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情感障碍可致肥胖
最新研究显示,自尊心较弱或是有情感障碍的人容易出现超重或极度肥胖的情况。2009年9月14日出版的生物医学中心内科学杂志(BMC Medicine)中的一篇文章介绍,受情感困扰的孩子在成年后患肥胖症的概率比其他人更大。来自英国伦敦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 London,简称KCL)精神病研究所的Ternouth等3位科学家正是这项工作的研究者。他们对6,500名志愿者进行了群组研究,这些人都出生于1970年。研究者评估了自愿者在10岁时的情感情况、自我认知能力、身高体重指数(BMI),以及他们在30岁时的身高体重指数。研究者发现,那些自尊心较强的孩子,即经常不能控制自己的生活,或是经常焦虑的人,他们在此后20年里的体重更容易出现暴增,以致超重或是极度肥胖。而且,这种情况在女性中出现的概率比男性稍大一点。
Ternouth说:“当然,我们还不能说孩提时的情感障碍造成了此后的肥胖,但我们可以确定,它和其他一些因素一起,比如父母的身高体重指数、饮食情况、运动情况等,都在其中肯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对于儿童出现的自尊心较弱、焦虑或者其他情感问题应该及早介入治疗,这对他们长期的身体健康有很大帮助。Ternouth继续说:“提高儿童在交际和情感方面能力的技巧,包括提升他们的自尊心,成为近期很多政策以及提案议论的中心。我们的研究显示,这一类方法的应用不仅会给孩子的生理健康带来积极因素,还能影响到儿童其他很多方面的发展。”
当大自然水库的水位超过警戒线时,水库就必须做调节性泄洪,否则会危害到水库的安全。倘若此时不但没有泄洪,反而又不断有水进入时,水库就会崩溃。心理分析大师弗洛伊德就用水库的观念,比喻说明人类情绪的处理过程,他认为每个人的身体里面仿佛都有一座情绪水库,当负面情绪出现时就会存放在情绪水库之中,如果情绪水位累积到所谓的警戒线,个体就会开始出现脾气暴躁,无法适当控制情绪的情形,而导致容易发脾气。如果再一直恶化下去,情绪水库崩溃的结果就是出现心理方面的毛病。因此,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观念,就是不要让自己的情绪水库累积太多的水量,要想办法将情绪水位疏解掉。
情绪受压力和心理承受力大小的制约当心理承受力一定,压力越大,易出现
当心理承受力一定,压力越小,易出现
对于孩子来说,在成长的过程中,如果有了某些负面的情绪,会很自然地以攻击本能的方式,表现出情绪以降低其情绪水位。父母和老师当然不会允许孩子采取攻击的表现方式表达情绪。然而,倘若父母和老师缺乏情绪和情绪表达这两种现象的观念,就会造成在批判情绪表达方式时,连带着也批判孩子不应该拥有某些情绪,让孩子学习到人似乎是不应该有负面情绪的。于是,一旦出现负面情绪,就会采取压抑的方式不敢表现出来。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已经没有了情绪,但是一旦情绪水位逼近或超过了警戒线,就可能因为无法控制而采用极端的方式表现和疏解其情绪,造成不可磨灭的伤害和痛苦。
总之,每个人应当了解,压抑自己的情绪往往会造成难以想象的危害。我们应当学会接受和释放自己的负面情绪。
下面向你具体介绍比较容易引起的焦虑、抑郁情绪是怎么回事。
二、什么是焦虑
焦虑是指一种缺乏明显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或无根据的恐惧,是即将面临不良处境的一种紧张情绪。焦虑可表现为长时间的精神紧张,比如担心忧虑,以及缺乏安全感。可表现为短时间的焦虑的发作,比如小动作增多、坐卧不安,或者激动哭泣。常常还会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表现,包括口干、胸闷、心悸、出冷汗、双手震颤、厌食、便秘等。
人们预感到不利情景时,会产生这种担忧、紧张、不安、恐惧、不愉快等的综合情绪体验。焦虑时,一定会有一些不合理的想法、念头存在,正是这些不合理的想法和念头让精神的紧张和身体的不正常反应持续很长的时间。也可以说,不合理思维是焦虑的本质。举个例子:某人患了肥胖症,天天愁啊,总觉得自己这么胖,就一无是处,自己是毫无价值的。其实这就是不合理思维,并不是得了肥胖症就否定了一个人的其他方面,也正是这种不合理思维维持这个人的紧张情绪和焦虑状态。
过度担心是焦虑的核心症状,常伴有某种受威胁感和危险感,患者体验到的是一种痛苦的、不愉
积极增力作用
消极减力作用
快的、烦恼不安的情绪。焦虑会引起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我们讲过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是会引起血压升高的),出现心悸、心动过速、脸色红白不定、口干、出汗、尿频、腹泻等等状况。
三、什么是抑郁
抑郁是“一种阴霾般的低潮情绪笼罩的感受,宛如织网般地难以挥去”,而不是一种短暂可消失的“情绪低沉”。
当人面临极大的挫折与压力,或人际因素(特别是情感事件)、家庭的因素、经济上的因素、工作或学业的困扰等诸多压力事件,情绪无法获得有效的疏解,周而复始一再累积,很快就会产生“抑郁”情绪。
大部分人情绪低落一阵子后,可以再开朗起来。但少数人因为遗传或个性(包括不适当的想法)的原因,再加上压力的累积(日常生活琐事所造成的压力累积或遭逢特别大的压力事件),而又缺乏适当的情绪调节与良好的社会支持,会将情绪状态延伸为一种病态,以至于心情与行为都受到影响。于是产生无法脱离的低落情绪,严重者甚至以自杀结束宝贵的生命。
抑郁可能会引起食欲减退或增加、失眠或嗜睡、几乎整天都极度疲劳与缺乏能量、头痛、头昏、眼睛疲劳、眼角酸痛、口渴、颈部酸痛、胸闷、呼吸不畅、胸痛、腹胀、尿频、身体酸痛、腰酸痛、盗汗与便秘等。
焦虑和抑郁常常是同时存在的,它们既是肥胖症的促发因素,同时肥胖症也容易使焦虑、抑郁加重。情绪和肥胖症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
如果生活中出现负性程度较重的生活事件比如丧偶、离婚、失去亲人或独居等,都无疑会影响到人们的情绪,焦虑抑郁似乎不可避免。人的一生有很多消极的、负性的事情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没有必要去害怕焦虑或者抑郁,这都是正常的,关键是当它发生后,我们怎么去应对它。其实当你意识到问题的所在时你已经成功一半了,剩下一半需要你继续努力,没有什么是不能克服的。
补充一点,焦虑和抑郁情绪与焦虑症、抑郁症不同,后两者程度更重,可以称之为心理疾病,而前两者可以成为情绪障碍。下面,我会向你介绍焦虑症和抑郁症的诊断标准,请不要将它们混淆。
四、焦虑症的诊断标准
这里提供给大家广泛性焦虑症的诊断标准,广泛性焦虑症是指一种以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提心吊胆,及紧张不安为主的焦虑症,并有显著的自主神经症状、肌肉紧张及运动性不安。病人因难以忍受又无法解脱,而感到痛苦。
1.症状标准
以持续的原发性焦虑症状为主,并符合下列2项。
(1)经常或持续的无明确对象和固定内容的恐惧或提心吊胆;
(2)伴自主神经症状或运动性不安。
2.严重标准
社会功能受损,病人因难以忍受又无法解脱,而感到痛苦。
3.病程标准
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6个月。
4.排除标准
(1)排除甲状腺功能亢进、高血压、冠心病等躯体疾病的继发性焦虑;
(2)排除兴奋药物过量、催眠镇静药物,或抗焦虑药的戒断反应,强迫症、恐惧症、疑病症、神经衰弱、躁狂症、抑郁症,或精神分裂症等伴发的焦虑。
五、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1.症状标准
以心境低落为主,并至少有以下9项中的4项。
(1)兴趣丧失,无愉快感;
(2)精力减退或疲乏感;
(3)精神运动性迟缓或激越;
(4)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
(5)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
(6)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
(7)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
(8)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
(9)性欲减退。
2.严重标准
社会功能受损,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
3.病程标准
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2周。
4.排除标准
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神经症和人格障碍。
解剖学认为:人的情绪中枢紧挨着丘脑下部的食欲中枢;当情绪中枢抑制时,即可能使食欲中枢呈相应的抑制状态,又可能使之呈相反的诱导性的兴奋状态,因而会出现厌食或贪食的现象。
六、说说贪食症
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的情绪能直接影响食欲,可以让人发胖,也可让人变瘦。人在焦虑、抑郁等情绪状态下,既可以食欲缺乏,也可以食欲大增,神经性厌食症和神经性贪食症就是这两种反应的结果。
我在互联网上看到一则新闻,一位高中生因嫉妒与自己一起的表妹长得漂亮而对父母终日怨恨:为什么我生得没有表妹漂亮。父母无奈只好不断给她钱。她为发泄怨恨便用钱拼命买许多东西吃,于是养成了暴饮暴食的习惯,使本来苗条的身体变得格外肥胖。一旦情绪不好,便想吃东西,如果不吃,就异常难受,只要吃了,难受就消除了且情绪也稳定了。肥胖使她难有好心情,心情不好又迫使她去吃许多东西,如此周而复始,使她越来越胖。
1.贪食症的表现
像上述这样的贪食症在生活中还不少,许多人的贪食以及喜吃零食等往往是情绪抑郁、焦虑、压抑、无聊、低沉等习惯反应,是身心的一种代偿现象。借酒浇愁和无聊时嗑瓜子、嚼口香糖就是这种代偿现象的反应。刚才讲压力的时候也说到了,压力大的时候,一吃东西尤其是甜食,感觉就好很多了。对于负性情绪也是这样的,吃东西时,肌肉很快得到放松,情绪也很快趋于平和。解剖学也证明心理学研究的结果是正确的。解剖学认为:人的情绪中枢紧挨着丘脑下部的食欲中枢,当情绪中枢抑制时,既可能使食欲中枢呈相应的抑制状态,又可能使之呈相反的诱导性的兴奋状态,因而会出现厌食或贪食的现象。
上述的暴食现象每星期至少发作2次,且至少已连续出现3个月以上,才能诊断为贪食症。
说到贪食,有研究表明,严重的负性情绪会引发贪食症。下面我会向大家介绍一些有关贪食症的内容,贪食症的确是心理社会因素导致肥胖的一个重要表现。
所谓贪食症并非是普通的贪吃。它的具体诊断也是有一些严格标准的。摄食的欲望或行为通常是突然出现的,欲望一旦产生了就很难克制和抵抗。每次吃得都很多,不管之前自己多么痛恨自己暴饮暴食的行为,或者不管平时怎样告诫自己不能再犯,一旦出现进食的欲望,患者往往难以自制。病人异常担心自己发胖,每次进食过后情绪都极其焦虑不安,甚至是暴躁异常,并且经常性地过分担心自己的体型和体重,故常常在进食后自行催吐,也有服用泻药或增加运动量等来消除暴食后引起的发胖的。上述的暴食现象每星期至少发作两次,且至少已连续出现3个月以上。
贪食症多发生于青少年或成年早期,以女性为多,男性病人仅为女性的1/10左右。贪食症的发生大多存在一定的诱发因素,如人际关系不佳、长期情绪烦躁抑郁,或对自己偏胖的形体感到不满,以致采取出格的节食措施,在饥饿难挨时又不加控制地转为暴食。有时暴食后暂时缓解焦躁烦闷的情绪。所以一出现烦躁情绪,他们便会一头钻入食物堆中,以此来排遣恶劣情绪。贪食症病人最初对自己的暴食行为感到害羞且极为不齿,因而在暴食时常常背着他人,在公众场合则尽量克制,他们非常害怕别人知道自己的情况,知道自己一旦进食便难以自持,而到了后期,这点控制能力会完全丧失。催吐是他们控制体重增加的最常用方法,在暴食后立即用手或其他物品刺激咽喉部,吐尽胃中食物,有的则用导泻剂及时排泄。由于长期采用这些不当的消食手段,不少病人可出现电解质代谢紊乱、胃肠道和心血管并发症。
贪食症对身体会造成损害。贪食症已经不仅仅是一种不良的生活习惯,而是一种心理生理障碍,是个人自身无法控制的,必须由专业人士帮助治疗。贪食症会造成一系列的后果,其中一个后果是唾液分泌的显著增加,使得脸显得丰满,这正是患者所不愿意看到的,挫败的情绪使得她们往往变本加厉地采用催吐的方法来减轻体重。反复的呕吐还使得门牙内面的釉质破坏,因为胃酸的pH值比较低,酸性比较强,会对牙的釉质进行破坏。更重要的是持续的呕吐可能打乱了体液的化学平衡,包括钠和钾的平衡或体液的酸碱平衡。这种状况如果不处理的话,就会造成严重的并发症。而且有些病人会因为反复把手伸进喉咙来刺激呕吐反射,而使得手指或手背上长出茧来。值得庆幸的是,只要恢复正常的进食习惯,就能够很快地反转任何的不平衡。
2.贪食症的症状
贪食症的症状比较好辨认,相信大家在影视作品里都见过:
(1)有暴饮暴食的历史,进食量远远超过正常,通常是吃到难受才能停下来。
(2)暴食后马上采取不恰当补偿措施以防止体重增加,发生次数平均一周至少两次,且持续3个月以上。
(3)在初期,患者对自己的暴食行为感到害羞,常是秘密进行,别人发现时会异常紧张。
(4)暴食行为可被某些因素引发,比如情绪烦躁,人际关系不良,节食后感到饥饿,或对体重、身体外形不满等。患者常常过分重视自己的身体外形,常感到不满意。暴食之后可暂时缓解烦躁的情绪,但随后不久病人又会对自己不满而感到情绪低落。
(5)发病初时,患者对进食行为控制能力变弱,疾病后期自控能力完全破坏。
(6)控制体重的方法最常见是诱呕,就是自己想办法让自己把吃进去的食物吐出来。有人用手指或筷子等工具刺激咽喉部,有人服用催吐剂。一段时间后,暴食症的人不再需要催吐,想到呕吐便会呕吐,哪怕吃的东西很少也可以。
(7)有1/3左右患者使用导泻剂减轻体重,极少数患者甚至使用灌肠法。
(8)有的患者不采用直接清除食物的方法,而是增加体能消耗,如快速活动,增加体育锻炼等,活动量大大超过正常,且影响正常的生活。
(9)病情严重者,可把身体内部的水和电解质的平衡打乱,导致身体缺钾、缺钠等。反复的呕吐使得胃酸减少,从而出现代谢性碱中毒。反复地导泻则可导致代谢性酸中毒。并伴有抑郁或焦虑症状,内容多数与体重或身体外形有关。
我想再次强调一下,贪吃和贪食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请不要因为贪吃就有过重的心理负担以为自己得了贪食症,疾病的确诊都需要由专业的医师来进行。如果你觉得自己有症状和贪食症相似,不要自己给自己下诊断,去医院就诊是最好的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