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游中巴边境高原湖
2000年9月初应邀到新疆参加乌鲁木齐商贸洽谈会。会议结束,自治区经贸厅安排我们到喀什出游,同行的有社科院的董辅礽教授、北京大学光华学院的曹凤岐教授,中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馆商务官员。8日晚我们坐飞机午夜抵达喀什,住进市经贸局招待所。经贸局刘局长建议我们翌日到中巴边境喀拉库勒湖出游,然后再到喀什其他一些景点参观。
喀拉库勒湖位于喀什南198公路处,坐落在海拔3 600米的苏巴什草原上,临近去巴基斯坦的边境红其拉普山口。它是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中提到的山口。
9日上午9时多我们一行乘中型面包越野车离开喀什市区。同行者除去我们一行,还有两位大夫,经贸局刘局长和一些干部。经过郊区的农业地带,然后进入沙漠区,众多的干枯的胡杨十分显眼,接着进入山区,进入通往巴基斯坦边境的314国道。
国道由石土铺成,是在山脚和河岸间开出的,路面很窄。公路沿着康瓦尔河曲折前进。河水不深,但急湍浑浊,河中怪石青黑色,因为落差大,河水撞击在巨石上,溅起朵朵浪花;河床或宽或窄,河桥没有桥墩,都是铁链拉起的木桥;拉桥有的完整,有的只剩下两岸的桥桩;河中漂浮着树枝和树干。开车的李师傅说,这条河谷里有许多玉种,有人在河床里捡到很大块的玉石。
公路两边是起伏的高山险峰,上面树木稀少,多是光秃秃和奇形怪状的石头。有时,两旁高山上能看见有黄沙擦破上体的痕迹,好像巨大的伤口。在山脊上隐隐能看到一些绿色的荒漠植物。从山体而下有不规整的流水道,有的干涸,有的流着水。
经贸局的小李说,公路沿岸气候多变,地质不好,山洪不时发生,公路经常被毁。他们有次从巴基斯坦运货回来,因为山上滚下泥石流,把公路冲毁,在路上困了两天。正说着,我们车停下来,前面一些运货车挡住了路。李司机下去察看,回来说,前面路被突如其来的山水冲毁,正在抢修。等了将近半小时,我们车被优先放行。车经过公路冲毁处,一辆推土机和拖拉机仍在继续整修,不远处是他们工作后休息室的帐篷。
不久,我们车慢下来。一看,前面是望不到头的绵羊群在赶路,小羊跟在母羊后面,羊很肥壮,毛很厚。牧羊人是一老一少。羊群里有两头毛驴,驮着东西,还有几只狗。李师傅说,毛驴特别老实,吃苦耐劳。狗是牧羊犬,很厉害,狼都怕它们。牧羊人入夏把羊赶进大山深处和高处,到水草繁茂的地方,一直待到现在。在大雪封山前,赶羊下山,回到住处,把羊卖掉。这种羊是喀什的品牌,羊肉味道美,鲜嫩,好吃。为不让羊群受到惊吓,我们与羊为伍,慢慢前进,我们也趁机观赏它们。过了半个小时,才脱离羊群。
在河谷里也见到一些羊群和小群的骆驼。我问,它们相互不争食草?李师傅说,它们各有所食,争不了。河谷里长着骆驼草,上面带刺,羊吃不下,但骆驼非常喜欢吃。
10点多,我们来到盖孜边防检查站。两位维族妇女向我们兜售食品、饮料和小玉石块。过检查站不久,在山道转弯处,刘主任叫车子停下,请我们下车看白沙山。
公路下面是流沙河,说是唐僧取经过的河流。河面宽阔,河水平缓流动,河岸是巨大的草甸。隔河对面远处是高大的白沙山。山体整个是白沙,显得圣洁。从山顶到山脚都是白色,平整光滑,见不到一般山峦的沟壑,从山顶到山脚像个大滑梯。刘主任说,经过化验,这种白沙含有稀有金属成分,准备开发。我们建议,这么好看的景观,在中国可能绝无仅有,最好保留,尽量不要开发。
过了流沙河后,公路路面开阔,雪山陆续出现,我们来到出游终点——喀拉库勒湖。车停在一座小饭店的旁边空地上。下车前,刘局长说,这里海拔接近4 000米,大家可能有高原反应,我们只能待上40分钟。下车后,行动要慢些。下车前,在路上非常健谈的曹凤岐教授感到头痛,不舒服,大夫和经贸局干部留下照顾他,我们其他人下车观赏高原湖。下车后,我们感到脚有些发飘,头有些懵,胸有些闷,出现轻微的高原反应。
湖面平阔,湖水冰凉,湖水为浅蓝色,湖深30余米,湖中看不到任何生物。湖的三面围着著名的昆仑三雄。北部和东部是公格尔峰、公格尔九别峰,东南是著名的号称“冰山之父”的慕士塔格峰,高近7 600米,白雪皑皑,透着阴冷。接近湖边的山峦土黄色,成坡状漫延到湖边。峦体间有许多流水的条沟,参差不齐,色调不一。通过它们,冰山雪水下泻,汇合成湖。湖岸到公路是平缓的沙土地,石头稀少。小饭店东部湖岸沙滩上卧着几只骆驼,拴着几匹马,供游人租用。附近有几处民房和小沙丘,几只狗跑来跑去。
刘局长见我们基本可以适应,就在小饭店临窗的餐桌就餐。一边就餐,一边观看湖周围的景色。我问,为何叫拉库勒湖?一位柯尔克孜族干部说,在柯尔克孜族语中,它是“黑湖”的意思。我说,湖水浅蓝,怎么叫黑湖?他说,今天天气晴朗,湖水清澈浅蓝、平静如镜。但在乌云满天、闪电雷鸣时,湖水会变成黑色,像灌了铅似地,猛烈激荡,黑亮黑亮,成为名副其实的黑水湖。他们族传说湖里有水怪作乱,所以湖水变色。还说,唐僧取经路过此湖,看到湖的这些变化,说黑湖是巨鮫出没的“大龙池”。
饭后,我们夫妇到饭店外边溜达等待上车。在公路边,我们遇到4位年轻的外国游客。他们20多岁,两男两女,骑着自行车,背着包裹,风尘仆仆。我们用英语交谈,知道他们来自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社会学系,通过几个国家游访,进行制度比较研究。他们已到过俄罗斯,7月来到中国,现在要通过巴基斯坦到印度。重点研究苏联、中国和印度的社会制度,然后比较。我们谈起了瑞典经济学家俄林对国际贸易理论的贡献,他们引以为荣。他们对中国的迅速发展感到震惊。最后,我祝他们研究成功,合影后,我们上车与他们告别。
(2000年9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