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不捣蛋就好
有僧人问灵照禅师:“修行最重要的名言是什么?要诀是什么?”
禅师答曰:“莫错下名言!”
修行是个漫长的过程,路尚未走到尽头,切莫自以为是,错下名言,否则害人害己。
僧人又问:“除了这句切莫错下名言,师父难道没有方便的法门吗?”
禅师道:“乌黑的发髻会被鸟雀误认为鸟窝,就可以养麻雀了。”
对僧人的妄念,慈悲的禅师只能用这句话来断然打消。
当代大法师宣化上人,有一次遇到一位居士问他:“师父,我想修不倒单,不知道怎么去修?”
他回答道:“刚开始修行的人,只要不捣蛋就好了,修什么不倒单!”
我想起了小时候学发面蒸馒头。
读初一时,我开始每天下午放学后回家做饭。因为是北方人,所以经常要吃馒头。
以现在人的思维自然会想:去超市买几个馒头不就成了?
可是那个年代的事,绝对不能用如今的思维去想。
当时家住山沟里的部队,想吃馒头只能自己发面来蒸。母亲给我一小坨引子(又叫老面),并教我:引子用水化开,和面,搁置一段时间,面发起来后,再兑碱,揉成型,上屉蒸。
“就这些?有没有什么窍门?”我渴望地问。
母亲笑笑说:“你先干吧。干几次就会了。”
以前也无心地看过妈妈做,便有模有样地干了起来。当时好胜心切,总想很快获得成功。然而事与愿违,开始一段时间真是没少“捣蛋”:不是面没发起来,就是面发过头了;不是碱兑少了蒸出的馒头酸酸的,就是碱兑多了蒸出的馒头黄黄的……
后来渐渐明白了,要想把馒头蒸好,光靠听些道理是远远不行的。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许多窍门,比如:和面用什么温度的水?发酵的温度如何掌握?搁置多长时间?春夏秋冬气温相差悬殊怎样灵活变通?如何判断面发起来的状况?该兑多少碱?等等。这些窍门是很难用语言说清楚的。而且即使告诉你了,也只是空洞的理论,只有通过反复不断的实践才能掌握。
不要轻信有什么诀窍可搬,不要指望有什么捷径可走。
更何况修行悟道是纯粹的个人体验,水之冷暖,饮过方知。他人饮食,饥者岂可饱腹?
实在要说有什么诀窍、捷径的话,那就是两个字:力行。
又想起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一个野人,潜入王宫,在国王的衣库里偷了一些衣服。国王发觉东西被偷之后,就命人破案,到各处去搜查,终于将野人缉捕归案。审问时,野人不承认那些衣服是从国王这里偷去的,说是他的祖上留传下来的遗产。国王就命令他把那些衣服穿起来。野人从未穿过国王的衣服,不知道怎样穿法,把本来应当穿在臂上的,穿到腿下去了;应当围在腰上的,套到头上去了。国王见状,说道:“你全都穿错了,这证明这些衣服不是你祖上留给你的;何况这些都是国王的衣服,你祖上是不会有的。”野人无话可答,不得不俯首供认。
知识可以拷贝复制,而智慧不能。智慧只能从心里生出,只能靠自悟获得。
这个故事,如果我们把国王的衣服比喻为经验智慧,便可以作这样的理解:他人的经验智慧只属于他人,即使你把它硬拿过来,也不等于就成为你的、适合你。一个人修炼不够、修行不深,只能踏踏实实地去打基础,功到自然成。若想搬用别人的诀窍“提速”悟道,搞不好就会像野人那样,即使得到国王的衣服也不会穿用;强行生搬硬套,只会闹出小丑“捣蛋”这样不伦不类的笑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