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地』一日游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来到了东北边陲的珲春市观光。
珲春市地处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最东端,北靠俄罗斯、南连一江之隔的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东邻日本公海,是东北乃至全国有名的边陲城市。
1992年9月上旬,应全国省级电台记者经验交流会的邀请,我随电台时任新闻部主任的贾淑贞老太太到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府所在地--延吉市开会。七天的会议日程里,安排有去珲春—图门市观光和去长白山天池探险的议程。
9月9日这天,我们随团90多人分乘三辆大巴,早上五点出发去珲春市和图门市观光。珲春和图门两市均是延边州所属的两个县级市,图门市靠南,珲春市靠北,去珲春市必经图门市,只是安排所致,我们一行先去珲春,后折回图门还有其他项目。延吉到珲春大约180公里,走到图门就折过一半了。延边州属东北平原的边缘,小有丘陵,辖内植被良好,东北风格和少数民族风味较浓。行驶在宽阔的马路上,感觉不错。
车到图门后,会议主办单位吉林台的同志介绍说,可以看到另外一个国度的风景了,大家一下子把注意力从图门市里转向一江之隔的对岸,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属地立刻展现在眼前。车上的同志打开车窗,将头伸出窗外争相观看朝鲜风光。其实,从图门到珲春90公里的路程一直绕图门江两岸分界线前行。有90公里的朝鲜边境观光,大可不必心情那么迫切,有的是时间和地域细细品看。
图门市是个朝鲜族比重很大的县级市,建设布局不错,很有边陲特点。这里有通往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的铁路桥梁,两边由军人站岗把守,铁桥呈灰黑色,和兰州黄河铁桥式样接近,火车过到朝鲜一方后,也沿边境一路东去。
图门江叫江,其实充其量百米宽的份儿,中朝两国以图门江中心主航道为界,中国占西,朝鲜占东。百米距离,朝鲜的边境风光自然清清楚楚地看在眼里。从沿途90多公里的边境情景看,朝鲜北部是一个多山地区,森林植被良好树木茂密,山丘沟壑之间茂林密布,山下到江边有一定的冲击平地,宽处一公里光景,窄处山脚紧挨江边,只有窄窄的公路和铁路,有时铁路还要穿洞而过,江水也是顺向即朝珲春方向流去。朝鲜的边民不像中国一方的朝鲜族同胞的住宅那么新,那样豪华美观,只是两边的建筑风格一个样,都是半“工”字型的设计,三间或五间房连在一起,中间凹进去,以主门为界两边各有数量不同的窗户,房子两边的码头上方又有房椽延伸出来,形状颇有点像遵义会议礼堂。不同的是中国一方是砖混结构和砖木结构,且白墙红瓦,看起来舒服漂亮,整个村落看起来醒目美观大方。而朝鲜一方的房子要陈旧一些、灰暗一些,居民居住比较分散,七零八落的住房被树木遮得很难找见踪影,即使大一点的村落,也看起来大多灰蒙蒙的一片。
朝鲜边境的种植业,从田间的桔杆看,这里大多是玉米,少量荞麦和看不清的作物,也有一小块一小块蔬菜。不时能看到朝鲜边民耕作在田间,多为女性。从山势到田间布局看和中国没什么区别,只是一江之隔,成了彻头彻尾的两个世界了。
在朝方的山头上,不时可以看见形状不一的碑,导游同志说,这叫金日成立足地纪念碑。朝鲜国民对金日成如此尊敬,如此崇拜到了这种地步,是否有同于我们的文革个人崇拜呢?不管动机如何,但可以肯定朝鲜的抗日战争和抗美战争,尤其抗日战争金日成作为游击队的领导人,常常与侵略者周旋于这崇山峻岭之中和常常穿梭于中国东北地区,他走过的山头,行过的峡谷,隐蔽的密林有多少,恐怕只有他本人知道,值得肯定的是,他的贡献和伟绩值得称颂,只是这种到处立纪念碑的方式有没有价值和有没有那必要,有待公平评判。
在朝方的山头上、山腰间和江岸边,还时不时可清晰地看见碉堡。还有两处被炸断的残桥和桥墩在静静地躺在水里,这里是仅有的中朝铁路大桥,断桥肯定是抗美援朝时留下来的。各色各样的碉堡墙体较厚,直径大致十来八米,圆柱型,高低不一,有顶盖,墙体上有枪眼,个别的碉堡成黑色,可能是当地百姓烧烤取暖什么时被烟火熏黑了。碉堡上大多都有字,很明显是标语,用黑色颜料大概是黑漆写上去的,只是字迹模糊不清。这些碉堡相隔近五十年没有拆除,残桥经过五十年江水冲刷依然没倒没断。不知是出于教育后世,还是留着见证,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朝鲜的抗美战争和中国的抗美援朝把战场预设到这里,和美机狂轰滥炸到这种成份,足见抗美援朝初期朝鲜局势的紧迫和美国为首的战领军、侵略者的霸道野心。难怪以毛泽东主席为首的中共中央当时之所以横下决心以置新中国的百废待兴于不顾,打了一场抗美援朝的战争,以致后来动用百万兵力与美国佬大打出手,以长达三年时间,历时五大战役及后来的持久战和美韩一见高下的眼光和胆魄。中朝一水相隔,彼此那么靠近,是唇齿相依关系,唇亡必齿寒。所以毛主席的英明不仅只局限这个时代,时间再过一百年、几百年将更加突显。那场战争过去了,但时过境没有迁。朝鲜人应该继续留住那些东西,时时记住那些东西,因为中国的百万儿女曾流血流汗于这里,其中,十五万儿女永久地长眠在这里。这个代价的付出实在是太巨大了,至千百年后仍将是历史的亮点。
在珲春市靠东北十多公里处,有一处面积不小的开阔地。这片开阔地的大部分将一座湖占据,公路从湖的三分之二处的一座土桥上穿过。领队告诉司机,这座土桥是朝鲜领地,不得随便停车。在车上的同志也不得随便下到车外面去。当时大家都没有太多在意,以为吉林的同志开玩笑,一直到一年后的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节目,专门对此情此景作了详细的介绍,其中曾认真的说了这个话题后,我才信以为真。大家已经出了国却还不知道呢。不过,向来对风景在意的我,对此地看得还算真切,这座湖和图门江相连,按位置属朝鲜并不为过,只是这两头的陆地又属中国,实在过不了出国瘾。
著名的旅游胜地“三国四方”终于到了,这是珲春市东北的一个狭长窄尖的角。在这里,右侧是朝鲜,图门江到此就汇入日本公海,左侧是我们陆陆相连的俄罗斯,对面是蔚蓝的日本公海。中国的疆土并没有通到海边,而是在图门江和俄罗斯陆地形成的一种夹角,慢慢地使我国的领土窄了下来,几十米、几米,直到夹角的端点。端点前方是规模较小的俄罗斯边境车站,这是唯一的一条俄罗斯直通朝鲜的铁路。俄罗斯与朝鲜就这么一条线的连接,在前就是海了。日本海,离三国四方处顶多几公里。可以说这里到了海边。蔚蓝的大海海平面,用普通人的眼睛看,好像高出地平面不少,当然,这只能是幻觉,如若真正高了,唯恐就不存在什么“三国四方”了。大海上行驶的大小船依稀可见,小船不用说是附近渔民的作业船只,白色大船就只有通往不远处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即我国国民平时习惯叫的“海参葳”的城市港口了。
中国与俄罗斯的边境之间,各有一条铁丝网,中间大概十米左右宽的共用隔离带,双方边防军都可以在里边巡逻执勤,俄罗斯的大兵们个个欧洲模样,身着迷彩服,剃着光光的秃头,稀稀拉拉的队形,让人觉得挺可爱的,他们不时向中方游人做鬼脸,逗得中国人一阵阵笑声,有的游客整包整包的往他们那扔烟、酒什么的。中国边防军巡逻执勤队形整齐,步伐一致,面无表情,严肃有加。不知这是中国军人的特点,还是做给游人看的。反正,各有各的风格,谁对谁错,只有不同审美观的人持不同角度去评析。在和俄罗斯交界的中国一侧,有一座高不过于1.5米的中国界碑,叫“土字碑”,是光绪年间的产物。这碑最初是不是在这里,或者清政府把他从北向南移了多少,只有那个年代的人知道。反正可以肯定,这碑今后永远也不会再挪动了,因为强大的中国使这碑生了牢牢的根基,任何强大的外来势力都不会再搬得动它。
因为有这座界碑,游人纷纷到这里摄影留念,可以说这碑时至今日不容易。是它的血泪史、心酸史,还是它的神秘感,反正游人都很看重这碑。以至有游人要跨越它,体验它以外的滋味,结果被中国边防军以企图偷渡和非法越境,扣了他的身份证,抓住他死死不放,这就是我们一同去的四川台德阳记者站站长——年轻的小伙子。当时确实吓傻了这位莽撞汉子,我们大伙一齐劝解求情都不成,还好请来了边防军的部队长,当面严厉批评了肇事者,做了深刻检查后,才归还了身份证放了他。这一招真灵,众多游人再没有一人跃跃欲试想跳过去。
由于有这种特殊的环境和独特的资源,珲春市政府决定把这里建设成为国内有规模的旅游胜地,建成东北亚的“金三角”。珲春市府是有远见目光的,随着东北亚经济圈的不断开发实施,这个“三国四方”定会名扬世界。
由于大家的兴致很高,我们一行回返到图门江后已是晚上九、十点了。热情的朝鲜族同胞根据会议的事先安排,给我们以朝鲜族礼仪准备了一顿丰盛的晚餐。大家坐在榻榻米的床上,把鞋子脱在门外,美美品尝了朝鲜风味的饭菜、泡菜、狗肉、烧酒……,还有朝鲜妇女动人的歌舞,大家不止酒足饭饱,而是微微有些醉了。虽是农历八月十四,月亮已经又圆又亮了,对面的朝鲜山川依稀可见,只是那里的村庄黑乎乎一片,和图门市辉煌的灯火比,他们那里暗淡了不少。月亮既使外国的,也是中国的,中国的月亮照样圆。
写于甘肃平凉改于兰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