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一个都不能少”
在尔湾成人学校的旁边有一所规模极小的高中,教室少,图书馆小,只有一个篮球场,上午上课下午关门。
起初我还纳闷为什么学区向我们新移民介绍尔湾高中时没有提到这所学校呢?后来听一个同学说,这是给个别因各类行为问题而被正常学校开除又未满18岁的学生修习高中学分的学校。这些问题学生中有的因动作粗鲁野蛮威胁其他同学安全,有的吸毒酗酒,有的参与帮派打架报复行动等。这些学生虽然行为不端,问题多多,令人头痛,但说到底仍然有受教育的权利,也要为他们提供学习的环境和场所。这个类似于中国国内工读学校的小型高中就是如此。怪不得每次我去成人学校上下午课经过该校门口时总会看到停着警车,有时也会看到一些学生坐在门口的地上等家长开车来接,略微打量一下觉得与其他高中学生也没有什么两样。
尔湾地方报纸在每年6月各高中举行毕业典礼之际会出一期专题报道,全市所有高中毕业学生的大名不分学校按字母排列登载,这所特殊高中每年也有几十个学生修完学分拿到毕业证书,名字当然也在其中,继续升大学读书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关于美国为各种各样情况的孩子提供公平教育机会的事,我还在课堂讨论中了解到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在明尼苏达州的一个小城里,有个小学生从小患有罕见的呼吸过敏症,需要整天带着空气过滤面罩生活。他就读的学校就在教室里专门划出地方供他就坐并安放设备。为了保证有个合适的温度环境,家长提出需要为他的那个教室安装一台冷气机(明尼苏达州地处北方,冬季很冷夏季凉爽,一般只装暖气而不装冷气)。
结果就有趣了,学校认为要体现公平的原则,不能专为一个教室安装冷气机,而如果每间教室都安装冷气机的话,又因经济原因而难以做到,再加上在美国5月份就开始放暑假了,学校就没装冷气机。结果该学生在5月份气温高的日子里就无法到学校上课。
这样一来这个学生的家长不干了,认为没有给他们孩子应有的平等受教育权利,一纸诉状把学校告到法院。最后法院的判决是,为该学生所在的教室安装一台冷气机,经费由学校向学区申请后当地政府额外增加拨款。
这个案例给我的教育颇深,美国真真实实是一个法治国家,每个公民都知道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美国的学校对于一些因各种原因而学习略微有困难的学生,设有特别教育班。对于智障儿童,只要能基本自理就有专门的学校提供学习机会。我一个朋友的邻居有个小儿子自闭加智障,对数字毫无概念,认英文字母也很是吃力,但绘画音乐方面正常,他就在尔湾的一个特别教育学校里读书。我曾在橙县的生活杂志上看到这类学校的宣传广告册页:一个带有明显智障面容的女性微笑地坐着,旁边的说明是,她很不幸——因为智障;她又很幸运——因为受了教育而能够自食其力,希望有爱心有能力的人士为学校提供捐款帮助。
美国社区这种特殊教育的目标就是要把每个人的潜力充分发掘,智障者也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利和机会,社会应尽最大努力不要让他们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对于早慧的天才儿童,美国也有专门的学校进行超前特殊教育。我以前在中国时的老同事的儿子乔治非常聪明,学习成绩优异。在他2年级时任课老师就对他妈妈说起为了有更好的发展可把乔治转到超前班就读。后来经校长推荐介绍,从3年级起他就转到尔湾木桥区的一所公立特别学校去了。
美国有些家长不希望子女在公共学校上学,也有采取在家自教自学的做法。这类做法也可得到社区的大力支持:教材的选择可由学区和家长共同确定,学习效果的检测是每年参加学区的考试,成绩和学分记入学生档案,修完高中课程后与其他学生一样申请大学。
美国社区还有一大特点是非常支持学生有益的社会交流活动。在2000年初春,尔湾高中的管乐队被挑中参加悉尼夏季奥运会演出,整个乐队成员的食宿机票等费用成了难题。后来社区在全尔湾搞了一个募捐活动,许多尔湾的公司和个人得知情况后纷纷解囊,再加上市政府拨了一些,最终得以顺利成行。
美国社会的公民性我还从另一件事体会到:前几年尔湾地方选举时出现过一个提案,并引发一场非常热烈的讨论:孩子在私立学校读书的家长提出,公立中小学校的经费来自地方税收而不收学费,私立学校完全由自己负担,作为居民他们依法纳税可却没有享受到应有的权利,所以应按单个学生的平均拨款额酌情给他们补贴。但其他人则认为,公立学校向每一个孩子开放,读私校属个人行为,公共财政不能向私人行为拨款,纳税是义务不能与享受权利划绝对等号,每个家庭的孩子有多有少,难道没有孩子的家庭就不要缴教育税了吗?这个给读私校家庭补贴的提案当然被否决了。
这类提案和讨论是美国社区常有的事。正是这样的各式各样意见和利益的冲突、平衡,使得美国这个国家在整体上不容易犯大的错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