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从《流石》走过

我从《流石》走过

时间:2023-0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四中,通过《流石》,我结识了很多热爱文学的朋友。在《流石》中,那些文字风格迥异,或风趣,或严肃,或严谨,或活泼,或关注时事,或聚焦于人类心灵的深处。这是《流石》最可爱的地方。很幸运,我的第一篇投稿就被《流石》采用了。说到这儿,就不能不指出《流石》的另一个可爱之处。我在《流石》发表的多是短篇故事,然而又不同于纯粹的小说。《流石》,是无数青春的心灵的驿站。

我从《流石》走过

陈一杭,北京四中2015届道元班、人文实验班学生。

我出生在一个书香之家。高达天花板的书架占满了客厅、卧室的四壁。在这个书的世界里,我从小就喜欢上了读书。初中开始尝试写一些小故事,被我自己叫作小说。很幸运,我的不务正业得到了父母鼓励,很多老师热情地给我指点。在四中,通过《流石》,我结识了很多热爱文学的朋友。

从《流石》到……斯德哥尔摩,要走的路很长。我会不断努力。

《流石》,是心灵的驿站。是众多年轻、真诚、热情的心灵聚集的场所。是远方的起点,未来的桅帆。

认识《流石》两年了。在这两年中,《流石》给了我友谊、温暖和激励。

进入四中不久,就听到了《流石》的大名。当第一份《流石》捧在手中时,我真切地感到了它的分量。它深刻,却不虚张声势;优美,却不堆砌粉饰。在《流石》中,那些文字风格迥异,或风趣,或严肃,或严谨,或活泼,或关注时事,或聚焦于人类心灵的深处。然而它们又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没有时下文章常见的那种矫揉造作之气,所有的文字都是从心灵中来,充满青春的气息和活泼的性灵。这是青春本身的文字,是青春对着青春说话,散发着青春的魅力。这是《流石》最可爱的地方。我感到它们与我的心灵有着共振点,我在其中发现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很幸运,我的第一篇投稿就被《流石》采用了。这让我窃喜了好几天。说到这儿,就不能不指出《流石》的另一个可爱之处。这就是它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宗旨。正是《流石》的包容,让稚嫩而渴望友情的我找到了一个可以安放自己心灵的家。打开《流石》,你会发现:种种不同的风格,在这里呈现;种种不同的观点,在这里交锋。许多看似偏激或荒诞的观点,在这里呈现出内在的合理之处;许多奇思妙想,在这里找到了飞翔的天空。不同的声音在这里交集,它们之间有理解,有同情,有探讨,也有争论,但重要的是探索真理的共同热情。正是这种热情把众多青春的心灵聚集到一起。

我在《流石》发表的多是短篇故事,然而又不同于纯粹的小说。我希望它们在引起读者兴趣的同时,也传达我对一些事情的看法。在《亚特兰蒂斯报告》中,我虚构了一个湮灭已久的古国,同时采用了科学论文式的语言,以增强说服力。让我高兴的是,我的写法几乎骗过了我的爸爸。他第一次看完我的这篇小小说,竟向我追问资料的出处。在《幽灵与逻辑学》中,我效法老前辈爱伦·坡的做法,让一个理性主义者来解释整个事件。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那个倒霉的胆小鬼,他被自己想象出的鬼魂吓得丢掉了性命。通过这样一个故事,我阐发了自己对于科学和理性的看法。

获得“流石文学奖”,我深感荣幸。这是对我的一种肯定,更是对我的一种激励。今后我还要继续创作更多精彩的故事,来回报老师和同学的鼓励。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每一个《流石》的作者都是它的过客。我们带着青春的热情加入《流石》,然后带着它给我们的温暖离开。但我们离开的时候,已经永远地打上了《流石》的印记:真诚,热情,开放,胸怀坦荡……

《流石》,是无数青春的心灵的驿站。我们在这里歇脚,打尖,和同行者交换旅途见闻,也交换温暖和友情,并为明天的行程喂饱我们的马匹。也许我们走不了多远,也许我们有远大的前程,但当我们回顾这个曾经的驿站,谁会不感到温暖和感激呢。让我们就带着这份感激前行。

因为拥有《流石》,“你不能说我一无所有,你不能说我两手空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