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金牌总数第一"
北京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共获51块金牌,首次力压美国,雄踞金牌榜榜首,实在是振奋人心。
如此大捷,当然要喜悦,当然要激动,当然要欢庆,当然要表彰。但是,我们绝不能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绝不能像外行看热闹的平头百姓一样,由此发出"中国拿金牌就像砍瓜切菜一样简单"的啧啧惊叹。因为只要冷静下来认真反思一番,就不难发现,51块金牌其实只体现出我们在某些竞技体育项目上的成功,并不能说明我们是一个真正的体育强国。毕竟与美、俄等国相比,我们的体育根基仍显漂浮,整体实力尚欠"厚度"。
与西方国家的最大差距,就体现在我们是"为竞技而体育,为金牌而体育",就如同我们读书就是为了考大学一样。所以,我们的全民健身运动还经常要靠行政搭台、协会倡导;我们的体育基础设施还相当缺乏,许多篮球爱好者经常为找一块打球的场地而四处奔跑;"德智体全面发展"叫了那么多年,可又有几个学校真正重视体育?而我们每培养一名金牌选手,政府却基本都是大包大揽,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再看看非洲的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兄弟吧,他们的金牌可以说完全是靠自己跑出来的,而不是靠行政体制式的打造、保姆式的呵护服务"养"出来的,政府甚至不会掏钱去给他们买一双普通的跑鞋。夺得本届奥运会马术金牌的德国运动员,他的职业竟是一名牙医,他白天给人看病,晚上自己训练,这在中国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诚然,51块金牌不可谓不多,但真正含金量高的还是太少。特别是最能体现一个国家全民健身运动水平的群体性项目,世界普遍重视的尖端项目,如游泳、田径、篮球、足球等,我们的成绩实在是差强人意。游泳险剃光头,田径颗粒无收;再说篮球,这次打进八强,我们似乎就已经很满足很自豪,我们为什么就不能进前四甚至拿奖牌呢?是我们的个子比人家矮,还是速度比人家慢?是我们的明星球员比人家少,还是篮球运动起步不够早?试问有哪个国家的篮球人口有我们多,选材余地有我们广?
至于足球,这次我们更是输得一塌糊涂。再往前追溯伤心史,一个有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竟然屡屡踢不过一个还没有鄱阳县人口多的卡塔尔。我们的足球职业化也正儿八经地搞了十几二十年,可足球水平却依然固我,遇弱不强,遇强愈弱,已经输得安之若素、麻木不仁。本届奥运会,只不过是重复昨天的故事而已。再别拿"人种原因"来说事了,否则日本人、韩国人要在一旁冷笑了。
金牌背后最令人忧虑的,是我们的金牌选手有一茬没一茬。本届奥运会,年龄最大的选手67岁,三四十岁的就更多了。而我们一些运动员,只求昙花一现,二十七八就想着功成身退,再不愿吃苦受累;说穿了,奥林匹克精神并不是他们毕生的追求,而是赛而优则仕、赛而优则商、赛而优则教的跳板。因此,以我们现有的梯队状况,以我们严重的"偏科瘸腿",以北京奥运会51块金牌的高开,谁又能保证中国军团在伦敦不会低走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