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外二三事
李乾清
在休斯敦常驻有三年多了,随手记下亲身经历的几件事,虽情况各异,但都给自己带来了一些或有趣或有益的思考和启示。
改变了的姓
有一次我们在休斯敦搞新年晚会,美方剧场的联系人琳达是位年轻漂亮的女士。由于有许多工作事务要协调落实,我们每天都有往来的电子邮件。一天,突然看到她邮件签名里的姓氏变了,当时我立刻猜想她应该是结婚随了夫姓。
在不久之后的一次活动上我们见了面,因为之前比较熟了,我一上来就对她说:“琳达,你的姓氏变了啊,是不是结婚了?恭喜啊!”
琳达摇摇头说:“No,我是刚刚离婚,那次是把原本的姓氏改过来而已。”
结果我哭笑不得,赶紧向她道歉,而她倒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哈哈一笑了之。看来今后再看到美国女士改名字,得多考虑几种情况。
肯尼迪的刺杀现场
因为工作安排,曾到达拉斯出差,有幸参观了美国总统肯尼迪的遇刺现场。刺杀案发生在达拉斯市中心的埃尔姆街,肯尼迪总统乘坐的敞篷车即将驶离市中心时遭到枪击,他本人头部中弹殒命。凶手还未审判就被一个抗议者击毙,而后者被捕不久就在监狱里患病身亡。现在这个案发地点已经成了一个著名景点,肯尼迪中弹的地方被一个“X”号标识着,凶手隐匿射击的那栋建筑也被改建成了博物馆,专门介绍在当时震惊世界的刺杀案。
我是一个历史迷,早前在书上和电视里都看过肯尼迪遇刺的揭秘报道,而来到现场更是为了解这一历史谜局提供了良机。自己仔细观察了射击的地方和中弹地点,还跑到临近铁路的一段坡地上去看,因为后来有人说这是子弹打来的真正方向。面对埃尔姆街上那个大大的“X”号,想到美国作为世界上法制健全的发达国家,总统被刺到今天仍是悬案,不能不让人唏嘘慨叹。更加不可思议的是,今天关于肯尼迪遇刺的内幕至少有36种不同版本。而根据解密的档案,肯尼迪总统已经有打算在任期内与中国改善关系,以共同遏制苏联威胁,但历史就是这么奇妙,随着他的继任者林登·约翰逊全面升级越南战争,使刚刚出现解冻苗头的中美关系再度跌落回冰点。随着阅历渐增,我才开始明白那些看似与自己不相干的种种,曾经在不经意间改变了世界以及我们每个人的命运。
一辆不太配合的车子
2012年初,我被借调芝加哥总领馆,参与了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问艾奥瓦州的接待工作。自己当时分在车辆组,由于后来被其他组抽调人手,组内人员相对紧张。当习主席到艾奥瓦州小镇马斯卡廷与27年前结交的十几位当地老朋友团聚茶叙时,根据分工,只剩我一个人负责车队。而那场外事活动是一场重要的公共外交活动,是本次访问的亮点之一,与拜登在北京吃炸酱面相对应。
我不敢有丝毫马虎,当全体司机前一天赶到马斯克廷后,就立刻开会讲清楚每个人在车队中的编号位置以及有关注意事项。这些司机来自同一家租车公司,基本都是生活在芝加哥的东欧移民,由于每个人的名字普遍都很长,不太好记住,自己于是和司机们说好,直接用车辆编号称呼他们,在手机里也全部用车辆编号作为他们的名字存上,这样司机们很快搞清了自己的位置,我也记住了他们每个人的顺序。
尽管前一天已要求他们把车擦洗干净并检查好车况,结果第二天到机场后还是发现有一辆车没有洗。当要求司机去洗车时,看到他怏怏离开的表情,感觉这人似乎对交代的事情不太上心,我就对车辆的顺序进行了调换,将这辆车改做备用车。结果事情还没完,这个司机回来后得知顺序变了有些不痛快,提出了新问题,说是轮胎气压不足,要去充气。当时,车队正等在机场一侧,美国国务院外安局的人马上就要对车辆安检了,如果不能及时赶回来,这辆车很有可能被关在机场外面。考虑到是备用车,一般不会有人乘坐,我没有让他再离开。后来还好这位老兄没有再提新的问题,与整个车队一起顺利地完成了任务。事后,在感叹“外事无小事”之余,我感觉还有好多事情值得再总结学习。其实,静下心来回看整个常驻以来的经历,无论外事活动的大小如何,都是大有可学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