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精神”激励我们永不停步
王玉臣
1999年8月17日,曙光工程技术处从曙光采油厂分离出来至今已整整过去11年了。回顾这10多年曙工处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一部艰难创业史。在曙工处建处10周年之时,我作为一名亲身经历过的人,的确有很多感言,万语千言凝聚成一句话,那就是“五种精神”激励我们永不停步。
“五种精神”是引导我们积极进取的思想优势所在
文化强则企业强,文化兴则企业兴。以“迎难而上,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心系企业,甘作奉献的敬业精神;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创新精神;永不停步,孜孜不倦的进取精神;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求实精神”为基本内容的曙工处五种精神的形成是伴随着曙工处的发展壮大逐步凝练、积淀、升华而成的,至今依然熠熠生辉,成为激励我不断奋进的重要精神力量。
“五种精神”在特殊背景下孕育。曙工处的发展是在困难的时候、困难的地点、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的。1999年8月17日下午,我当时作为一名运输公司的副经理亲身经历了在曙光采油厂调度楼会议室召开的分开分立会议的全过程,我们运输公司毫无选择地被划到曙工处。散会后,当时的心情应当说是非常沮丧。曙工处当时应当说困难重重。从生产情况看,资产破旧,不良资产都被划拨过来,当时我处的资产总额不足2亿元,设备新度系数仅为0.23,用这样的资产状况去实现企业发展,实现企业的盈利,简直是天方夜谭。从人员结构上看,负担沉重。全处2000多人,40%的富余人员,还有1400多位离退休职工和1200多名家属由我处来承担,可以说是举步艰难,困难重重。从业务作业上看,运输、作业、机厂、物业、管厂、金宇、准备等二线服务单位被分到我处,可以说这些行业都是不挣钱的行业,只有作业行业略有盈利,其他行业均处于亏损状态。面对这么多的困难,全处上下迎难而上,拼搏进取,心系企业,甘于奉献,孜孜不倦,勇于进取,通过开展精品工程、满意服务、精细化管理,我们用真心和优质服务,将修井作业品牌唱响在曙光油区,回荡在外部市场。
“五种精神”在艰苦创业中完善。思路决定出路。面对企业的各种困难,处长谢伟明多次与班子成员沟通,形成了“团结高效,勤奋务实,开拓进取,争先创优”的理念;形成了“靠优质服务占领市场,靠技术开发求得发展,靠转变机制激发活力,靠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的求实、创新的发展战略。可以说,当时这一理念和战略的提出,为还在困惑中的全体干部职工指明了方向,广大干部职工把高度的革命精神与严格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坚定了攻克一切困难的决心和信心。就拿运输业务来说,我记得1999年运输公司亏损1000万元。从政策上看,前途渺茫,看不到一丝希望。因为公司压缩成本,市场放开,已成为大势所趋。我作为一名运输公司的副经理更是感到一种难以承受的压力。2000年之后,我担任了运输公司经理兼书记职务,应当说责任更大,担子更重。曙工处两个运输业务部门合并到一起,由我来负责,无论是从企业的大环境还是运输公司的小环境来看,都看不到希望,看不到光明。但是有了曙工处坚强的班子和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特别是当时谢处长在找我谈话时说:你可不能给我亏损1000万,要上缴1000多万利润,如果你要再亏1000万,全处就完了。虽然这些话不多,但话里包含着责任,透着信任,所以,我们运输公司2000年经过不懈努力,效益持平,为全处完成指标打下一个好基础。
“五种精神”在发展建设中成熟。分开分立之时,曙工处面临的生存环境极其艰苦。以谢处长为核心的曙工处人,怀着满腔的热情,以“胸怀大局,为企分忧”的献身精神,不畏艰难的英雄气概,不等不靠,谱写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壮歌。企业经济规模和效益大幅提升,2008年是我处效益最好的一年,实现收入8.7亿元,同比增长16.5%,实现利润8910万元;企业主营业务能力显著增强,修井队伍从28支增加到63支,完成了由常规作业向措施作业、大修作业的重心转移;企业发展空间不断拓展,2005年12月,第一部修井机正式进入哈萨克斯坦,2007年进入冀东油田,2008年进入吉林油田,2009年进入大庆油田和长庆油田。伴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全处上下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继承石油工业光荣传统,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积淀形成了曙工处“五种精神”,并成为激励广大干部职工不断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
“五种精神”是推动我们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保障“伟大的时代产生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五种精神”虽然在艰苦创业的年代孕育,但其“迎难而上的拼搏精神和心系企业的奉献精神”的核心理念,却始终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始终是推动我处不断发展的力量源泉。
“五种精神”是企业发展壮大的行动指南,是团结奋斗精神的生动体现。2001年底,我被提拔到处领导班子,参加班子的各项活动,包括企业的发展定位,企业精神、指导思想等的确立,也亲眼见证了曙工处从生存到发展到快发展的全过程。在这10年的发展过程中,凝聚了曙工人的智慧,凝聚了曙工人的艰辛。无论是在曙光油区服务主业发展还是在国际市场修井作业,无论是做强工艺技术服务业务还是发展燃料结构调整业务,我们都坚持不懈地实践“五种精神”,时刻用“五种精神”育人铸魂;我们旗帜鲜明地把“五种精神”作为企业文化体系的核心,构筑具有曙工处鲜明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我们积极树立和宣传在践行“五种精神”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模范人物,使他们成为展示当代曙工人风采、激励曙工人斗志的楷模。10年来,正是由于全处上下坚持“五种精神”,抢抓一切可能的机遇,企业实现了一年一个台阶,到2008年,由单一修井业务扩展到“五大业务板块”,由建处时的产值收入不到2亿元增加到8亿多元,利润7000万元,发展成为辽河油田经济规模最大、管理基础最厚、效益最佳的工程技术服务单位,年年超额完成油田下达的主要经营指标,成为全局创效排在前10名的单位。
“五种精神”是企业职工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提升企业软实力的引擎。“五种精神”是对曙工人核心价值观的最好诠释。我们始终坚持用“五种精神”构筑曙工处干部职工的共同思想基础。通过大力弘扬“五种精神”,我们锻炼了一支经历10年磨炼能打硬仗、政治和组织优势突出、素质日益提高的员工队伍。并始终保持了良好的精神面貌,能够迎难而上,与企业共患难,这些都为企业实现新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使我们在应对各种挑战时,能够更加从容和主动。尤其是我们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无论企业发展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无论是在推进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急难险重任务面前,还是在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中,都始终如一地保持了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良好精神状态,讲大局、讲奉献,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强化责任、创新管理、开拓思路,成为带领广大职工勇敢地面对困难和压力,积极地战胜困难和挑战的坚强领导核心。企业成立之初,机关人员不足30人,所有干部不足50人,处级干部只有4人。10年后,培养了处级干部5人,科级干部60多人,当然这些与企业的业务格局和发展壮大有关,没有企业的发展就不会有今天的结果。我作为科级干部能走上处级干部岗位,也得益于企业的发展,得益于领导的提拔和关怀,得益于职工的信任和支持。
“五种精神”是激励我们不断成长进步的不竭动力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内能源消费需求持续增长,油气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作为工程技术服务行业的排头兵,曙工处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更加重大,要实现曙光油区的和谐稳定发展,需要发挥各方面的优势,付出艰苦努力,特别是要充分发挥我们的政治优势,把“五种精神”发扬光大。
发扬“五种精神”,全面履行企业责任。当年创业之初那种立志扭转被动局面,改变亏损状况的坚定信念,“激流弄潮风劲帆”的豪情壮志,充分展现了曙工处人“服务能源,奉献曙光”的情怀。今天,树立大局意识,强化责任,充分认清保持油田1000万吨原油产量规模,保证曙光油区稳产,是我处的生存之基、发展之本、效益之源。站在这样的高度上,实践“五种精神”,牢固树立“全局一盘棋”思想,坚持把为“采油生产提供保障”作为我们的“第一责任”,抢抓机遇,埋头苦干,在推动我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上不断取得新成效、开创新局面、实现新跨越,以实际行动为辽河油田勘探开发建设40周年献礼!
发扬“五种精神”,创造实实在在的业绩。“迎难而上,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心系企业,甘作奉献的敬业精神”等优良作风,是曙工人科学求实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曙工处发展壮大的重要保障。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发扬“五种精神”,大力发展和推广特色技术,在满足增储稳产需求的同时,进一步巩固冀东、长庆等重点区域市场,大力开发配套技术服务市场,努力实现主营业务规模效益和特色工程技术服务效益双增长。同时,加强专业化队伍建设,提升各专业队伍装备、资质、技术水平和施工效率,为实施走出去”战略做好准备。
发扬“五种精神”,永葆曙工人本色。十几年来,曙工人继承和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并在服务曙光油区发展的不断奉献中得到升华,凝聚成了曙工处“五种精神”。“五种精神”凝心聚力,永远是我们重要的精神力量。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要进一步发扬光大这五种精神,引导广大干部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在奉献企业中实现自我价值。
(作者系曙光工程技术处副处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