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沟通的秘诀

沟通的秘诀

时间:2023-0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毕竟,世界上的事情都是通过“我”来感知的。但是,在人际交往方面,纯粹地从“我”的角度去看问题很容易产生沟通的障碍,交往不可能在单个人的情况下发生,这就意味着“我”有我的角度,而别人也会有“他”的角度。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一贯立场是,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见,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很可能会改进沟通的质量。沟通的秘诀,就在这几步路上面。

沟通的秘诀

对大多数人来说,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去看问题,是一种惯性思维。这个特定的角度就是“我”的角度。也就是说,大多数人是从“我”的立场出发,去看待世间的所有的问题。这样的一个角度并没有错。毕竟,世界上的事情都是通过“我”来感知的。对于“我”来说,没有“我”就没有世界的存在。因此,从“我”的角度出发去看待世界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

但是,在人际交往方面,纯粹地从“我”的角度去看问题很容易产生沟通的障碍,交往不可能在单个人的情况下发生,这就意味着“我”有我的角度,而别人也会有“他”的角度。如果两边的角度正好一致,沟通自然不成其为问题。但是,如果两边的角度大相径庭,沟通就可能变成一个大问题。

这使我想起了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讨论著名的“上海公报”时对台湾问题所作的表述。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一贯立场是,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由于美国政府受到“对台关系法”的制约,而且美国政界中的许多要人有强烈的亲台倾向,美国不可能赞成中国政府作出这样一个表述,谈判由此陷入了僵局。基辛格不愧是一个政治外交的高手,在两边的立场角度大相径庭的情况下,他提出了双方都能接受的一种表述,即,台湾海峡两边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从而打破了僵局,而“一个中国”的政策也由此成为了美国对华关系的一个基本国策。

基辛格是一个高手,他能够在几乎不可能的情况下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办法,使沟通得以进一步进行。我们不是高手,因而很可能在双方立场角度不相一致的情况下一筹莫展。

办法是有的,这个办法就是,跳出“我”的角度,尝试从“他”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当我们把目光投视到一个物体上时,我们看到的仅是物体的一个面。而当我们移动几步以后,我们就会看到问题的另一个面,这几步的差别,就是“我”的角度与“他”的角度的差别。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紧张地忙碌了八小时以后,你终于下班回家了。一路上,你想着回去以后先泡一个热水澡,然后在沙发上面舒舒服服地躺上那么一会儿。然而,你到家以后,太太已经躺在沙发上,并且懒洋洋地对你说,“我今天实在太累了,晚饭你帮着做一下吧。”虽然两个人的想法一致,都想躺下休息,但是你和她的角度产生了冲突。这时候,如果你只想着你自己的角度,说不定就会一把无名火直冲脑门,引发起一场争端。但是,如果你从太太的角度看问题,你可能就会想到,太太可能是真的累坏了,我应该对此有所理解,这样,冲突就不会发生,太太还会从内心深处欣赏你的理解。可见,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很可能会改进沟通的质量。

其实,我们的老祖宗对这种角度的转换早有论述,管它叫作“将心比心”。所谓将心比心,就是把自己置于另一方的情形中,把自己假设为另一方,如此,我们对另一方的感觉就能感同身受,对另一方的反应,就能充分理解。外国人对之也有描述,叫作“穿上别人的鞋”(Put yourself in other's shoes)。一般说来,鞋的大小和舒服程度只有穿鞋的人才知道,如果你穿上别人的鞋,你对别人的处境当然也有一个比较感性的认识了。

因此,在一般的人际交往中,我们不妨学学“将心比心”,学着“穿上别人的鞋”走上那么几步,从“我”的角度行到“他”的角度。沟通的秘诀,就在这几步路上面。但是,如果你面临的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最保险的办法还是不要随便迈步,因为这一步如果迈出,很可能就是一个政治立场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