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杨柳青镇见识多

杨柳青镇见识多

时间:2023-0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天津杨柳青镇历史悠久,地理位置重要,文化内涵丰富,享誉与国内外。下午2时多,我们来到杨柳青镇。石家大院位于杨柳青镇中心。为抢救这一民族文化遗产。2007年6月8日,天津杨柳青画社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发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三百多年来,杨柳青年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一直为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目前整个杨柳青镇有年画作坊40余家,每家少则5到6人,多则10人以上。

杨柳青镇见识多

2008年10月19日我参加“全国高校国际贸易学科协作组会议暨2008年国际贸易学科发展论坛”后下午,在对外经贸大学唐宜红教授和南开大学会务人员带领和组织下,与60多位参会者前往杨柳青镇,参观石家大院和杨柳青年画博物馆。

天津杨柳青镇历史悠久,地理位置重要,文化内涵丰富,享誉与国内外。宋代开始,这里形成聚落,元代军民屯田建镇;南运河、子牙河、大清河在这里交汇;成为元、明、清和民国时代南北东西漕运的枢纽码头,发展成为京、津、河北的经济重地。是天津市旅游的重要景点。

下午2时多,我们来到杨柳青镇。左手边是南运河,岸边是杨柳树和花坛,中间有一个金碧辉煌、嬉笑、福相的男孩娃娃的巨大雕象。右手边街面是清一色的仿古建筑。

我们顺次参观石家大院和杨柳青年画博物馆。

石家大院位于杨柳青镇中心。门前是京杭大运河流经天津的南运河(御河)。宅院原为清末天津八大家之一的石元仕住宅,始建于清朝道光三年。大院占地约一万平方米,内有十八个院落,连套四合院,大花园。院的建筑,轴线明确,布局合理,典雅华贵,富有气派,功能齐全。院中戏楼是我国目前北方保存最为完整、规模最大的民宅戏楼。

石家大院在日本投降后遭国民党驻军恶意拆改,解放初期河北省天津地委曾在此院办公,以后作为校舍。“文革”期间,院内大量文物遭到破坏,庭院被毁厉害。

为抢救这一民族文化遗产。1987年后,天津市对它进行全面的保护性修复和扩建。2005年8月,被列为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特殊保护单位。2006年6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10月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4A级旅游景点。

院内,影壁“五福临门”精雕细刻,步步高升甬道因地制宜,庭院设计独到。花园融环廊、奇石、碧水、曲径、方厅,花木于一体,宛如苏州园林。建筑物上砖雕、石雕和木雕精美。各院之间正门、垂花门、堂门、接院门设计考究。“影帝”石挥是史家后代。在他的展览室,见到他的从影事迹。民俗陈列馆,展出天津婚姻风俗、杨柳青商业装点、社会消防组织“水局”设施、漕船和桥车、剪纸、灯箱画和花会等。

戏楼全部为砖木抬梁式框架结构。戏楼建筑面积大约500平方米,长近40米,宽近13米,高近10米,立柱54根。戏楼顶上有一个篆体大寿字。戏楼横梁悬挂宫灯,梁柱间镶有木雕。戏台大约有20平方米,上有“赏心乐事”的匾额,两边包柱楹联为“梓泽兰亭逢盛世 绽桃杨柳庆升平”。清末民初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谭鑫培、孙菊仙、余叔岩等曾在此唱过堂会。参观时,戏楼院内正要开拍反映民国初年的传奇电视剧《暗箱的秘密》,中间场地上供上百人听戏的八仙桌旁,围坐着穿着清末民初时代衣装的男女演员。

石家大院自1991年被辟为杨柳青博物馆以来,许多中央领导和文化名人前来参观,成为重要的影视拍摄景点。先后有9个电影摄制组,38个电视摄制组选用大院部分景物进行拍摄。

令人遗憾的是,修复后院内建筑与原建筑不能接茬,室内后配的家具、字画、题字过分粗糙,与历史遗物不能搭配。它们使整个院落大为逊色。

杨柳青年画博物馆位于一个不大的四合院里。杨柳青年画产生于17世纪中叶,兴盛时期,形成“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的制作年画的盛况。它以木版套印与手工彩绘相结合的艺术形式为特长,与苏州桃花坞年画齐名。2007年6月8日,天津杨柳青画社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发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年画曾在日本、法国、英国、意大利、泰国、新加坡等国展出。

馆院东面厢房里摆放着各种年画展品。它们色彩绚丽,笔法细腻,题材广泛。其中有历史故事、神话传奇、戏曲人物、世俗风情和与民间生活。三百多年来,杨柳青年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一直为广大人民喜闻乐见。其中,娃娃年画令人喜爱,他们体态丰腴,神采奕奕,鲜明活泼,喜气吉祥,童趣十足。

我尤为欣赏“莲年有馀”的娃娃年画。画面上,一个稚气十足的男娃,搂拥着头黑、红身金翅和金尾的大鲤鱼。他背倚盛开的莲花和绿色大荷叶,一手托着鱼头下部,鱼身上的手持莲花,整个画面布局丰满匀称、富有音乐般的旋律和浓郁的童趣,给人以喜兴和朝气。1949年我来北京前,每到春节,妈妈总要带我到农村集市上买回这张年画,贴在炕头的墙上,给春节带来喜庆气氛。

东厢房进门旁边的桌子上有这张年画的木刻版,旁边有宣纸、墨盒和拓刷。游客可以自拓留念,但要付费5元。我想自拓一副,因无人收费,只好作罢。

馆院后院排房是彩绘年画的车间。屋内摆着许多画架,上面有转动的画板,虚贴着待加彩绘的半成品年画。几个年青的女画工坐在凳子上,为年画上色加彩。

我抓时间与一位姓张的画工交谈求教。她说彩绘只是年画制作中的一道工序,前面工序有创稿、分版、刻板、套印,经过她们彩绘,再装裱。目前整个杨柳青镇有年画作坊40余家,每家少则5到6人,多则10人以上。画坊多是家族式经营,采取师徒方式,以本族人为主。她们这家画坊是张家画坊,有40多人,师傅比较开明,可以招收外姓人为徒。

我问她收徒的条件,她说,一要有兴趣,二要手拿画笔不颤动,三要文静能够坐得住,四要有敬业精神,五要尊师敬长,不要背叛师傅。一般两到三年出师,出师后,工资按件计算。加工后的年画先要验收,合格才有工资,不合格没有工资。她们这家画坊年画制作质量高,销路很好,有些年画出口到国外。

我问她,年画用什么纸,她说必须是画国画的宣纸,别的纸不行,吃不住色彩。我又问,这里用迁安宣纸吗?质量怎么样?她说,用,质量不错,跟安徽宣纸差不多。

我听后非常高兴,因为我是迁安人。新中国建立以前,迁安城关镇就生产用桑皮为原料的裱糊窗户和屋子的毛头纸,红新纸。新中国建立后,迁安纸厂开始生产新闻纸、教材纸,最后试制工艺考究的国画纸,几经挫折,终于试制成功,受到国画界的承认。在宣纸界,出现“南宣北迁”的说法。她还告诉我桌上各种画笔的称呼和各种配色盘的使用方法。

在导游提示我们回程后,我中断了请教。她笑着对我说,张家画坊要办老年朋友年画学习班,欢迎我来参加!

(2008年10月22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