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的力量
“非典”疫病,突如其来,来势凶猛,让人始料未及,猝不及防。
对“非典”疫病,如果不及时采取防治措施,那后果定然不堪设想。然而,终让人欣慰的是,从中央到地方,从机关到街道,从领导到群众,重视与关爱的聚合,亲情与真情的汇聚,向人们传递了这样一个无可更改的信息:“非典”疫病这恶魔,正在并必然被降服。
是啊,对患了“非典”疫病的病人来说,亲情的抚慰,自不可或缺。医护人员的亲情,家人的亲情,社会的亲情,缕缕浸润病人之心。对病人而言,这不仅是一种帮助引导,更是一种精神慰藉,由此必能激发他们树立起战胜疫病的勇气和信心,驱使他们更好地配合医生做好防治。
亲情的力量是无穷的,其弥足珍贵。在北京佑安医院住院的“非典”疫病患者小张,即将出院之时却反而有几分留恋,因为在病魔降临时,他是孤单一人。“多亏了医生和护士们的抢救,”他说,“医生和护士们每天多次走进病房和我有说有笑,给我讲解相关知识,鼓励我战胜病魔,解除了我内心的压力。”是的,为“非典”疫病患者做雾化吸入、打针、发药、吸痰、拍背,这一切都需要护士面对面和病人接触,用“密切接触”护卫患者转危为安。想一想吧,如果没有兄弟姐妹般的亲情,他们做得到吗?在一些医院,悬挂着的“亲爱的病友,康复路上我们与您并肩同行”等充满无限爱意的横幅,不是让病人体味到亲情,看到了希望吗?
前不久,北京大学学生致信北医三院全体医务工作者,信中写道:“当社会遭受‘非典’灾害的突袭时,当人民惊恐于‘非典’的阴霾时,你们——伟大的白衣天使、生命斗士,毅然抛开个人安危,奔向抗击病毒狂潮的第一线……我们这些同样向往美好幸福的热血青年,愿意迎接任何困难包括最险恶的病魔的挑战,愿意作为后备军和突击队,随时听候祖国和人民的召唤,与你们并肩战斗在阻击病魔的最前线。”与其说,这是北京大学学生的慰问,不如说,是他们要求参战的誓言。慰问中、誓言里,不是与社会各界表达了一个共同的心愿——为战胜“非典”献上每个人的一份浓浓的亲情,尽上每个人的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么?
心魔比病魔更可怕,冷漠比无知更可悲。在与“非典”病魔的斗争中,我们还不能不关爱一些隔离点的人群。如今,仅在杭城,“非典”的隔离点就有几十个。乍看,隔离点的话题不免显得沉重、孤寂,然而,事实上,这些隔离点似乎从来没有被冷落过,被遗忘过。相反,那里充满着春天般的温暖,洋溢着亲人般的温馨:替买菜送饭者有之,帮心理咨询者有之,给送医送药者有之。一人有求众人应,一人有难众人帮,成了隔离点赓续亲情、张扬亲情的动人话题。
尽管在“非典”隔离点的并非都是病患者,但为了防止“非典”疫情的扩散,他们需要暂留在隔离点。初始之时,他们能没有焦虑、担心?可潮涌般的亲情,恰似春风化雨,令他们豁然开朗,并积极主动地给予理解和配合。
危难之时见亲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考验的是我们民族的亲情。在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发展历程中,遇到过各种各样的灾害,我们的民族就是在同这些灾害作斗争中成长壮大起来的。在这场与“非典”疫病的斗争中,我们同样需要用民族的亲情,凝聚成一种民族的精神和民族的力量,定格成一种民族的气魄、民族的洪流,去接受“非典”恶魔的挑战,去夺取抗击“非典”斗争的完全胜利。
本文刚要打住,此时笔者突然从报上看到了这样一条令人振奋的消息:最近,中华全国总工会追加三家医院、六名医务人员为今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和奖章获得者。这些在抗击“非典”中涌现出来的新劳模,以无私无畏、顽强拼搏的时代精神,集中体现了我国亿万劳动群众的优秀品质。对上述医院和医务人员的表彰,也从一个侧面对广大医务人员对“非典”患者之亲情回归、亲情回报作了肯定。要知道,人类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与疾病作斗争并不断战胜疾病的历史。没有广大医务人员一次又一次亲情的付出,又何以有一次又一次疾病的征服呢?他们理当成为亿万劳动群众中的杰出分子,五一劳动奖状和奖章非他们莫属。
亲情,是一种信念;亲情,是一种力量。面对具有突发性、传染性和现阶段仍存在未知性的“非典”疫病,我们要讲亲情,用亲情来凝聚人心,用亲情来团结一心,用亲情去战胜暂时的困难。祖国是个温暖的社会主义大家庭,越是困难的时候,越需要相互团结、互相帮助。我们已经这样做了,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一定会做得更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