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俭和奢华
节俭和奢华是生活习惯,是和我们息息相关的事。衬衫旧了,是把旧的扔了再买新的,还是继续穿着直到破损为止?电视机坏了,是把它扔了再买新的,还是想方设法找人把它修好,让它继续为我们服务?对这些问题,老一代和年轻一代往往有不同的看法。老年人相信修修补补,整旧如新,而年轻人相信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在老年人眼里看来,年轻人的做法过于奢华,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在年轻人眼里看来,老年人的做法过于节俭,小气抠门实在过分。
事实上,节俭和奢华无法用绝对的标准去衡量。节俭有两种类型:习惯性节俭和被迫性节俭。习惯性节俭的人把节俭当作了一种习惯,尽管拥有百万千万的身价,还是把每一分钱掰成两半来花,把每一件物品当成是价值万贯的宝贝。我就认识这样一个人,在证券交易所里坐的是大户的位置,可夏天外出,依然用本该丢弃的汽水瓶灌上开水带在身边;除非是别人请客,自己从不轻易踏进饭店一步;永远是宁可挤公交,决不坐出租车。而被迫性节俭的人经济状况拮据,必须把一分钱当作两分来花,必须把每一件物品的使用价值挖掘到底。虽然他们也在节俭,但是节俭是出于需要,出于生活所迫,而不是出于习惯。
奢华也有习惯性奢华和被迫性奢华两种。习惯性奢华的人可能是腰缠万贯的富翁,也可能是经济状况平平常常的普通人,花钱大手大脚是他们的共同特征。前者的奢华还有物质的底气,而后者的奢华就只有每个月月底的生气了。被迫性奢华的人倒不一定是崇尚奢华,但是他们所处的工作环境或社交圈子逼着他们用金钱去展示派头和气度,因此常常有一种勉为其难的感觉。
我特别能够理解被迫性节俭和被迫性奢华这两类人。我的童年是在国家三年困难时期度过的,那时候物质供应特别困难,有钱也难买到粮食,买布要布票,买油要油票,买肉要肉票,甚至连买线也要线票。在那个时代背景下,相信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过着被迫性节俭的生活。在美国念完博士学位之后,我在一所贵族化的私立大学教了一年书,那儿的教授几乎个个都是哈佛、耶鲁之类名牌大学的博士,学生百分之六十以上来自年收入几十万的富裕家庭。虽然我刚刚工作,经济底子不厚,也不得不硬着头皮花大价钱去买些名牌装点门面,十足是一个被迫性奢华的例子。
不幸的是,和我年龄相仿的那一代人中,有许多人把被迫性节俭演化成了习惯性节俭,而年轻的一代中,有许多人把被迫性奢华演化成了习惯性奢华。于是,这个世界好像颠倒了过来。老一代的人经历了被迫性的节俭,经过了一辈子的奋斗,现在经济上相对宽松了一些,有了小小地放纵一下自己的可能,却偏偏让习惯性的节俭捆住了自己的手脚。而年轻一代的人,生活事业刚刚起步,经济上还没有打下根基,却偏偏染上了大手大脚的习惯。
因此,不管是老一代人也好,年轻一代人也好,都应该在节俭和奢华上有一个观念的改变。节俭和奢华是生活习惯,但是这个生活习惯却是和经济状况密切相关的。对老年人来说,如果经济条件许可,不妨花上一些钱,去做一些年轻时代想做又没有条件去做的事,见识一下世界,开阔一下眼界,也不枉到这个世界上走了一遭。对年轻人来说,如果经济条件还不许可,不妨调低一下自己的生活要求,学学上一辈人的节俭习惯。当然,如果你的经济条件许可,你想如何奢华都是你自己的自由。我们只是需要记住,不管什么时候,“量入为出”都是生活的金科玉律,对老一代人如此,对年轻一代人更是如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