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媳妇"熬成"婆"
八一女篮降入乙级后,作为中锋的郑海霞竟"升任"该队主教练,确实让人始料不及。在笔者的印象中,海霞打球不过是凭借着突出的身高优势得以成名。在此无意贬损厚道、开朗的海霞,可她打球实在是比较刻板的一类,个人技术呀、速度呀,根本无从谈起。而且其文化水平、语言表述能力有限,篮球理论方面的东西恐怕就更无法恭维了。我想八一队之所以挑她当教练,很大可能是基于名人效应所产生的照顾心理——海霞作为亚洲第一女中锋,代表八一队、国家队征战这么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现在年龄大了,伤病多了,总不好意思把她晾在一边,卸磨杀驴吧?
笔者认为,这种主观意愿是好的,但做法却是十分错误的。因为明知一个人能力有限,却基于照顾或别的什么原因,硬要赶鸭子上架,岂不是拿一支球队的命运开玩笑?
联想到足球及体育其他界,情况也是如此。只要稍微有点名气的队员,临到退役时,不管其是否是当教练的料,有关部门都会视情给个教练的名份,以示抚慰。这似乎已经成为一种"中国模式"。我们常常高喊"任人唯贤",那这种任用又算"唯啥"呢?
其实,要关心、照顾一名忠心耿耿、劳苦功高的老臣,方法和形式多种多样,大可不必在"打(踢)而优则教"一棵树上吊死。中国人不是有句古语:桥归桥、路归路吗?打球有功确实应予嘉奖,退役了也要相应安排个好归宿,但至少应该有个幕后和前台之分。教练毕竟不是论资排辈,谁想当都可以的。有关方面对此一定要把握原则,切忌盲目迁就、照顾。中国篮球、足球等水平本来就十分有限,作为一脉相承的队员,你能指望他当教练后,拿出什么先进的战术思想、训练方法和手段?尤其是像海霞这种木讷型队员,由"丑媳妇"一跃而成"公婆",我们可以想象,其"半桶水"只会越晃越少,最后见底了,大概也就黔驴技穷了。
——刊于1999年1月21日《羊城体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