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岭下“领头雁”
郑向生极具个性。
话语不多,但吐出的每个字都斩钉截铁。
他是铜鼓县赫赫有名的青松企业集团公司董事长,打出的名片却是永宁镇坪田村党支部书记。他说,那里有他的根。他资产过亿,却衣着普通,没有穿金戴银,只是领口上常挂着一支笔,他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他有高级轿车,但除了出差,常年骑着一辆摩托车走村串户。他说,这样与村民更亲近。
他当村支书6年,彻底改变了一个山区贫困村的面貌,农民的年人均收入从2005年的900元提高到现在的2800元,被村民们亲切地誉为“领头雁”。
一
坪田村地处海拔1407米的太阳岭腹地,巍巍的群山像慈母般将小村紧紧地拥在怀中。由于山高水冷,偏僻闭塞,穷得叮当响。用郑向生的话说,他在这里长到16岁,没有真正意义上吃饱过一顿白米饭。于是,1991年,28岁的郑向生便独自走出大山闯荡世界。从到建筑工地挑泥桶做起,一步一个脚印。由于他吃苦耐劳、勤奋好学,加之有灵活的经营头脑,没几年就开始自办企业,而且越做越红火,旗下拥有宾馆、矿泉水厂、花炮厂等企业。问起其成功的经验,他吐出的只有两个字:诚信。
郑向生心底一直埋藏着深深的故乡情结。尽管自己富了,但坪田仍贫穷如旧,因而只要有机会,他都会毫不犹豫地资助村里的公益事业和特困村民。
2005年9月的一天,永宁镇党委书记找到郑向生,动员他回村来当党支书。这可是他没想到的。犹豫时,镇党委书记的几句话给了他深深的触动:“一个能人带活一方水土,向生,你是坪田人,又是党员,可不能自己富了,忘了乡亲啊!”
郑向生想想,果断地说:“那我试试吧!”
向生同意了,妻子却不同意。她哭闹着说:“你不能丢下这么大的家业不管呀!”
“再大,也没有党的事业大!”向生一字一句地说。
在村党支部大会上,郑向生以全票当选后,便毅然上任了。他利用半年的时间,走访了家家户户,问的是所思所想,记的是脱贫良策。就像一位医术高超的杏林圣手,通过望、闻、切、问,找出痼疾的根源,然后对症下药。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科技知识的贫乏是坪田村贫困的原因之一,为了推广有机农业种养,他从县里聘请了5位专业技术人员做顾问,举办了20多次科技讲座,并负责对农民的种养业进行具体的技术指导。为解决大家投入不足的燃眉之急,郑向生决定,每养一只土鸡,补贴2.5元,每种一亩有机蔬菜补贴50元,全部由他公司支出,并作出承诺,所有农产品,由他包销,利用公司的固有销售渠道,全部销往外地。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全村目前养土鸡2万余只、种植有机蔬菜200余亩,仅此一项,坪田人均收入便增加了1000余元。
二
郑向生在村民中的威望极高。
这来自他办事公正、热情为民。他说,我这个书记是天底下最小的“官”,但全村1000多双眼睛都在盯着你呢!这让我不敢怠慢,因为每人心中都有一杆秤啊!
郑向生有个习惯,只要到了村里,他总要到几个特困户家里走走,有困难帮着解决困难,没事就问几句寒暖。有次,他来到困难户郑如开家里,正巧70多岁的老人患了急病,老伴急得六神无主。郑向生立即用电话唤来了车辆,亲自将老人送进医院,并垫付了费用,感动得老人逢人便说:“向生人好啊,就是亲生儿子也不过如此!”村民邱月礼老婆离散、女儿痴呆,儿子从部队退伍回来没有工作,家里非常困难,老郑便将他儿子安排到城里的青松宾馆当保安。
今年6月19日,天下着倾盆大雨,刚从湖南出差回到家的郑向生放下行李,便骑着摩托车冲进了雨帘,他心里惦记的是,在这特大暴雨袭击中,会不会暴发山洪?村民的房屋是否会倒塌?农田是否会淹?突然“轰”的一声巨响,一棵被狂风暴雨摧倒的大树,横亘在山道上,郑向生一个紧急刹车,好险呀,距大树只有不到1米的距离,左边就是数十米深的悬崖。郑向生吐吐舌头,推车绕过大树,继续往村里赶。果真,因山体塌方,村民郭先煌、吴江胜的房屋倒塌了,郑向生来不及换下全身湿透的衣服,立即组织村民进行抢险转移,一直忙到深夜才回家。见到一身泥水、疲惫不堪的丈夫,妻子心疼得直抹眼泪,嘴上说着“活该”,手上却递过一碗热腾腾的姜茶。
郑向生对村民格外亲,对家人却格外“狠”。村里搞计划生育,第一个做结扎手术的是他的外甥罗少平。他的哥嫂都是弱智者,村里评低保,郑向生却将哥嫂的名字画去,要将指标让给更困难的群众。
“没办法啊,谁叫咱是党员呢!”郑向生对记者说这话时,眼睛是潮润的。
三
处事低调是郑向生的风格。
他当村支书6年了,没在村里领过一分钱工资,没报销过一次接待费。用妻子的话说,他是自带工资贴钱为公家办事。
郑向生不恼,只是一笑了之。
去年年底,他第一次向组织开口了,要求将县里奖励青松集团公司超额完成税收的20万元奖金尽快打到账上。这笔钱一到账,他立即转拨给了村里,作为村委会200亩白茶园建设的垫付款。这可算了了郑向生的一桩心事。过去村里靠山林收取一点费用,还有几个活钱开展些活动、为村民办点实事,自从林改后,这笔钱收不上来了,坪田成了个“空壳村”。郑向生一直有个心愿,想为村里办一个实业,并选准了白茶这个项目,可村里拿不出这笔启动资金,他的企业正处于发展时期,手头的现金也不多,于是,他打起了这笔奖金的主意。在采访中,他充满着憧憬对记者说:“再过3年,茶园就可投产了,村里每年至少有几十万元的收入,就能真正为村民办点实事了!”
郑向生是个生活非常节俭的人,不抽烟,不喝酒,不穿名牌,就连他的骨干企业青松宾馆每天所需的菜料,都是他清晨5点半起床,骑车到菜市场买回来的,为的是节省每一分钱。可为了坪田村的发展,他从不吝惜,为修建顺段至村里的2公里水泥路,他捐赠了5万元,为重建一座功能健全的新村部,他垫付的资金达20多万元。村会计捧出账本给记者算了笔账,这几年,郑向生为坪田村各项建设垫付的金额共达70多万元。
“老郑,你成了坪田最大的债权人了!”我开玩笑地说。
郑向生却是满脸认真地回答:“不,我是还债。坪田的山水养育了我,让我有了今天,可它还是那么的贫穷和落后,作为一名党员,心里疼啊,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是本分!”
我知道,郑向生说的是真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