工作。那年代,食品部门是个较吃香的部门。吃肉凭票,买肉排队,作为一名收购人员,那是“屁股上吊铜锣”,经常有人围着转。范魁林虽然每次能出色完成任务,几乎年年被评为先进,然而他不为“红火”所迷住,他看出了吃大锅饭的弊端;站里收购的禽蛋,次次发生亏损,每百斤鲜蛋要亏损4元多钱,这是一笔不小的数字。1981年,农村体制改革,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范魁林预感到这一改革将会波及城市,涉及企业,自己何不先尝试?于是,他找到站领导商量,要求承包禽蛋收购这项工作。站领导欣然同意,并与他签订了承包责任合同,规定每百斤鲜蛋要上缴利润3.5元。算了算,由原来亏损4元,到上交3.5元,每百斤鲜蛋至少要赢利7.5元,能行吗?胸有成竹的范魁林接受了这一条件。他召集附近鸭农商妥送蛋时间,以便按时收购,及时送货,保持禽蛋的新鲜度;收来后,他一个蛋一个蛋擦干净,提高了蛋的等级;接着又一层蛋一层稻草装好运送,减少了破损率。如果当天无法送走,晚上他便点上蚊香,以防蚊叮虫咬;这样一来,他承包后的鲜蛋,提高了一至两个等级,破损率由原来每百斤破损8%,减少到0.5%,每百斤鲜蛋由亏损4元,到创利润8—9元,站里获得较好的效益。按照承包责任合同的规定,当年他拿到了4000元的奖金,超过了他当时一年的工资!
离职保编 投身商海
第一次承包,他尝到了甜头。他更坚信自己的想法:农村的改革将波及城市。1982年,他率先提出了离职保编,每月上交公司70元的保编费。就这样,他离开了以前夜思梦想的工作岗位,将自己推向了“市场”。他上南昌、跑温州,看到改革开放给农村、给城市带来的变化,他欣喜异常。温州经济的发展模式,使他开阔了眼界,懂得了捕捉信息的重要性。回波阳后,范魁林很快捕捉到县外贸局大量收购田螺的信息,立即与外贸局协商收购事宜,并签订了合同。那时,无电话,交通也没今天这样便利,范魁林硬是骑着自行车到鸦鹊湖、银宝湖、响水滩、油墩街、漳田渡、都昌县的中馆等地联系落实收购事宜,设了8个收购点。人跑瘦了一圈,然而收获是令人惊喜的。这一年,他收购田螺140多吨,为外贸作出了贡献,自己也获得较大的利润——1.4万余元。在那年月,这简直是天文数字。他长这么大,从未看到过这么多钱,可想而知,他当时的那种喜悦心情。
然而,范魁林没有被一时的成功冲昏头脑,商海茫茫,今后的路还很长。但这次成功给了他勇气。他利用这次成功获得的资金,办起了副食品经营点,实行早开门晚关门,抢占国营商店的时间差,生意不错。两年下来,他积累了不少经营副食品的经验。为他今后的成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抓住机遇 训练管理
1984年,县副食品公司国营总店实行改革,下面的商店公开向社会招聘经理。范魁林觉得这是一个机遇,当即投标,被招聘进了国营商店,当起了7名国营职工的经理。当时,总店只给了1万元开办资金,要保7名职工的工资,一年还要上交总店6600元的利润。7名职工全都是顶编人员,业务生疏,要办好一个店谈何容易。范魁林信心十足,他说,这是对自己的强化训练。他带领这7名职工,实施早开门、晚关门,抢占时间差。同时实行责任到人。他自己更是勤勉,注意观察市场,留意什么货畅销,什么货滞销。畅销的货就快进快销,滞销的货就少进,尽量少积压资金。他利用有限的资金,搞活了经营,不仅保住了职工工资,如数上交了总店的利润,每年还要上缴税收1.7万元至1.8万元。1987年,由于原来的场所被拆除,总店无法提供场所,便自动解除了承包关系,然而10名(1985年增加到了10名)职工的生活费,每人每月40元,还要范魁林负担。范魁林没有推责任,仍然按月发给了他们生活费。
1989年,他发现黑瓜子由于价格高,每公斤达3.6元,市场上比较滞销,范魁林便停止了进货。他发现葵花籽较为畅销,便到黑龙江组织货源,与黑龙江一家公司实行联销,边进货边销售,当年销售300多吨,赢利4万多元。又一次成功,更使范魁林充满了信心,也为自己创办公司积累了管理企业的经验。
诚信待客 热忱为人
1993年,有了丰富的经营和管理经验,并积累了一定资金的范魁林,正式与副食品公司脱钩,自己创办起了糖酒公司。多年的经验告诉他,搞好商业靠信息,办好企业靠信誉。他告诫自己的职工,待顾客要像上帝,要绝对守信用。
1997年,游城中学到糖酒公司购买几箱红梅牌香烟,由于公司当时缺货,公司职工热心地介绍顾客到附近的一家个体业主处购买。经手人员回去后发现有假烟,一个电话打到了范魁林处。范魁林到公司了解情况,当即邀请县消协领导、报社记者租一部小车专程到游城中学理赔。波阳报便以《中介出假也赔偿》为题发了一则消息。糖酒公司如此诚信经商,企业的信誉、知名度随之大为提高,全县各地都慕名到他公司进货,生意更加红火。
这一年,该公司被评为上饶地区文明单位,地区级消费者信得过单位;县政府授予该公司“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纳税大户”称号。
出身贫寒的范魁林,现在拥有百余万元的资产,一直热心于社会公益活动。1997年,古南乡一位民办教师之子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却无钱上学,范魁林得知后,无偿资助1000元,解了这家人的燃眉之急;1999年我县发生超历史的特大水灾,范魁林协同县委统战部、县工商联发起赈灾义举,他带头捐资捐物总价值10380元。从1993年创办公司以来,他交纳税款20余万元,为我县财政税收做出了一定贡献。
(刊于1999年1月31日《波阳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