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于近年来几次求医经历对新医改的一点思考

基于近年来几次求医经历对新医改的一点思考

时间:2023-0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我有过几次求医经历,感慨颇多,并形成了针对当前国人热议的“看病贵”、“看病难”和“医患关系紧张”三个话题的一点思考。这点思考是我作为病人,从多次不愉快和愉快的求医经历后思考提出的,可以看做病人方的一家之言,一孔之见。今年我国启动了新医疗体制改革,成为社会民生问题的热点。

22.基于近年来几次求医经历对新医改的一点思考 (2009年8月7日)

人一进入老年,就多病,就要求医,恐怕这是一个无人能回避的规律。近年来,我有过几次求医经历,感慨颇多,并形成了针对当前国人热议的“看病贵”、“看病难”和“医患关系紧张”三个话题的一点思考。这点思考是我作为病人,从多次不愉快和愉快的求医经历后思考提出的,可以看做病人方的一家之言,一孔之见。

今年我国启动了新医疗体制改革,成为社会民生问题的热点。媒体把旧医疗体制的弊端简洁地归纳为“看病贵”、“看病难”和“医患关系紧张”三句话。我欣赏这几句充分反映了广大群众心声的通俗明了的大白话。然而,怎样理解这三句话,各人有各人的看法,因此需要大家参与,说出不同阶层人群的心声,才能作出正确的理解。当然,要解决这三句话背后的所有问题就更难了!这里将体现政治决断和行政决策。我们期盼这轮新医改能较好地解决上述三个难题。

一、先讲我的一次愉快的求医经历

——2009年7月30日和31日的双眼白内障手术记得在2005年初我还拥有自由阅读的能力。我利用在微软亚洲研究院访问三个月时间,读了一批基于图像建模和绘制的最新文献,并写成了一篇综述报告,于当年5月在我实验室召开的图形学学科研讨会上作了报告。现在想来,这是我独立完成的最后一篇综述报告。到了2006年4月16日,在我的生日庆祝会上,我读我的发言稿时,感觉字体有点模糊,读得有点吃力,才意识到我的视力出了问题。2006年夏我独自去浙医二院眼科中心,一位年轻的女医师检查之后,告䜣我这是老年人的通病,没有什么关系。这位医生甚至没有告诉我得的是白内障。2007年春学校高知体检时,告诉我白内障已经较严重了。到2008年春体检时,我的右眼视力为0.3、左眼视力为0.5,已经失去自由阅读的能力和兴趣。2009年春体检时,我的右眼视力为0.1,左眼视力为0.3,阅读电子邮件都要用到放大镜了。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因为瞳孔缩小,过马路时都看不清马路对面的红绿灯。学生们一直非常关心我的眼疾,王总辉早就上网查了白内障手术的条件,告诉我,我国成熟的技术是视力为0.1,国外技术是视力为0.3,好的技术是视力为0.5即可做,建议我早动手术,早解决问题。然而,我迟迟下不了动手术的决心,因为我受到铺天盖地的关于医风败坏报道的影响,加上我在2008年秋求医皮肤病时的不愉快经历,使我对医院和医生抱有深深的戒意。我曾在不同场合公开讲过,只有遇到高烧和骨折之类不得不治,且又有把握治愈的病症时才会去医院。在我白内障病症快速发展的这段时间,实际也是我职业生涯的收官期,同时也是硕果收获期。最近四年我有13名博士生毕业;2005年我主持的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顺利通过验收,被评为A等;2008年我承担的最后一项国家级项目——973子项目也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得91分多;近年来我学生的论文质量也有进展。2007年、2008年我的博士生孙鑫和2009年宋滢与微软亚洲研究院合作各有一篇署名浙大的第一作者的图形学国际顶级学术会议SIGGRAPH论文发表,他们的成就也实现了我最后20年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中一直追求的“占有一席之地”目标的愿望。2008年和2010年分别有一本译著和一本专著问世。这些繁重文字工作大大加速了白内障恶化,2009年时放大2倍的放大镜已经不解决问题了,我到了不得不用放大10倍的放大镜才能工作的地步,我才下定决心做白内障摘除手术。

最近凤凰卫视资讯台总编吕宁思总结了中国人的思维定式:“一提到XX,就想到YY”,其中一条定式是:“一提到办事,就想到找关系”。我作为中国人,怎能免俗!我完完全全地落入了定式:“一提到手术,就想到找关系”。作为一个72岁老人,只要想找关系帮助手术,关系还是找得到的。我如愿地通过关系挂上了浙医二院眼科中心主任姚克教授的专家号,于是有了我在这一节开头时提到的“一次愉快的求医经历”。我所谓“愉快”是指求医过程效率高,手术效果好。我的这次求医过程只经过两次门诊,一次住院手术就高效率地完成了求医过程。双眼的白内障手术是在2009年7月30日和31日由姚克教授主刀,在其团队配合下顺利完成。手术圆满,不痛、不红、不肿、不流水。手术效果尤佳,术后我的双眼视力均达1.0。我在给姚克教授的感谢信中写道:“是姚克教授及其领导的团队还了我重新感受色彩和光影奇妙魅力的能力,使我重燃了安度晚年的信心。是姚克教授及其团队还了我自由阅读的能力,使我重得随心所欲获取知识的乐趣。作为一名知识分子,我更看重自由阅读的能力和随心所欲获取知识的乐趣,因为它是我欢度晚年的保证”。由于医嘱要求术后有三个月的稳定期,因此,这段时间必须控制用眼时间和强度,尽量控制阅读的冲动。然而,手术成功带给我重新感受色彩和光影魅力的能力使我有一种新生感——一种十分奇妙的新鲜感!记得出院那天,儿子石嘉定开车来接,回家路上我一直喋喋不休地讲出我重新看清楚的字迹——商店招牌、路牌、交通指示牌……以及西湖山水的亲切感。回到家里,更是对一切充满新鲜感,重新感到家里挂着的几幅画作的色彩有多么鲜艳,重新感受到我收藏的美石是那么可爱,因为在我视力严重恶化时间,我对昔日狂热痴迷过的美石曾失去过兴趣!在屋顶露台花园里,鲜艳的各色月季花,两棵硕大的红石榴,以及植物翠绿的嫩芽……一切生机勃勃;远处北高峰的电视塔也清晰可见;有趣的是邻居叶澄清家露台上黄色的丝瓜花是那么可亲,因为妻子早就告诉过我叶家种的丝瓜已经开花了,然而我却看不见它们的模样,今天我可以清楚地数清一朵、两朵、三朵……金黄的丝瓜花。生活真的是太美好了!世界真的是太美丽了!再次感谢姚克教授及其领导的浙医二院眼科中心全体医务工作者,是你们给了我重新感受美好生活的能力,谢谢!

二、再讲两次不愉快的求医经历

最近一次不愉快的求医经历是2008年10月的一次住院经历——住院两周,花费超7000元,其中自费负担达1700元,疗效为零,因为我拖了两条水肿的腿入院,拖了两条同样水肿的腿离开医院。经同事介绍,找了一位退休的老中医,吃了三天中药后,两条水肿的腿就消肿了。住院期间做了全身检查,动用了CT、核磁、B超等仪器,还抽了一大罐血,我既未被告知查什么,也未被告知检查结果是什么。我忍不住问了查房医生,“我的检查结果如何”,那位医生看了我一眼冷冷地答道:“有问题会告诉你的”,就再无下文。我根据他的话,理解为:医生没有告诉我有问题,因此我没有什么问题。然而我的症状没有明显改善,我们选择了离开,逃一样地离开!这是一起典型的“看病贵,看病难”的案例,说实在,我不是负担不起这1700元费用,但我仍然认为既贵、且难,因为我的病情没有缓解!选择离开是为了寻找更好的治疗,这就是我想要说的一次不愉快的求医经历。

我得了什么疑难杂症呢?症状是全身瘙痒,已历时一年有余。开始时作为老年性皮肤干燥症来对待,洗澡后,涂一点凡士林护肤膏。女儿从美国带来了适用于干性皮肤的护肤膏,暑假回国探亲时,专门又带回了一种加厚的凡士林护肤膏。开始时,尚能解决一点问题,到了2008年10月时病情加重,全身瘙痒难忍,每天早上起床时,床边会有一堆皮屑,洗完澡,下肢往往被抓得淋巴液直流。常言道“痛可忍,痒无法忍”,往往不能自控而抓破皮肤,于是决定住院求医。医生告知我得的是湿疹性红皮病,经全身体检,排除了肿瘤因素,告诉我可能是免疫力下降引起了红皮病。一个70多岁的老人,免疫力哪有不下降的!如果要从提高自身免疫力来治好我的皮肤病,可以讲是一条十分漫长的治疗路径,我住了两周院,病情无丝毫改善情况下,决定离开。

我二妹妹告诉我,母亲在70岁时也得过全身性瘙痒症,到处求医,前后有半年之久,用了多种药膏,后来就痊愈了,但已记不得药膏的名称了。难道我这个毛病是基因引起的遗传疾病?我母亲今年94岁,身体十分健康,无高血压、无高血脂、无糖尿病,生活自理能力强,思维敏捷。她现在偶尔还和邻居老太太一起打打麻将,她还会赢那些比她年轻的老太太。然而我的体型像父亲,有高血压症和白内障也像父亲,现在皮肤病又像母亲,难道遗传的都是不好的特征,真是不可思议的遗传因素?自然,母亲的皮肤病能痊愈、康复也增强了我治愈的信心,但当时却有走投无路之感。

前面提到过,出院后,找了一位老中医,老中医治湿症可谓手到病治,三天见效,两条水肿的腿很快消肿了,然而全身瘙痒症却疗效不明显。问了老中医治疗思路,答曰:“扶正”。我问何谓“扶正”。老中医告诉我,“扶正就是提高免疫力”。他的回答使我失去了治疗信心,因为我深信通过提高自身免疫力来根除我的皮肤病是一条遥遥无期的路!吃了两个月中药,瘙痒症无进展后,又决定中断中医之路。

在走投无路之际,妻子想起了她两年前曾经用过的一种治皮肤湿气的“肤清霜”药膏。妻子找出早已过期的药膏,重读了说明书,感到可以试一试,因为说明书上说这是一种中药,没有一般激素类药膏通常说明的“不能大面积使用”和“不要超过一个疗程”等话语。妻子决定用仅有的两支过期的“肤清霜”给我试一试,看看是否有效果。然而出人意料的是疗效十分显著,用一次,好一次,很快仅有的两支药膏就用完了。问题是这种药膏在杭州所有药店都买不到,杭州药店都不出售这种药膏,原因不明。妻子的药膏是她姐姐两年前从天津寄给她的。妻子打电话给她姐姐任以兰求助,请她在天津买了快件邮寄过来。肤清霜在天津市价是14元/支。很快,任以兰就给我们寄了20支过来。后来儿子知道后,在淘宝网上,找到浙江安吉和丽水两地有肤清霜出售。我们当即决定网购。网购价仅售7元/支,较天津零售价便宜一半。这个药价究竟是怎回事,真是天知道?!真是天无绝人之路!我用这7元一支的肤清霜药膏近一个月,折磨我一年有余的全身瘙痒病症彻底痊愈了!令人不能理解的是,我住院期间,医生也给我用过好几种药膏,还告诉我都是本院自行研制的疗效甚好的药膏,事实上,对我来讲医院研制的药膏一点作用也没有。尤其不可思议的是,肤清霜这种武汉生产的成药为什么整个杭州都买不到?我百思不得其解!看来,我得的既不是绝症,也不是什么疑难杂症,而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那么为什么一所三甲大医院的皮肤科主任医师看不好这类常见病?我的看法不是这几位主任医师不学无术,而是不专心、不用心!因为他(她)们知道,我得的不是绝症,所以不放在他(她)们心里,我想这就是“看病贵”、“看病难”的根本原因。花小钱能治好的病,我花了7000多元,还住了两个星期院都治不好,看病真的是既贵又难,“贵”在看不好病,“难”在还是看不好病!

现在讲我的另一次不愉快的求医经历。大约8~9年前,我患的还是一种皮肤病,十个手指头轮流裂开一个小口子。一个手指头上开裂一个5~6mm小口子过几天就会愈合,而另一个手指头上又会裂开一个小口子。常言道十指连心,手指头上有一个小口子,碰到水就疼痛难忍,所以生活十分不便,小心谨慎地不让开裂的手指碰到水,然而意外总会发生,因此那段时间真的痛苦万分!我去了杭州一家以皮肤科闻名的医院求医,当然也找了一些关系,希望能治好。然而事与愿违,大约去看了有半年之久的医生,吃药检查,涂过多种医院自行研制的药膏,病情没有一丝改善。也是在走投无路之际,到浙大医院皮肤科看了一次,浙大的那位年轻医生让我用一种成药“皮肤康”洗液浸泡开裂的手指头试一试。我开始接触这种市场上随处可以买到的成药。我除了一天浸泡几次外,另外在晚上睡觉时,用皮肤康原汁涂抹在开裂的手指头上,再把手指包扎起来,让药水的作用时间更长一些。真是天无绝人之路!折磨了我半年之久的手指皮肤开裂症就用这极其普通的,然而功效神奇的“皮肤康”药液治愈了!为什么以皮肤科著称的,托关系找到的皮肤科专家治不好我的病,而浙大医院一位年轻医生用市场上普通的成药却轻而易举地治好了我的病?是专家不专还是我校年轻医生的运气好?我不知道,也无法回答我自己提出的问题。但我的感觉还是这些大医院的医生不专心!不用心!因为他(她)们实在太忙了!

三、基于我的几次求医经历对新医改的一点思考

今年是我国新医疗体制的改革年,国家新医改方案已经形成并开始实施,说实在的我并不了解新医改的诸多细节,然而我感到国家将要增加投入,扩大医保范围和水平是十分正确和必要的。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我还是关心如何才能解决“看病贵”、“看病难”和“医患关系紧张”这三个难题。

首先,如何理解“看病贵”和“看病难”这一命题。众所周知,看病哪有不花钱的!然而钱要花得合理,化得值。妻子十年前在美国女儿家探亲时曾在美国加州看过一次病,挂号费是100美元,作了一些眼科检查后,确诊为“飞蚊症”,一种近视眼的常见病,告知不必治疗,观察一下即可。我这次看白内障,第一次门诊挂专家号是50元,第二次复诊挂号费是9元。我们浙大医院门诊的挂号费仅1元钱。那么,群众为什么还会有“看病贵”的感觉呢?我首先要表达的看法是“每次1元的挂号费”并不是一个合理的收费。由于挂号费不合理了,根据拆东墙补西墙的道理,一定会造成医院其他收费的不合理,从而给人医院收费处处不合理的感觉。相反,我不认为我付的第一次专家门诊挂号费50元是贵的,我觉得付得值!我只经过两次门诊就进入手术,治疗效率真的非常高!手术效果尤其理想。虽然,一只眼的白内障手术费用约为6000元,我个人需承担2000元。根据我的经济能力,我认为承担这一笔费用并不贵!尤其是治好了我的病!同样,我认为妻子在美国看病时付的100美元挂号费并不贵,而是合理的。特别是医生作出了正确的诊断,避免了后续费用。根据我经历的那两次不愉快的求医经历,我认为看病是真的贵!真的难!因为我花了钱和时间,又看不好我的病。事实又是我用了市场上廉价的成药最终解除了我的病痛,那么我通过关系找的三甲医院里专家级的主任医师们为什么束手无策,不了了之呢?是他们不学无术徒有虚名,还是另有原因呢?我的观察是这都是当今社会的浮躁风造成的。我那两次不愉快的求医经验归结为医生的不专心和不用心,因为他(她)们每次给我看病时间不会超过5分钟!我在住院期间,通过住院部看了一次中医。一位中医科主任医师来看的,一听我是看皮肤病,他直接告诉我他不懂皮肤病。我的回答是“我是看中医,希望从中医角度看看我的毛病”。他说“那好吧”,说完伸出手在我的左右手腕处各碰了一下,就算搭过脉了,就开始开药方。我用“碰”了一下来形容这位中医主任医生的搭脉方式绝对不是夸张。我还可以用“摸了一下”来形容他的搭脉方式,他的手和我的手腕的接触时间不会超过3秒钟!所以我只能称医生这样的看病方式真的是很不用心,很不专心!这样,医生看不好病人的病也是必然的了!我从近年来几次求医经历中得出一个思考:“只要能看好病,病人就不会斤斤计较‘贵’和‘难’,医患关系也一定是融洽的”。这是我给姚克教授感谢信中的一句话,反之,若病人的病久治不愈,那么再有经济实力的病人,也会感到“贵”和“难”。

“能看好病人的病”难做到吗?我的看法是既难,也不难。难在看好少数绝症和疑难杂症;不难在于看好大多数常见病。一位医生若能治好绝症或疑难杂症患者,他将一举成名,在业界树立自己的地位。当然,他将受到患者的尊敬和感谢,成为一代名医。然而一位医生治不好患绝症或疑难杂症的病人,只要努力了,认真、专心地治了,也会获得病人的谅解。另一方面,患绝症和疑难杂症的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病人患的是常见病。当代医学科学的诊断技术和医疗技术都已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治愈常见病应具较高的把握。然而,今天国人的心目中只有那些为数不多的三甲医院才是可信的医院,造成著名三甲医院一号难求,于是什么挂号中介公司、挂号贩子、预约挂号等应运而生,我并不认为这些措施能缓解看病难,丝毫也改变不了看病难的局面。于是医务界里盛行一种“允许医生多点执业”来缓解高水平医生稀缺难题的观点。一位医生允许在多家医院行医可行吗,应该吗,能缓解高水平医生稀缺难题吗?首先,这样做丝毫也缓解不了这个难题,因为一个人的工作时间是一定的,甲院的医生到乙院去行医了,表面上似乎提高了乙院的实力,但同时降低了甲院的实力。在不能缓解矛盾的同时,由于允许一名医生可在多家医院行医一定会带来许多新的矛盾和混乱,因此我不认为这是一个可行的办法。怎样让高水平医生发挥更大的作用是一个古今中外都普遍存在的问题,一定存在各种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所以借鉴这些办法是当务之急,而不宜鼓噪新的浮躁风气。

解决高水平医生稀缺问题的最根本途径是提高医生的业务水平和端正医风。当前医务界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医风不正。我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深感教风不严、学风不正是今天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否则高校招生规模扩大不仅不会带来正面的效果,反而会造成质量滑坡。我这样说绝不是危言耸听,是实实在在的危机。今天医风不正首先表现在医生作风的浮躁上,对待病人不专心、不用心,使一批常见病患者不是久治不愈,就是过度治疗,使病人因治不好病而有看病贵、看病难的感觉。因此,新一轮的医疗体制改革除推行已定各项措施外,我有如下建议:

(1)抓医风整顿工作。我深信,一旦医生专心了、用心了,浮躁少了,一般常见病的治愈率高了,病人不会再拥向三甲医院了,看病难将得到彻底解决。

(2)整顿医院各项收费,改正不合理的收费,如1元/次的挂号费以及虚高的药费。规范各项医和药的收费后,医院里各项收费合理了,经得起检查了,医院也不必怕人说“看病贵”。

(3)改革医生的工资制度,医生不是计件工群体,不应多劳多得,医生应有稳定的、相对较高的工资收入,这样才能保证他们专心工作。改革医生的工资制度是消除医生浮躁风和不正医风的关键。当然,医生工资提高后,除合法的知识产权收入外应严正杜绝一切灰色收入和奖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