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逐渐冷落的农村搬嫁妆

逐渐冷落的农村搬嫁妆

时间:2023-0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簟箩里装的是日常生活用品,有放缝衣针线之类的藤盘、暖水瓶、锡瓶壶、煤油灯、脸盆、祭台等。上世纪90年代是农村婚礼搬嫁妆的鼎盛期。我第二次参加搬嫁妆是在1993年冬。历史的步伐进入新世纪后,搬嫁妆逐渐冷下来。另外,娶外地新娘、嫁外地新郎的渐渐多了起来,异地婚姻大多不遵从宁波当地的搬嫁妆习俗……如今,搬嫁妆被冷落,这也见证了农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回忆这30年前后的搬嫁妆片断,不由使人更加珍惜当今幸福生活。

逐渐冷落的农村搬嫁妆

□吴志庆

时下农村婚礼中逐渐冷落的搬嫁妆,在改革开放初期到本世纪初是一种有趣的民俗呢。

1981年,三姐出嫁搬嫁妆,我记忆犹新。

丹桂飘香的季节,午宴刚刚收场,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起,三姐夫挑着一担装着“望娘盘”的簟箩来了。簟箩的一头装的是小馒头,一头装的是绑着红绳、羽毛上涂着红粉的一对活鹅,翻过来的篓盖摆着两条粘着红喜字新鲜的大鲶鱼,一刀七八斤重的条肉,一对草纸裹的干果包。

三姐夫后面跟着十七八个穿着黑、蓝、灰色中山装或草绿色仿军装的年轻人,都是新郎的表、堂兄弟及朋友。他们有的推着从生产队借来的手拉车,有的用稻桶杠抬着摇篮,有的挑着空篓,有的干脆拿根套有绳索的扁担……

吃过点心饭,搬嫁妆的队伍开始吆喝着出发,摇篮里整整齐齐叠着十条被子,钢丝床上放着梳头箱、三五牌台钟、红灯牌收音机、枕头等,手拉车里装的是沙橱、被柜、皮箱、樟木箱、开门箱、海狮牌自行车、西湖牌缝纫机、钢折椅等。簟箩里装的是日常生活用品,有放缝衣针线之类的藤盘、暖水瓶、锡瓶壶、煤油灯、脸盆、祭台等。不少嫁妆上系着红绳子,盆、桶、箱里撒着染成红色的棉花籽。

按农村婚俗习惯,作为小舅子要挑夜桶箱和一套脚桶,脚桶里装满新娘送给长辈的各码的松紧鞋。

搬嫁妆的队伍行到半途,大家不约而同地歇下来,从被子里、柜子里、锡瓶壶里翻出新娘家里早已藏在那里给他们吃的糖果、爆米花、炒黄豆、熟花生等。

经过近两个小时的行程,终于到了姐夫家。吃完晚饭,我喜滋滋地拿着2元钱的红包和一包上游香烟,忘了脚底起泡的疼痛,一溜烟地跑回家。一路上还琢磨着过两天到新华书店买几本连环画呢。

上世纪90年代是农村婚礼搬嫁妆的鼎盛期。我第二次参加搬嫁妆是在1993年冬。我一个家住白峰的战友结婚,受邀去帮他搬嫁妆,同行的小伙子们坐着两辆大卡车去新娘家。嫁妆非常丰富,除了彩电、冰箱、洗衣机、摩托车、录像机外,还有一套当时流行的新式家具,甚至还有火柜等。日常生活用品类里也增加了吸尘器、电吹风、电风扇等小家电以及厨具。嫁妆满满当当地装了两卡车。

历史的步伐进入新世纪后,搬嫁妆逐渐冷下来。当地新人在婚房装修时就把当嫁妆的家具、电器等配置好,床上用品、小家电等也被新郎新娘利用节假日早早采购进了婚房。另外,娶外地新娘、嫁外地新郎的渐渐多了起来,异地婚姻大多不遵从宁波当地的搬嫁妆习俗……

如今,搬嫁妆被冷落,这也见证了农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回忆这30年前后的搬嫁妆片断,不由使人更加珍惜当今幸福生活。

(2008年12月29日4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