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嫁接老树绽开新花蕾
为探索县属工业的发展之路,阜宁县委、县政府的决策者们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哲理深刻体会,于“八五”期间在全县企业中开展了一场科技兴工的“人民战争”。
在这场科技兴工的“人民战争”中,阜宁县属工业紧牵科技这个“牛鼻子”,着力抓住人才、设备、新品三个关键的环节,使整个县属工业迅速转入依靠科技发展的轨道。
县晶体管厂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由于产品结构单调、科技含量低,时至1990年,企业产值仍在200万元左右徘徊。此后实施科技兴厂战略,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建立了科技利用、人才培训计划,成立了新品开发研究所,已先后开发新品十个,新上了微型高压硅堆组合块等一批项目,累计增加利税一百多万元,成为阜宁县属骨干企业。
科技神力还使得一些缺乏竞争力的传统产业重放异彩。
开关柜是阜宁从60年代开始生产的传统产品之一,但始终因档次低、科技含量低销售市场日趋萎缩。近年来,生产开关柜的江苏汇源集团引进高新技术人才四十多名,投入2500万元全套引进国际先进的数控冲、剪、折设备,新上了国内最先进的金属柔性加工单元项目,使产品优质率由原来的85%上升到98%,生产能力扩大了五倍,1995年企业人均创产值、人均创利税、职工人均收入分别达到40万元,9.7万元、1万元。
在技改过程中,阜宁县已从过去的单纯铺新摊子、拉大场面中转变过来,注重以较少的投入对现有的设备、产品、技术进行嫁接改造和结构调整。1995年,该县对益林造纸厂五家亏损的县属企业进行嫁接改造,淘汰缺乏市场竞争力产品十多个,使这五家企业重现生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