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不是双刃剑
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过程和以后,国内一些媒体和专家,为了告诫国人要注意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经常喜欢用“双刃剑”来描述“入世”后的情况。
我开始觉得这种提法没有准确地揭示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重大意义和互惠的局面,看到消极方面过多。为此,我专门查阅了有关剑的词义。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对剑的释义是“我国古代一种随身佩带的兵器,长刃两面,中间有脊,短柄”。对剑术的释义为“武术器械练习之一。有长穗剑和短穗剑之分。剑柄短、刃长,有双锋。剑法有抽、带、提、格、击、刺、点、崩、搅、压、劈、截、洗、云、挂、撩等。练剑的要求是身与剑合,剑与神合。”
从上述词义可知,剑本身就是双刃,是保护自己和与敌人拼杀的武器。剑为双刃,意在运用剑法,左右逢源。作为剑的双刃,绝非一刃对着对方,一刃对着自己。
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利与弊,机遇与挑战转意为剑双刃中的一刃,有些不妥。剑作为兵器,功能就是保护自己,伤害敌方,不存在互惠和互利之意。而世贸组织却是追求“互惠互利”的组织。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也是要与世贸组织成员通过发展对外贸易达到“双赢”,促进相互的经贸发展。把剑的双刃引入世贸组织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情况,歪曲了世贸组织本身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重要意义。
为坚持我的看法,曾拒绝参与电视台类似说法的直播。
2002年3月18日晚,一家非常火的,有过交往的地方电视台请我参加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直播节目。他们先请我在北京电视台附近的巴山蜀水酒家吃饭。晚近6时,我被接到该酒家二楼一个大包间,导演给我介绍电视台来的人,有副台长,还有编导和演播人员,近30位。落座后,导演又介绍已到的嘉宾,有名牌大学研究世贸组织的教授,还有来自社科院和企业界的人士。导演告我,先吃饭,饭后8时进北京电视台他们租用的演播室,并请我担任第一嘉宾。他接着把演播书面内容要我看。我看了以后,郑重表示,这台节目我不能参加,导演愣在那里,急问为什么?我说,这个节目通篇是把“双刃剑”作为主题,立意不妥,故不能参加这个现场直播的节目,起身告辞。
(2002年4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