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流行歌曲唱不停

流行歌曲唱不停

时间:2023-0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个与时俱进的人是不会排斥当今流行歌曲的。当时特别走红的流行歌曲似乎并不太多,大陆自己的流行歌手也寥若晨星。因此张行模仿刘文正等港台歌星的歌曲,自然赢得了处于精神生活单调期的青年人的喜爱,《迟到》这首歌恐怕走红了近一年。许多人对流行歌曲的迷恋,几乎到了癫狂状态。同样地,许多流行歌曲还有很强的地域性,也就是只能在某个地域流行。看来,流行歌曲不但能顺应潮流、反映人们的心声,还能勾起你对往事的回忆。

流行歌曲唱不停——有关流行歌曲的几个生活片段

我是个喜欢音乐的人,对流行歌曲的发展也在默默地关注。如今有什么好听的歌曲,又有那些有潜力的歌手,我都会及时地关注的。因为流行歌曲是时代发展的一个文化信号和文化表征,对人们起着潜移默化的感召作用。每个时代都有自己标志性的流行歌曲,每当想起它,人们就会有时光倒流、旧情重温的感觉。

一个与时俱进的人是不会排斥当今流行歌曲的。过去可以回忆和引以为荣,但今天也不是一无是处,没有什么动听的歌曲,关键是要以平常之心去看待。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多年前自己与几个流行歌曲有关的故事。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只身一人来到西安。走在街上,随处可见留长发的年轻人,手提四方的大收录机,里面放着当时风靡一时的张行的那首《迟到》。这些年轻人都戴着贴有商品标签的大蛤蟆眼镜,一边走,一边甩着手,使劲跟着大声唱。在路人纷纷的侧目中,长发青年们更加得意了,益发大胆地唱着“你到我身边,带着微笑,带来了我的烦恼……”。当时特别走红的流行歌曲似乎并不太多,大陆自己的流行歌手也寥若晨星。因此张行模仿刘文正等港台歌星的歌曲,自然赢得了处于精神生活单调期的青年人的喜爱,《迟到》这首歌恐怕走红了近一年。

无独有偶,当我此时来到上海时,走在南京路、淮海路上,又见到了手提大型收录机的年轻人,身着长袍,戴着黑色礼帽,外面还佩戴着白色的大长围巾。这种装扮是刻意模仿当时热播的电视连续剧《上海滩》里主人公许文强。一路上《万水千山总是情》在大街小巷里回荡。几个时髦青年学着剧中的台词对前面白围巾的男青年说:“文哥,咱们上哪吃饭?”被叫做文哥的人,很是得意地大声回复:“去……”。一时,路人为之瞠目,以为是在拍《上海滩》的续集呢。

许多人对流行歌曲的迷恋,几乎到了癫狂状态。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来到山城重庆,这里正在流行着台湾歌手庾澄庆的歌曲,大街小巷到处是哼着“我的黑夜比白天多”的人。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四十多岁的棒棒军,身背一个大筐,在大街上使劲喊唱着“我的黑夜比白天多”,引起路人的侧目。的确,他唱的这句恰恰还真代表了他此时的心声。同样地,许多流行歌曲还有很强的地域性,也就是只能在某个地域流行。如今年8月我到青海时,无论是在西宁,还是在远离省城的偏僻地区,大街小巷里回荡的都是来自西藏的一个女歌手的歌声。她的歌声异常高亢嘹亮,同高原地区的自然条件、人文条件都很吻合。而且我们接触的几个导游和司机在一路上播放的都是这个女歌手的歌曲。就是这个歌手,我所在的城市几乎没听说过。

有时,一首好的流行歌曲,使人忘记了旅途的劳顿、烦恼,会更加信心百倍地迎接新的挑战。记得1987年时,当时海南刚刚建省,几乎在一夜之间,来自全国各地的有志青年纷纷奔赴海南“淘金”。此时我正在广东的几个地方出差。听到这一喜讯,立即赶赴湛江市,然后来到海安县乘海轮前往海南。在从湛江到海安的途中,中巴里不停地播放着邓丽君的歌曲,当那首《又见炊烟》响起时,已经在外面漂泊近一个月的我十分激动,好像海南岛快到了一样。啊,我心里在憧憬着,海南该是一个什么样子呢?如今每当听到这首歌曲,我就会想到当年我随同十万“大军”下海南的情形,就会想到当时人们的激动、狂躁、渴望……

看来,流行歌曲不但能顺应潮流、反映人们的心声,还能勾起你对往事的回忆。从某种意义上说,流行歌曲记载着时代的变迁和人们的喜怒哀乐,也是了解人们精神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

作于2007年12月13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