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集思广益
诸葛亮,字孔明,东汉琅琊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县南)人。少年失去父母,在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中,跟随叔父到荆州襄阳(今湖北襄樊)避难。叔父去世后,诸葛亮在襄阳城西的隆中定居下来。这期间,诸葛亮一面读书,一面耕作,广泛交结避难襄阳的名士,纵谈古今,切磋学问,议论天下大事。他常常以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家管仲和军事家乐毅自比,具有远大的抱负。
诸葛亮成为刘备军师后,执法如山,亲疏一视同仁,他在治理蜀汉过程中,在调查清楚事实的基础上,曾果断处理过表面伪装忠厚,阿谀逢迎,骗得刘备信任,背地作恶多端,野心勃勃,“不倒翁”式的人物张裕,把他拉到闹市斩首示众;处理过地位仅决于诸葛亮,在实际工作中却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玩忽职守,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的李严,将他削职为民,流放川北。而对于与自己关系友善亲密,受到自己器重的马谡,造成街亭失守,也挥泪处斩。
他从国家长治久安着想,决心扫荡汉末选人任官的弊端,实行“任人唯贤”,并注意眼睛向下,从下层选拔。采用群才的组织路线。杨洪原是李严的部下,因为很有才能,提拔做蜀郡太守,职同李严。蒋琬,“托志忠雅”,“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智勇双全,是一位治国安邦的人才,就屡次加以提拔,从县令一直升为尚书郎,并代理过丞相职务。对于战争中的一些降将,也根据德才情况,不计前怨,一视同仁。他把黄忠、马超提拔到同关羽、张飞、赵云同等地位,称为“五虎上将”,征战中不存戒心,尽量发挥他们的作用。
诸葛亮“集众思广忠益”,他建立“参署”制度,设立参谋机构,鼓励部下提批评建议,自己尽量采纳忠言。参军董和,秉性刚强,鄙夷奉迎,敢于直谏,深得诸葛亮赏识。他还专门写了一篇《与群下教》的文件,讲明丞相府设立“参署”制度,是为了集中大家智慧,如果为了避嫌疑,不愿提出驳斥等反对意见,时间长了,事情就办不好,事业就要受损失。如果经常有人提出反对意见,求得正确的方针和方法,就如同丢掉草鞋得到了珠玉。
诸葛亮二十七年如一日成就了蜀汉大业,真正实践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誓言,不愧为治国安邦的贤相,人民世世代代把他传颂。
心灵悟语
诸葛亮令行禁止,运筹帷幄,爱惜人才,善于把各种人才团结在自己的周围,所以才能取得三分天下的伟大功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