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妙的回答
某个清晨,当佛陀正与弟子齐聚一堂时,一名男子前来请教:“神存在吗?”
佛陀回答:“存在。”
午饭后,来了另一个人,他也问:“神存在吗?”
佛陀回答:“不存在。”
黄昏时,第三个人提出同样的问题:“神存在吗?”
佛陀回答:“你应该自己决定答案。”
当此人离去后,一名弟子心中不平地说道:“多荒谬啊!上人,您怎能用不同的答案回答相同的问题呢?”
佛陀说:“因为人皆不同,每个人走他自己的路抵达神国。第一个人对我有信心。第二个人想要证明我是错的。第三个人只相信他能选择的事物。”
曾仕强先生有句话说得好:就是要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否则,见人说鬼话,见鬼说人话,怎么能说得通呢?
当然,这里的人和鬼应理解为不同的人。
孙子曰: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讲的是战场形势千变万化,能敌变我变、情变我变,灵活应对而战胜者,可称为战神。
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事制宜、因时制宜,灵活对待,既是兵法中的重要原则,也是处理所有问题的普遍原则。
这一原则落实到教育上,就体现为一条十分重要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因机施教。
对同一个问题,给予不同的答复,这样的事在圣人孔子身上也经常出现。比如,《论语》中有一段。
子路问:“闻斯行诸?”
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闻斯行诸?”
冉有问:“闻斯行诸?”
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诸!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故退之。”
译成现代文,大意是,子路问:听到一件事就要去做吗?孔子说:有父亲和兄长在,怎么能听到就做呢?冉有问:听到一件事就要去做吗?孔子答:听到了就要去做。公西华对老师一个问题给予不同回答很不理解,问老师为什么?孔子说,冉有性子慢、谦和,所以我要鼓励他大胆去做;而子路性子急、好胜,所以要让他先缓一缓,想好后再做。
佛陀和孔子,虽一个是佛教的创始人,一个是儒学的创始人,但他们都堪称世界上最伟大的教育家,因此,在因材施教、因机施教上能殊途同归、大道归一,自然是不足为奇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